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军,李飞,刘广平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401)
选修课学习态度调查及对策研究①
——以技术经济课程为例
尹志军,李飞,刘广平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300401)
选修课教育补充、完善、延伸了必修课,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影响选修课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技术经济选修课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分析发现:与必修课相比,学生把选修课放在次要位置,学生的选课具有较大的盲从性,选修课制度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最大。对此,学校应多方位改进选修课管理制度,学生应正确认识到选修课的意义,以改进学生选修课学习态度。
选修课;学习态度;调查问卷;对策
选修课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又能发展学生的特长、爱好、兴趣。必修课与选修课共同构成专业的本质内容,选修课应当是必修课的补充、完善和延伸。选修课可以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1]。
美国心理学家迈尔认为:工作成绩=动机(态度)*能力。如果将相对稳定的学习能力视为常数,那么学习成就将由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态度主要影响学习者对学习行为的选择倾向,表现为愿不愿意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某种心理反映[2]。Kush和Watkins研究发现,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长,态度和成绩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3]。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是个人经验与外界的作用[4]。
在选修课“技术经济”授课中,虽采取了讨论式授课、案例授课和问题回答激励,但学生学习状态仍然不佳。为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选课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态度调查,第二部分是影响学习态度的因素调查。学习态度调查从认知维度、情感维度、行为维度出发,具体包括课堂学习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对课程的偏好程度、出勤情况以及对待考试的态度等5个方面。
“技术经济”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因此对本学期选修该课程的所有学生发放了问卷,共发放226份,回收有效问卷202份,合格率为89%。问卷调查采取匿名方式,且在结题作业上交之后当场进行,不存在相互参考和讨论,学生在独立状态下完成,结果比较可信。
2.1 学习态度分析
对于课堂学习表现,除25%的学生认为自己上课不特别认真外,39%的学生选择了自己非常认真,36%的学生表示自己上课时比较认真。这与授课教师的印象和感受有差距。调查结果同时显示,14%的学生出勤率较低,其中2%的学生出勤率非常低。出勤是收获课堂知识的首要条件,出勤率侧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生对课堂学习表现的自我认知存在差别。
师生对于学习态度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认为学生应该认真听讲,课堂不应该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而学生认为已经认真听讲了,或者与其他课程相比已经认真了,反映出当前对课堂学习重要性的师生认知差异。
对于作业,22%的学生表示自己对待作业的态度不足够认真,49%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认真地对待作业,2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待作业比较认真。对待作业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生对于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这一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比较在意学习成绩。
在对课程的偏好程度上,调查显示有67%的学生对此课程感兴趣,同时有61%的学生表示主动读过与本课程相关的书籍、文章等。由此可见,课程本身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并没有太多负面影响。
46%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待本课程不如对待专业课认真,17%的学生选择了对待本课程比专业课更认真,37%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本课程与对专业课的学习态度没太大区别。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待选修课没有对待专业课的态度积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与专业课相比,学生把选修课放在了次要位置,技术经济课程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关注成绩,多数认为自己的学习态度不错。
2.2 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学生自身因素
调查显示,40%的学生认为选修课的首要开课原则是服从学生意愿,38%的学生认为选修课没有必修课重要。可见在认知层面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正确认识到选修课的作用和意义。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的观点,由于人具有维护自身价值与利益的心理需求,因此会倾向于确立有利于自身形象与利益的态度。个体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选修课程的学习态度。
在选择课程的原因一题中,67%的学生选择了有兴趣,10%的学生是因为专业需要,4%的学生选择学分易得,3%的学生基于职业规划,其余16%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原因”。兴趣相比于专业需要、职业规划等,不具备足够的稳定性。当学习兴趣改变或兴趣减少,可能意味着学习的动力降低,进而表现为消极的学习态度。在选修课选择的影响因素中,学生仍然表示兴趣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实用性的影响次之。
2.2.2 授课教师的影响
授课教师的授课方式、课堂氛围、对学生要求是否严格、考试形式、出题难易等方面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选修课的认真程度。
