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远兵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河源 517000)
当前国内对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研究基本还是局限于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解读的路径也主要是依靠传统的教育学科研究方法[1]。在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转型中,地市高职院校应发挥其教育服务功能。地市高职院校办学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资源,结合地方社会经济转型的实际在办学上形成特色,在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发挥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不明显,与地方的结合不紧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的功能不强。
基于此,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的基本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课题组拟订《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问卷调查(教师问卷)》和《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学生问卷)》,分别对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展开调查,并在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相关建议。
课题组制订的《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问卷调查(教师问卷)》主要由6 个基本情况问题和20 个核心问题组成,课题组于2015年1月—3月期间安排专人分别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等欠发达地区地市高职院校展开调查,调查的教师中,男性教师占45%,女性教师占55%;教学一线教师占44%,院校行政干部占30%,行政部门干部占19%,校级领导占7%;年龄小于30岁的占7%,30-40 岁的占57%,41-50 岁的占42%,大于50 岁的占4%;教龄小于5年的占7%,5-10年的占53%,10-20年的占36%,大于20年的占4%;职称为助教的占10%,讲师占65%,副教授占18%,教授占7%;学历为大专的占6%,本科占52%,硕士研究生占40%,博士研究生占2%。下面就此次问卷调查的问题统计并分析如下:
在问及“您认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是否必要”时,认为有必要的占71%,认为没必要的占16%,回答不知道的占7%,没有态度的占6%。
在问及“您所在的高职院校正在发展的学校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办学特色是?”时,依照选择的先后顺序主要有: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及校园文化建设、院系及学科设置、科学研究、学生管理与服务、校园建筑等。地市高职院校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建议的主要依据来源于校长的占47%,来源于中层干部的占7%,来源于教师的占34%,来源于学生及社会的占12%;认为所在的地市高职院校对于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很重视的占66%,比较重视的占30%,认为不重视的占4%;认为地市高职院校对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校的决策的占30%,教师素质的占44%,上级支持的占26%;认为地市高职院校特色的发展主体应该是校领导的占26%,认为是教师学生的占43%,认为是社会各界的占31%;认为所在的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特色的最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的占52%,是以点(如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管理)带面,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促进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的占26%,是通过培养技能达到对学生做事做人的教育的占15%,是获得认可或奖励,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占7%。
地市高职院校对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最主要的实现方式是增添“特色”课程的占47%,是在学校各项工作环节中渗透“特色”的占22%,是加强“特色”设施环境以及文化建设的占21%,是开展以“特色”为主题的活动的占10%。
在问及“您认为高职院校在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时对于学校传统的态度应该是?”时,回答是全面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占86%,全盘否定的占8%,不予理睬的占6%。
在问及“您认为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是?”时,认为是促进作用的占73%,认为是制约的占14%,认为没有必然联系的占13%。
地市高职院校发展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认为有益的占79%,认为有弊的占17%,认为没有影响的占4%。
在问及“村官班、圆梦班、企业订单班、师资定向培养班、其它项目中,您认为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的是?”,选择村官班的占36%,选择圆梦班的占27%,选择校企订单班的占13%,选择师资定向培养班的占12%,选择其它项目的占12%。
认为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的发展对教师的影响是正面的占64%,认为是负面的占19%,认为基本没有影响的占17%;认为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对教学的影响是正面的占57%,认为是负面的占21%,认为基本没有影响的占22%;认为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是正面的占61%,认为是负面的占11%,认为基本没有影响的占28%;认为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对学校管理的影响是正面的占41%,认为是负面的占16%,认为基本没有影响的占43%;认为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对学校考核机制的影响是正面的占81%,认为是负面的占7%,认为基本没有影响的占12%;认为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是正面的占76%,认为是负面的占6%,认为基本没有影响的占18%;认为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对科研开发的影响是正面的占41%,认为是负面的占15%,认为基本没有影响的占44%;认为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对学生的影响是正面的占80%,认为是负面的占9%,认为基本没有影响的占11%。
课题组制订的《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问卷调查(学生问卷)》主要由8 个基本情况问题和19 个核心问题组成,课题组于2015年1月—3月期间安排专人分别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等欠发达地区地市高职院校展开调查,调查的学生中,男生占52%,女生占48%;小于20 岁的占67%,大于20 岁的占33%;大一学生占27%,大二学生占58%,大三学生占15%;文科学生占32%,理工科学生占37%,艺体类学生占18%,其它学科学生占13%;家庭居住地为大中城市的占27%,小城镇的占42%,农村的占31%;来源于珠三角的占12%,粤东地区的占34%,粤西地区的占23%,粤北地区的占24%,外省地区的占7%;自愿选择就读院校的占41%,家长要求的占27%,老师推荐的占32%;从招生老师处知道就读的高职院校的占19%,中学老师讲的占24%,大学网页上看见的占23%,社会网络上看的占7%,新闻媒体上看见的占27%。下面就此次问卷调查的问题统计并分析如下:
在问及“你是从什么时候知道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的?”时,入校前的占18%,入校后的占82%。认为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特色发展有必要的占71%,认为没必要的占9%,认为不知道的占11,没有态度的占9%。
觉得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特色活动对自身的学习帮助非常大的占12%,帮助比较大的占24%,帮助一般的占33%,帮助不大的占15%,没有帮助的占16%。
