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绵州情愫

2015-04-01 02:16蒋晓东
剑南文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欧阳修

■蒋晓东

(一)

北宋时期,绵州的州行政,在绵州东南一隅﹙今绵阳市红星街61 号、老市委大院内﹚。1007 年的某一天,州行政的一个侧室里,爆发出一阵阵男婴的啼声。这啼声像歌,有旋律,清幽婉转,清纯飘逸,出和雅音,微妙香洁。其音律,演唱了一个生命的到来,亦演唱了这个生命将在和雅香洁、清纯飘逸中稳步前行。这个声音就是欧阳修的声音。而这个侧室,是欧阳修父亲的家眷室。

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时任绵州军事推官。欧阳观55 岁得子,自然喜上眉梢,并对夫人感激至深,道:“苦了你了!我有后了!”有绵州人还船渡东河(今涪江),又涉过一条小河(今芙蓉溪),去到东山(今富乐山),请来高人(即隐士),为欧阳修“把脉”,意欲知晓其未来。高人未及相面,只在室外听到啼声,便连连道:“和音。雅音。香洁,微妙。”高人没有收取任何理事资费,道:“不敢,不敢。愚已经沾了光啦。”说罢,满足而去。

欧阳修快满4 岁的时候,其父亲欧阳观调往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任军事判官,欧阳修与母亲一同离开绵州至泰州。欧阳观上任不久,积劳成疾,病逝,时年59 岁。因欧阳修的父亲乐善好施,致家贫如洗,无余资,欧阳修与母亲不得不流落湖北亲戚家,过着寄人篱下的清贫日子。

为何说欧阳修出生绵州呢?欧阳修在其散文《七贤画像序》中明确表道:“某不幸少孤。先人为绵州军事推事。某始生。”意即欧阳修孩提时成了孤儿,其父亲当时是绵州断案官员。《七贤画像序》是欧阳修写其父亲品质的文章,情节曲折,情感强烈,文风却平实、质朴、淳厚,于朴实和朴素中,彰显人道品质和文学品质,细细咀嚼,意味滋润绵长,充满了对父亲的敬仰、敬佩和感激之情。七贤画像,是欧阳修的父亲在绵州任军事推官时,用一匹绢画了七贤图,并视为至爱。欧阳修后来装裱了七贤画像,时时供奉,缅怀父亲,学贤律己,警示和提升自己。这也是父亲留下的唯一物品,其价值与七贤画像内涵同等。欧阳修具体的降生处,则是在绵州行政﹙今红星街61 号、老市委大院内﹚。按民间习俗理论,家眷随男,情理之中;按“政治沿革”理论,行政处不会轻易变动,而老市委的搬迁,则是因为2008 年汶川地震房屋受损。再有,欧阳修去世后,绵州人当年就在绵州推官厅东侧﹙今红星街61 号、老市委大院内﹚,建设了“六一堂”,以示纪念。

至于欧阳修出生于什么季节,夏季也好,有夏的热情;秋季也好,有秋的收获;冬季也好,蛰伏,积蓄力量,亦有梅花的芬芳;春季也好,万物复苏,人间灿烂。绵州人喜欢说“好”,时时是好时,处处是好处,事事是好事,远看成岭侧成峰,保持清净纯善之心,满世界都是温暖明媚的阳光。

(二)

绵州东山﹙今富乐山﹚,是绵州最高的山,若置身山顶,可观全城及周围。欧阳修的父亲身为绵州军事推官,自然要带欧阳修领略绵州的山水风光。欧阳修有些累了,父亲说:“累皮修心。”终于到了山顶,抬眼一晃,城的四周被浅丘环抱,城就像襁褓中的婴儿,或者说,城就像自然界中的一个家庭。仔细瞧瞧,除了山下的小河﹙即芙蓉溪﹚、东河﹙即涪江﹚,城的南边还有南河﹙即安昌江﹚。绵州有山,有水,有土地;土肥,山美,水清。有鸽子在城的上空飞翔,并不孤单,它在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温馨。夕阳西下,周围山丘一片金灿,城中始升起淡淡炊烟。

欧阳修的母亲,不可能等到欧阳修的父亲去世后,再来教育欧阳修!欧阳修牙牙学语时,有燕子飞到屋外的墙壁筑窝,燕子的叫声特别亲切,像是在恳求什么。母亲说:“修儿啊,燕子在给我们打招呼呢!他们说了,叽叽喳喳,叽叽喳喳,不吃你的酒,不喝你的茶,借你的屋檐,生个孩子呀!”燕子确实没有吃人们家里的东西。筑窝,靠自己去远处含来农人不需要的闲草;含泥,同样去到远远的河边。绵州人喜欢燕子,他们有礼有节,诚恳生存,自食其力。“叽叽喳喳,叽叽喳喳,不吃你的酒,不喝你的茶,借你的屋檐,生个孩子呀。”这句话收录于《绵阳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之中。绵州城南有条南河﹙即安昌江﹚,走过农田,是大片大片的沙地,沙地上杨柳依依;走出沙地,是小石头铺就的河床,白石头散落其中,闪烁着太阳的光辉。欧阳修稍稍长大后,母亲就带他到河边捡白石头玩。母亲还带回几颗白石头,在漆黑的夜里,母亲教欧阳修擦着白石头,火星一闪一闪,像无数颗星星撒落人间,让黑暗灿烂。母亲对欧阳修的情感,温柔、细腻,深深扎根于欧阳修的潜意识中。

