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以亮,黄蓉,李娜,王笑迪,卢筱佳,康莹
(1.长安大学 公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长安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水质加剧恶化,而其中水体铅污染形势十分严峻[1-2]。现阶段,国内外治理含铅废水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3]、电解法[4-6]、生物法[7-8]、离子交换法[9-12]、吸附法[13]以及电渗析法[14]。由于上述各种除铅方法在使用中存在不同的缺点,因此寻找天然无毒,无二次污染且具有高吸附量的除铅材料,仍是除铅技术研究方面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聚氨酯泡塑[15]都是由多元醇和二异氰酸酯或多异氰酸酯[16]在催化剂和其它助剂的作用下形成的。聚氨酯泡塑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声学性能、电学性能和耐化学性能。它在水中显著溶胀的同时保持其原有结构和性能,而且其特有的发泡孔状结构,在水污染治理中具有极强的优越性,而借助聚氨酯泡塑的吸附特性处理水污染的应用还未见报道。
本文以去除污染水体中的Pb2+为例,研究一种以聚氨酯泡塑为骨架,以双硫腙为接枝螯合基团,经Mannich 反应,合成一种具有螯合重金属离子性能的新型材料,即双硫腙接枝聚氨酯泡塑吸附材料除铅的新方法及效果,探索其吸附性能并找出其最佳的吸附条件,还研究了其热力学及动力学机理。为工业中铅的去除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且为后续的工艺过程做了前期工作。
双硫腙、甲醛、氢氧化钠、盐酸、硝酸铅、浓硝酸、盐酸羟胺、浓氨水、氯仿、柠檬酸氢二铵、无水亚硫酸钠、硝酸钙、硝酸钾、氯化钾、硝酸镁、硫酸钠、硝酸钠、硫酸亚铁均为分析纯。
752 型紫外分光光度计;BT224S 电子天平;pHS-3C 型精密pH 计;DK-98-1 型电热恒温水浴锅;X101-2 型鼓风干燥箱;BC-S212 型恒速搅拌器;b-2cf 电子计价秤。
溶液中Pb2+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采用双硫腙-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
1.3.1 双硫腙接枝聚氨酯泡塑材料制备 称取1 g聚氨酯泡塑,加入100 mL 蒸馏水,调pH 至14,移入配有冷凝管和滴液漏斗的三颈瓶中,向三颈瓶中加入3 mL 甲醛溶液,缓慢向瓶中滴加50 mL 2 g/L 双硫腙溶液,在30 ℃下反应2.5 h,即得到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合成的螯合泡塑材料用蒸馏水洗涤4 ~5 次,置于105 ℃烘箱烘干1 h,取出后冷却备用。
1.3.2 Pb2+含量检测实验部分试剂的配制
1.3.2.1 1 mg/L 铅标准溶液的配制 称取105 ℃下干燥2 h 的Pb(NO3)20.799 3 g,加5 mL 浓硝酸及少量水溶解后用水定容至500 mL,得到1 g/L 铅离子溶液;然后取该溶液1 mL 加水定容至1 000 mL,摇匀后贴标签备用。
1.3.2.2 柠檬酸盐-氨水缓冲溶液的配制 将200 g柠檬酸氢二铵,10 g 无水亚硫酸钠,5 g 盐酸羟胺加水溶解并稀释至500 mL 后再与1 000 mL 浓氨水混合均匀。
1.3.2.3 双硫腙-三氯甲烷溶液的配制 用分析天平称取0.02 g 双硫腙(C13H12N4S),然后用三氯甲烷将其溶解并定容至500 mL,摇匀后贴标签备用。
1.3.2.4 1∶4HNO3溶液配制 量取20 mL 浓硝酸,加水稀释定容至100 mL,摇匀后贴标签备用。
1.3.2.5 5 mg/L 含铅模拟废水配制 量取10 mL上述1 g/L 铅离子溶液,加水稀释定容至2 L,摇匀后贴标签备用。
1.3.2.6 10%NaOH 溶液配制 称取10 g NaOH,加少量水溶解并用水定容至100 mL 的容量瓶中,摇匀后贴标签备用。
本实验所用水均为蒸馏水。
以聚氨酯泡塑为原料,对其聚合链上的酰胺基团通过Mannich 反应,接枝双硫腙。其反应过程如下:
(1)聚氨酯泡塑材料(PU Foam)与甲醛反应使酰胺基部分羟甲基化,反应如下:
(2)羟甲基化产物与双硫腙接枝反应:
双硫腙接枝固定在PU Foam 上仍具有螯合金属的能力,根据软硬酸碱规则,可和Pb2+形成稳定螯合物而使之固定在泡塑上,从而达到去除水中铅离子的效果,过程可能的机理为:
量取一定量一定浓度的铅离子溶液于干燥的锥形瓶中,用精密pH 计调节其pH 值后加入一定量制备好的螯合泡塑。在一定温度下,用振荡器振荡一段时间。然后取距离上层水面约3 cm 处的上清液1 mL 对其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双硫腙接枝聚氨酯泡塑对铅的去除效率。
3.2.1 反应体系对pH 值的影响 取6 个锥形瓶,分别放入0.3 g 螯合泡塑与50 mL 5 mg/L Pb2+溶液发生反应,改变溶液pH 值:2,5,6,7,8,10,反应时间4 h,温度为室温(20 ℃)。反应完成后,取1 mL反应余液,测吸光度并由标准曲线计算去除率,作“去除率(E/%)-pH”曲线见图1,并得到最佳反应pH。
图1 反应体系pH 值对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铅去除率的影响Fig.1 Effect of pH value on dithizone chelating PU foam removing Pb2+
由图1 可知,反应体系pH 值变化对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吸附铅影响显著。在酸性条件下铅的去除率随着pH 值的增大而升高,但是达到一个峰值后会随着pH 的增加而下降,这是因为随着pH 的增加,溶液中OH-浓度随之增加,会与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对铅的吸附形成竞争关系,因此在用该合成螯合泡塑处理含铅废水时,反应体系的pH 值为6时可以获得最好的处理效果。
