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政
(中共邵阳市委党校,湖南邵阳4220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教师队伍就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教育实习是重要的环节,这一点已为各国教育发展的实践所证实。基于这些认识,笔者对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现行教育实习制度改革做些粗浅的探讨。
我国现行的教育实习管理模式中,教育实习就是指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参观、见习、试教、代理或协理班主任工作、参加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教育实习,属于实践性教学范畴,同时也是师范生专业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实习作为培养教师最为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师范类专业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纽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师范教育“师范性”的象征,其在师范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1]。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习制度基本形成了这样的操作模式:师范院校在讲授教师职业性课程时,会组织学生到一些学校见习观摩。到了高年级阶段,在教师职业性课程教完以后,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在师范院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双重指导下,上讲台讲课,担任班主任或从事其他教学管理辅助工作。
多年来形成的这种教育实习制度及操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生源素质结构的变化,加之非师范类专业对教师岗位的冲击,这种实习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探索新时期教育实习管理模式显得极为迫切。
传统的教育实习制度仅涵盖师范教育,可现实中非师范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地进入教师岗位,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受到冲击。以湖南省邵阳市为例,2012年全市﹙包括9 县3 区﹚公办学校共新聘教师597名,其中非师范类毕业生达186人,占总聘用人数的31%。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形势紧张,就业难度加大;二是教师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及教师地位的相对提高吸引非师范类毕业生前来竞争。虽然国家推行了教师资格证制度,对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设定考试制度,目前主要是加考教育学、心理学两门课程,并要求普通话水平符合相应规定,但并未要求他们有教育实习的经历。须知,教育实习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大批没有教育实习经历的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进入教师岗位,势必对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传统师范教育实习模式,实习时间短,模式单一,多年来已在教育界遭受许多诟病。不仅如此,现行的教育实习模式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
首先,实习学校作为办学主体越来越倾向按“市场规律”办事,对待教育实习态度发生了变化。因为升学、评比压力及接待场所有限等原因,很多中小学校特别是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很不愿意接受实习任务。目前,部分师范高校采取“顶岗实习”“支教实习”等办法落实实习学校,但师资缺乏的学校作为教育实习基地,其办学条件较差,因而对师范生的实习指导颇显能力不足。师范生去这样的学校实习,教育实习的功能不能发挥齐全。
其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迅速发展,高师院校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传统教育实习模式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办学规模的扩大、生师比的提高,使传统的8~12人为一队,每队派一名高校指导教师蹲点指导的传统教育实习模式遇到了挑战[2]。
再次,随着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向开放非定向型师范教育体系的过渡,特别是网络教育、多媒体教育等新兴教育手段的广泛使用,教育实习的内涵,教育实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教育实习的工作内容、时间安排、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以及它们与其他课程教学的关系都正在发生变化,教育实习组织难度加大[3]。
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改革现行教育实习制度,创新教育实习管理模式。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政府与社会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构建机制、提供服务、付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体是政府、社会与教师,其目标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以推动教育的发展,从而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教育实习制度的构建必须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价值取向。这是因为:第一,教师专业化建设是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青少年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承担教书育人的人必须是能够探索学生成长规律并能科学遵循规律的教师;现代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教学是一门要求很高的技能和艺术;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教师不但要掌握与时俱进的教育技术,而且要不断实现自我发展。第二,教师专业化建设是教育实习制度形成、发展、实践的题中应有之义。传统的教育实习制度是作为师范教育的组成部分对教师专业化发展发挥作用的。教育实习要使师范生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还要使师范生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锤炼教学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让师范生探寻教师职业价值,了解教师职业规律,培养教师职业精神,实现教师职业认同。
另一方面,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育实习制度提出更高要求。首先,教育实习是对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检验、锤炼和夯实。一名准教师能否成长为优秀教师,这段经历是起点;第二,教育实习是培养准教师职业情感与职业精神的重要实践活动,关系到教师职业创造力的发挥。一是教育实习要实现其功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规范化的要求以及足够的时间、内容、条件和制度保障;二是要树立终身教育实习的理念,这是终身教育理念的自然延伸,更是教育技术、教育艺术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
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价值取向来探讨教育实习制度的构建,应对我国现行的教育实习制度进行创新。
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教育实习的重要性,把教育实习作为教师入职的必要条件。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实践对于个体成才极为关键。“大实践观”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理念,教师职前教育的“大教育实习观”更具有特殊价值,改变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知识运用为主、创建丰富多彩且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够明显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效率。具体做法是改变知识为唯一标准的教育质量观,不仅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学术水平的高低作为质量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提高运用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在评价中的比重;改变知识与教师专业能力分离的状况,在知识掌握过程中培养能力、养成态度。总的来说,“大教育实习观”中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习。
必须改革现行教师资格证制度。要求毕业生参加一定期限的教育实习,考核合格才能申领教师资格证,即把参加教育实习并取得合格成绩作为颁发教师资格证的重要条件。这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需要。非师范高校参与教师的培养已为《教师法》所提倡,该法第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办好师范教育,并采取措施鼓励优秀青年进入各级师范学校学习。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非师范学校应当承担培养和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
要精心组织,实现教育实习管理模式创新。要把教育实习从仅看成是师范教育的课程转变为培养教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实践活动;要把教育实习从仅由师范院校组织本校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的活动,转变为由政府与社会组织对志愿担任教师的人才的实践培养环节。在组织管理上,可以实行四级政府分工负责,中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实习政策的制定;省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教育实习的总体规划、标准制定和经费保障;地市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育实习的组织和安排;县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实习学校的安排及对实习工作的督导考核。在操作模式上,实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一分配,实习学校负责指导与评价考核的模式。每年确定日期﹙一般以七月初为宜﹚让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按属地原则到地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主办的教师培训机构或其委托的师范院校报名,参加教育实习。由接受报名的机构将报名参加的实习教师分配到直属学校或各县区,再由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教师培训机构将实习教师分配到具体的学校。实习学校必须具备培养指导实习教师的条件,不能简单实行“顶岗实习”与“支教实习”。所有公办学校都有接纳实习教师的义务,也有对实习教师考核的权力,实习学校必须无条件接纳教育行政部门分配的实习教师。在实习管理上,实习教师的考核由实习学校负责,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教师培训机构负责督导审核。实习教师的待遇可参照当前大学生村官的待遇确定,由财政予以保障。实习期间,实习学校要切切实实给实习教师安排教学、班主任管理、教学管理等工作,并安排1~2名教师对实习教师予以指导,实习教师与实习学校其他在职教师一样接受学校的管理。在实习考核上,对实习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问题学生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能力及职业精神、职业情感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要求师范院校毕业生实习半年以上,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实习一年以上。师范院校毕业生凭毕业证及实习合格证才能申领教师资格证;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凭毕业证、教育实习合格证以及加考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学科成绩合格证才能申领教师资格证。
总之,社会发展呼唤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践行“大教育实习观”,推进教育实习制度创新。
[1]李伟.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政策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3.
[2]李国宏.地方高校“教学 科研 实践”综合性教学改革理念和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1(6):29.
[3]陈红.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改革反思[J].职业技术,2009(1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