认为就读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是政校合作办学的占16%,校企合作办学的占53%,社会培训的占19%,其它占12%。
在问及“你认为就读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最具特色的专业是?”时,依据回答出现的多少顺序主要有:旅游管理、模具设计、服装设计、应用电子、移动通讯技术、家政服务等专业。
在问及“你认为就读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的成绩表现在?”时,认为是学生参赛成绩优异的占47%,认为是成人教育办学突出的占13%,认为是特色专业突出的占30%,认为是其它的占10%。认为就读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机制上的占22%,教学模式上的占46%,管理模式上的占17%,服务模式上的占15%。
所读学校为地方社会经济转型提供的特色服务主要有:学生志愿者、教学资源延伸到工业园区、科技服务、学校设施共享、校内工厂、厂中校等。
认为就读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机制很有特色的占17%,较有特色的占31%,特色一般的占36%,没特色的占16%;认为就读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教学模式很有特色的占27%,较有特色的占29%,特色一般的占33%,没特色的占11%;认为就读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管理模式很有特色的占10%,较有特色的占21%,特色一般的占56%,没特色的占13%;认为就读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服务模式很有特色的占15%,较有特色的占28%,特色一般的占49%,没特色的占8%;认为学校办学特色与地方经济转型的吻合度高的占14%,中等的占48%,一般的占16%,低的占22%;认为学校为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行业发展的办学特色水平很高的占9%,较高的占21%,一般的占61%,没特色的占9%;认为就读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的社会价值水平(实效性)高的占7%,中等的占61%,一般的占17%,低的占15%。
认为就读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特色办学主要应该开设特色专业的占22%,举办特色项目的占21%,实施特色教学的占30%,创新办学模式的占20%,其它占7%。认为就读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特色办学主要应该服务的主体中,选政府的占13%,企业占47%,行业占19%,学校占9%,学生占12%。
在问及“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特色办学中你更青睐于()的特色?”时,按照选择的顺序主要有:教学模式、教师、实训室、实习单位、教材、图书馆、运动场、教室、宿舍等。
学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特色办学中,喜欢特色的教学的占47%,喜欢特色的社团活动的占33%,喜欢特色的环境的占20%。
从对教师的调查来看,教师普遍认为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地市高职院校重视特色发展,并比较重视根据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谋求特色发展之路,同时地市高职院校领导层充分发挥决策力;地市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发展尤其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方面下工夫;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是为了促进学校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能力,实现特色办学,最为关键的落脚点是特色课程的设置,要落实到教学上,要在发挥原有传统办学的优势基础上创新改革,确保办学特色对教育质量提升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村官班、圆梦班、企业订单班、师资定向培养班、校企培训班等项目是落实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应加以发扬和扩展;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对教学、校园文化、学校管理、学校考核机制、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学生等总体的影响都是正面的、有利的,应当进一步形成特色、凝练特色和提升特色办学。
根据学生调查分析,我们认为,绝大部分学生是在入学后才了解到学校的办学特色的,他们大都认为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发展有必要,而且对自身有一定的帮助;大部分学生认为就读学校办学特色主要是校企合作,其次是政校合作及社会培训,办学特色专业上,一般都是地市社会经济发展优势行业或产业的专业为主,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办学特色的成绩应体现在学生参赛成绩等方面,他们大多期待在教学模式上多创新并形成特色办学;特色办学的认可程度上,对办学机制、总体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行业吻合度、特色水平等方面的评价总体都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大部分学生认为要在特色专业设置、特色项目、特色教学、办学模式等方面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更多地滴应服务于政、校、行、企。
根据目前欠发达地区地市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办学特色的形势,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调研,确保办学特色与地方实际相吻合。调查数据显示,越是与地方社会经济转型高度吻合的办学,越是能形成特色,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并越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要统筹规划,促进高职办学资源利用。目前各欠发达地区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包括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如何统筹规划好教育资源布局、发展及利用,不仅仅关系到地市高职院校的发展,也关系到地市高职院校能否很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
三是要增强特色和实力,提高服务能力。当前,欠发达地区地市高职院校总体办学实力不强,在投入、师资等各方面的资源上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地市高职院校必须紧紧结合地方社会经济转型的实际,重视特色办学并以此逐步提升办学实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好地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在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体现自身的价值。
四是要整合资源,提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转型的效果。欠发达地区地市高职院校既要整合自身的办学资源,又要加强与地方政、校、行、企等的交流与合作,把自身资源对外延伸与校外资源引入整合起来,利用好本地区其它资源优势,实行资源共享[2],做到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服务功能最大化,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五是要加强特色研究,要在“特”上下工夫。在地方社会经济转型中,欠发达地区地市高职院校通过调研和结合自身实际,探讨在办学机制、项目、教学、管理、服务等各层面、各领域的特色凝练,或是以上方面的综合特色形成,在特色形成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教师主人翁的作用,发挥学校高层科学的决策领导作用。
六是要选准特色载体,确保办学特色的作用落到实处。欠发达地区地市高职院校在特色办学过程中,办学特色依托的载体必须明确,是依托专业,还是依托课程,或是依托某个办学的项目,在特色办学的实践中必须完善特色办学的总体方案和执行方案,要有落实的思路和步骤,还要有考核的机制和措施。
[1]陈先哲.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边缘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6):17-21.
[2]张忠迪.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高职教育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5(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