3.2.2 振荡时间对铅吸附率的影响 取6 个锥形瓶,分别放入0.3 g 螯合泡塑与50 mL 5 mg/L Pb2+溶液发生反应,pH 为上一步所得最佳值,温度为室温(20 ℃),分别反应1,2,3,4,5,6 h,取1 mL 反应余液,测吸光度并由标准曲线计算去除率,作“去除率(E/%)-t/h”曲线见图2,并得到反应平衡时间。
图2 振荡时间对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铅去除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n dithizone chelating PU foam removing Pb2+ of oscillating time
由图2 可知,随着振荡时间的延长,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去除铅效率也呈上升的趋势,当振荡时间为4 h 时,铅的去除率达到99.02%,继续延长振荡时间,铅去除率受振荡时间的影响较小,基本维持在99%左右,略微会降低一点,因此在后续实验过程中,我们把平衡时间定为4 h。
3.2.3 反应体系温度对铅吸附率的影响 取6 个锥形瓶,分别放入0.3 g 螯合泡塑与50 mL 5 mg/L Pb2+溶液反应,pH 为最佳值,t 为平衡时间,改变反应温度20,30,40,50 ℃,取1 mL 反应余液,测吸光度并由标准曲线计算去除率,作“去除率(E/%)-T/℃”曲线见图3,并得到最佳反应温度。
图3 反应体系温度对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去除Pb2+的影响Fig.3 Effect on dithizone chelating PU foam removing Pb2+ of temperature
由图3 可知,随着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吸附铅的去除效率会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与Pb2+均为螯合反应,且该类螯合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不利于正向反应的进行,当温度为20 ℃时,铅去除率达最高值97.85%。所以,在常温下(20 ℃),Pb2+的去除效果较为良好,故而我们在后续的实验过程中把最佳吸附温度定为20 ℃。
3.2.4 螯合泡塑用量对铅吸附率的影响 取6 个锥形瓶,分别放入螯合泡塑量0.1,0.3,0.5,0.7,0.9 g 与50 mL 5 mg/L Pb2+溶液反应,pH 为最佳值,t 为平衡时间,T 为最佳温度,取1 mL 反应余液,测吸光度并由标准曲线计算去除率,作“去除率(E/%)-泡塑用量(m/g)”曲线见图4,并得到最佳泡塑投放量。
图4 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用量对铅去除率的影响Fig.4 Effect of dithizone chelating PU foam dosage on removing Pb2+
由图4 可知,铅的去除率随着泡塑用量的增加先急剧增加后趋于平稳。当泡塑的量为0.3 g 时,铅去除率即已达到最大,为99.99%,此后继续增加泡塑的用量,铅去除率不变,维持在99.99%。这是因为随着泡塑用量的增加,能与Pb2+发生螯合作用的基团数也相应增多,但溶液中的Pb2+是有限的,所以铅去除率最终会趋于稳定。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在后续实验过程中把最佳泡塑用量定为0.3 g。
本实验考察水体中常见离子K+、Na+、Ca2+、Mg2+、Fe2+、Cl-、SO42-、NO3-等离子的存在对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去除Pb2+效率的影响。将上述离子分别以摩尔比10∶1,30∶1,50∶1,70∶1 加入50 mL 5 mg/L Pb2+溶液中反应,其它条件为最佳,反应完成后计算去除率,并观察其是否对铅的去除有干扰作用,结果见表1。
表1 干扰离子对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除铅效率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interfering ions on dithizone chelating PU foam removing Pb2+
由表1 可知,各项条件在最佳时测定,加钾离子干扰液时,随摩尔比增大吸附率基本不变,均维持在99.99%左右,因此钾离子的存在对螯合泡塑吸附铅的效率无影响。各项条件在最佳时测定,加钠离子干扰液时,随摩尔比增大吸附率基本不变,均维持在99.99%左右,因此钠离子的存在对螯合泡塑吸附铅的效率无影响。各项条件在最佳时测定,加钙离子干扰液时,随摩尔比增大吸附率基本不变,均维持在99.99%左右,因此钙离子的存在对螯合泡塑吸附铅的效率无影响。各项条件在最佳时测定,加镁离子干扰液时,随摩尔比增大吸附率基本不变,均维持在99.99%左右,因此镁离子的存在对螯合泡塑吸附铅的效率无影响。各项条件在最佳时测定,加亚铁离子干扰液时,吸附率明显减少,平均在86%左右,因此亚铁离子的存在对除铅的效果有负面影响。
同理分析可得出,在Cl-、NO3-、SO42-等阴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铅去除率不受影响。
(1)30 ℃下,改变Pb2+初始浓度为10,15,20,25,30 mg/L,加入50 mL 5 mg/L Pb2+溶液中反应,其它条件为最佳。反应完成后测吸光度,计算去除率。
(2)40 ℃下,余下步骤同(1)。
(3)50 ℃下,余下步骤同(1)。
图5 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处理铅的初始浓度与吸附率(a)及吸附量(b)的关系图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and adsorption rate (a),the adsorbance (b)of dithizone chelating PU foam treating Pb2+