91%的学生对本课程授课教师满意;同时有59%的学生认为授课内容比较简单易学;45%的学生认为考试难度较低,易通过考试;44%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点名频率偏高,11%的学生认为点名率偏低。当学生认为授课内容和考试难度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时会对学习态度产生负面影响,多数学生认为授课难度和考试难度较合适,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将近一半学生认为点名频率偏高,较高的点名频率能够提高学生的出勤率,改善学习态度。结果表明,本课程授课方式对学习态度的影响是积极的。
对于考试形式,59%的学生认为课程成绩应综合平时课堂表现、出勤率和期末卷面成绩,29%的学生认为课程成绩应综合出勤率和期末卷面成绩,其余12%的学生认为应完全取决于期末卷面成绩。灵活的考试方式能更充分地体现选修课的教学特点和目标要求,引导学生注重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70%的学生认为提高学生出勤率的最有效方式是提升教师授课吸引力,20%的学生选择通过点名的方式来提高上课出勤率。灵活的授课方式能够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提升上课乐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2.2.3 选课制度对学习态度的影响分析
对于目前学校的选修课课程质量、数量、师资安排的满意度,只有58%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15%的学生表示比较不满意,其余27%的学生表示一般。根据后期回访,有部分学生选择本门课程时,并非自己主动且理性的选择,相反是被动的或随机性的选择,例如,存在选修课上课时间与自己其他专业课冲突、想选的课程报名人数太多自己没被选上、学校对于选修课自由选择性的限制、凑学分等情况。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在强烈的获取知识的欲望和探究兴趣指引下自我追求成功的过程。但现阶段这种自由选择表现得与开设选修课的初衷有较大的偏差,对于这种“被迫性”和“随意性”选择,科学制定选修课政策、提升课程质量、提供合适的课程数量以及充分考虑时间冲突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显示,88%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选课指导。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清晰的自我定位、职业定位,学习一段时间之后才意识到,所学课程并非自己真正需要了解或掌握的,因此失去了学习动力,造成了消极的学习态度。同时,有部分课程需要学生掌握足够扎实的基础知识,否则即便认真学习也未必能听明白。这也是有些学生前期认真对待、后期却不再认真学习的主要原因。这些情况都急需有效的选课指导。
92%的学生认为学校应重视选修课,从师资、时间安排和选修课地位等方面提高选修课的重要性。对于学校是否应将选修课成绩与保研、奖学金等挂钩,有53%的学生认为“比必修课的影响稍小些”,选择“与必修课影响一样”的为16%,认为应完全脱钩的有13%,还有5%的学生认为应比必修课的影响更大些,其他人表示无所谓。
选修课的运行离不开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参与主体。本次调查显示,一方面,学生总体上对选修课的学习态度较差一些,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主观上存在着认识性错误,没能正确认识到学习选修课的意义和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对学校的选修课制度不满意。如果选修课得不到设置者的重视,消极影响就会蔓延到教师和学生。
3.1 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到选修课的意义
要走出对选修课的认识误区。正确认识到选修课的意义,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选修课程。应使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开设选修课?通过选修课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无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应投以最佳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提升自身素质。
3.2 学校多方位改进选修课管理制度
3.2.1 为学生提供选课引导
选修课的价值在于学生的选课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然而在缺少有效指导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盲目的选课。学生自主权实质上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专业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选课自主权得到保障,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选课方式和缺少计划性的选课情况。
3.2.2 合理设置选修课成绩在保研、奖学金等事项中所占的权重
因为选修课机制与必修课相比还不够完善,如果在学生评价中所占权重偏高,容易出现一些不客观、不公平的现象。同时鉴于选修课对于提升学生素质的意义重大,如果完全与之脱钩,也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对选修课的不重视。针对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权重设置,是学校方面需要长期调整和改善的问题。
3.2.3 积极改善选修课课程、数量、师资安排
学校出台的政策首先要能调动起教师尤其是高水平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提高授课教师数量和授课质量,比如适当鼓励高水平教师开授选修课,一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二是保证了课程质量。选修课教育需要院系的足够支持以及多方面的合作。
[1]成双凤.创业素质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2):100-102.
[2]戴运财,何琼.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国外外语教学,2003(2):8-12.
[3]Kush JC,Watkins MW,Brookhart SM.The temporal interactive influence of reading achievementand reading attitude[J].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2005,11(1):29-44.
[4]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责任校对莫秀珍)
G647
A
1674-5884(2015)12-0100-03
10.13582/j.cnki.1674-5884.2015.12.034
20150805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SD141027);2013年河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技术经济学”
尹志军(1977-),男,河北成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项目融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