杨树伟 (天津市红桥区双环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134)
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部分患者或多或少都会遗留部分后遗症,临床上以肢体活动障碍、言语不利、二便失禁多见。还有部分患者会在梗死后一段时间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减退和近记忆力、计算力降低,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中医药在治疗本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中也确实有效。笔者在临床中以银杏叶片联合血塞通胶囊治疗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1例,有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脑梗死患者61例,都不同程度的有认知功能障碍,但未达到痴呆的程度。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31例,男13例,女18例,年龄56~76岁,平均(60.6±4.8)岁,教育水平均为初中以上,合并糖尿病者7例,合并高血压者9例,合并高脂血症者5例,同型半胱氨酸高者4例,混合者5例;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3~74岁,平均(58.5±5.5)岁,教育水平均为初中以上,合并糖尿病者5例,合并高血压者7例,合并高脂血症者6例,同型半胱氨酸高者3例,混合者6例;对照组治疗给予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糖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片19.2 mg,口服,3次/d,(江苏晨牌)、血塞通胶囊0.2 g,口服,3次/d,(昆明制药),疗程均为2个月,2个月后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MSE以及ADL量表的评分情况。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合并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纳入标准:有明确的脑梗死病史,并且有影像学支持,脑梗死诊断参考《神经病学》[1],认知障碍诊断参考贾建平发表在中华神经科杂志中的关于《重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2]。
1.3 排除标准:排除脑出血所导致者,排除先天性智力障碍者,排除阿尔茨海默病,排除已经重度认知障碍(即痴呆者),排除一氧化碳重度后遗症者,排除脱髓鞘及变性病患者。
1.4 疗效评定指标[3]:MMSE(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满分30分,其中MMSE得分为27分及以上视为正常,得分为21~26分,视为轻度损害;MMSE得分为11~20分,视为中度损害;MMSE得分为10分及以下,视为重度损害;ADL(日常生活量表)满分100分,轻度依赖75~95分,中度依赖50~70分,重度依赖25~45分,完全依赖0~20分。
1.5 统计学分析:统计数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
两组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均无明显不适,肝肾功能无异常。治疗组前后得分改善明显,而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ADL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MMSE ADL对照组 31 治疗前17.5±3.4 76.8±5.2治疗后 18.6±4.2 75.5±4.6治疗组 30 治疗前 18.4±3.5 75.6±4.5治疗后24.5±2.3 85.4±5.3
脑梗死目前在国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其并发症除了肢体活动障碍外,有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的障碍,有文献报道而且临床上也证实了[4]脑血管病后可引起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反复脑出血可导致患者脑组织深部白质梗死,形成多个腔隙样梗死灶。而部分患者临床上可出现智力进行性衰退等痴呆症状,即发生血管性痴呆。如患者有皮质区域的梗死,则并发认知功能减退甚至痴呆的几率更大。目前认为认知障碍多数发生于脑梗死后3个月左右,且呈进行性进展。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梗死面积、部位、数量等相关,如果患者梗死灶体积在100ml以上则绝大多数会进展为痴呆。同时梗死灶越多,越易发生痴呆。轻中度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语言、记忆、视空间定向力、情感、人格、计算、判断等其中的1-2项受损,不够痴呆程度,可有或无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对于脑梗死后出现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临床上现在应用比较多的还是银杏叶制剂、脑代谢复活剂、抗氧化剂以及胆碱酯酶抑制剂等。此外应用一些钙离子拮抗剂改善脑供血、干预脑梗死的一些危险因素如控制血脂、血糖、血压等也可以间接地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中医学将本病归于“呆病、痴证、郁证”等范畴,认为其发生与肾虚有关。由于肾虚不足,气虚运行无力,精气不能上乘大脑,津液停滞积聚体内而成痰浊淤血,瘀阻脉络,蒙蔽神明而引起本病。探索中医药治疗本病也是现今研究的焦点,许珂,王克非[5]以多奈哌齐联合银丹心脑通治疗血管性痴呆40例,治疗组的HDS、MMSE评分均较前改善。此外,李士懋教授在临床中注意到,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辨证多属痰瘀互结,指出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基本病机是气滞血瘀[6]。
银杏叶片是银杏叶提取物为基础制成的薄衣片,银杏叶的主要成分为总黄酮类及萜内酯,具有活血化瘀、调脂、软化血管作用,通过扩张动脉和毛细血管,从而增强脑部血液供应,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不受损害,从而改善痴呆症状,减少脑梗死及血管性痴呆的危险[7]。血塞通软胶囊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现在主要是应用于淤血阻滞引起的缺血性脑梗死后的恢复期,据现代药理研究此物质有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凝状态、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再生等作用。笔者在临床中以银杏叶片联合血塞通胶囊治疗一部分脑梗死后轻中度认知障碍者,治疗组在服药两个月后MMSE及ADL得分均有所提高,今后临床中值得大家推广使用。但由于时间及样本量小,尚需进行大量临床总结。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0.
[2] 贾建平.重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和干预[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5,38(1):4.
[3] 张 伟,王媛博,于绘丽,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1,8(14):101.
[4] 王肖飞.血管性痴呆32例临床分析[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7,35(1):36.
[5] 许 珂,王克非.盐酸多奈哌齐联合银丹心脑通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0):1213.
[6] 王四平,王文智,李士懋.试论痰瘀是血管性痴呆的基本病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0):1.
[7] 王君森,上官纪勇.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44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