由图5(a)可知,随着初始含铅废水浓度的变大,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对Pb2+的去除率会逐渐减少,而且到一定浓度时去除率会急剧下降,这是因为一定量(0.3 g)的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所能提供的吸附铅的螯合基团是有限的,当Pb2+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接枝螯合泡塑上螯合基团吸附铅量趋于饱和,从而导致铅去除率下降。纵向比较来看,铅的初始浓度不变,温度越高,除铅效率变低,这与我们之前得到的结论一致,说明螯合除铅反应为放热反应。
由图5(b)可知,随着初始含铅废水浓度的增大,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载铅能力反而会逐渐上升。这是因为该接枝螯合泡塑吸附Pb2+为螯合反应。根据反应平衡的机理,重金属浓度的增加会促使反应往正向移动,从而提高了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的载铅能力。同时,根据碰撞机理,Pb2+浓度的增加会加大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与其的接触概率,从这一点看来也可以提高该接枝螯合泡塑的载铅能力。纵向比较,温度升高,螯合泡塑载铅能力降低,这是因为螯合泡塑吸附铅离子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反而会促使反应向逆方向进行,从而降低了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的载铅能力。
通过实验探索了反应液pH、振荡时间、反应温度、物料比、干扰离子对螯合泡塑吸铅性能的研究,最终确定了处理含铅废水的最佳工艺:
(1)在温度20 ℃、pH=7 时,0.3 g 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处理5 mg/L 的含铅废水50 mL,反应时间4 h后铅去除率能达到99.99%。
(2)除亚铁离子以外,废水中常见的离子K+、Na+、Ca2+、Mg2+、Cl-、NO3-、SO42-的存在对重金属去除实验的干扰不大。
通过对螯合泡塑吸附铅离子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机理进行研究,可知:
(1)泡塑对铅离子的吸附是自发放热的过程,且固液界面的混乱减小。
(2)随着初始含铅废水浓度的变大,双硫腙接枝螯合泡塑对Pb2+的去除率会逐渐减少,泡塑载铅能力逐渐升高。温度越低泡塑与Pb2+的结合力越强。
(3)吸附率随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大,最佳的反应时间为4 h。
[1] 刘昌明,曹英杰.我国水污染状况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主要对策[J].科学与社会的影响,2009,2:16-22.
[2] 冯福建,王兰,虞江平,等.我国铅污染的时空走势[J].辽宁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6):840-843.
[3] 王绍文.中和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实践与发展[J].环境工程,1993,11(5):13-18.
[4] 侯晓川,肖连生,高从锴,等.镍电解阳极液深度净化除铅[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0(1):55-60.
[5] Widner R C,Sousa M F B,Bertazzoli R.Electrolytic removal of lead using a flow through cell with a reticulated vitreous carbon cathode[J].J Appl Eletrochem,1998,28:201-207.
[6] 王健康,卜城,安琳.含铅电镀废水闭路循环工艺的研究[J].工程与技术,1999(1):11-12.
[7] 许飘.磁性纳米固定化黄孢原毛平革菌对铅离子的吸附及其机理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2.
[8] 王磊,张伯生,李宗林,等.磁粉固定化Pseudomonas putida 5-x 细胞对模拟工业废水中Cu2+的吸附特性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9(3):302-307.
[9] 杨明德,包福毅,党广悦,等.离子交换铅净化除铅[J].有色金属,1995,47(1):49-52.
[10]范力,张建强,陈新,等.离子交换法及吸附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09,35(1):30-33.
[11]王晨光.铁路客车蓄电池检修间含铅废水处理工艺研究[J].四川制冷,1998(4):26-28.
[12]钱庭宝,胡安朋.离子交换法处理含铅、镉废水[J].工业水处理,1984(4):24-28.
[13]刘延慧.活性炭吸附处理含铅废水的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自然科学版,2011,13(2):84-86.
[14]陈浚,陈建孟.电渗析法处理含铅废水的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4.
[15]丁雪佳,薛海蛟,李洪波,等.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28(2):278-282.
[16]张修庆,滕新营,王浩伟.镁基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研究[J].铸造,2004,53(3):176-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