《泷冈阡表》是欧阳修祭奠父亲的碑刻祭文。文中有“修不幸。生四岁而孤”,讲自己幼年丧父;有“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道明父亲亦是幼年丧父和为官情况等。文章字句严谨,对父亲的怀念之情、哭泣之声,在字里行间悄然流淌,情感饱满,情真意切,力透纸背,感人至深。欧阳修仅仅与父亲生活了4 年,而在绵州却3年有余,如若欧阳修童年的潜意识中没有取法呼上的思想品质,其文章很难发自内心并至纯至优。而《泷冈阡表》的内容大多由母亲口述,这又是欧阳修对所受母亲教育的感恩。古人云:“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意即一个人有错误,与先人不教或教而无道有关。欧阳修的先人且善且仁,家教有道,何愁欧阳修不成大器!

(三)

欧阳修的父亲为官正直,曾彻夜难眠,为一个死刑犯找理由。父亲道:“如果为死刑犯找到了理由,那么,这个人就不该死。”欧阳修继承先人之魂,每每遇到朝廷大事,往往直陈时弊,抨击权贵,无有保留。也因于此,欧阳修得罪人多,40 岁时被贬至滁州﹙今安徽滁县﹚。但欧阳修依然品行端正,不以境变而心变。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于滁州写就,欧阳修自称醉翁,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有人道,这是欧阳修心里忧郁,不满朝廷,牢骚满腹,借酒浇愁,是一种虚假开心。又有人道,欧阳修娱乐山水,为官不为,思想懒散,喜于下品,不可学之。其实不然!欧阳修既然敢于抨击权贵、直陈时弊,就当知道有可能发生的后果,所以,“心里忧郁,牢骚满腹,借酒浇愁”之说,实乃笑话。“在乎山水”,更非娱乐,而是倾注了欧阳修对山水之爱,对土地之爱,因为山水、土地,蕴藏着大自然的厚重,流淌着大自然的灵气,而大自然生长万物,滋养着黎民百姓,这其实是欧阳修关乎民生的思想情操。欧阳修的心灵自然安妥,以民众的愉悦为乐,在滁州干了不少好事,这才是“在乎山水”之实。欧阳修在滁州任职二年后升迁,是为证。欧阳修号称“醉翁”,此“醉”乃心醉,醉于“民情纯素,民生安康”。至于“翁”,乃表述“年纪较大、岁月不饶人”,自当努力奋进。“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同时还表述了一个意思,那就是能在底层做小官,能够亲密于百姓之间,实在难得,所以为醉,所以在乎。这就是欧阳修的“之间也”。这“之间”二字,无论从为人为官,还是从文学的角度去理论,都妙不可言,岂有丝毫懒散和瑕疵!其实,山水是景,人亦是景,欧阳修身在其间,岂有不“醉”之理!

欧阳修为何如此平静?一因“先人为善,家教有道”,二因欧阳修根在绵州。欧阳修的父亲在绵州时喜欢绘画,与欧阳修的文学情愫一致;欧阳修的父亲是断案官员,欧阳修官至兵部尚书;欧阳修的父亲置身民众、亲民爱民,欧阳修“在乎山水之间”。欧阳修从小就形成了正确的逻辑思维和思想路线,根深蒂固,置入骨髓,无论是生活环境艰辛,还是仕途波折,其性情无有动摇,不被染污,心不飘忽,无有背叛,自己始终掌握着自己的本性心灵,保持本真之美。古人云:“从小看大,三岁看老。”又古人云:“三岁定终身。”意即一个人的终身成就,与小时候的情愫不可分离。仿佛看见欧阳修嘻嘻笑了,这是欧阳修的童声;仿佛看见欧阳修擦着白石头,火花在黑夜中灿烂。

欧阳修被贬后的洒脱其实是一份安然与宁静!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欧阳修于安然与宁静之中,诞生了心系民众的《醉翁亭记》!宁静方可致远,这其实也是《醉翁亭记》得以流传至今的原因!

(四)

有言道:“良善作魂,不枉为人。”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乐善好施,致家无余资,十分清贫。母亲在讲到欧阳观时,赞叹不已,并以此为豪。欧阳修在其文章里,亦数次对父亲的举动作了表述。欧阳观宅心仁厚,欧阳修幼小的心灵里,悄然播下了厚德为本的种子。欧阳修学习父亲,同样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只不过,欧阳修所施所助,并不完全是钱粮衣物,更多的是他的文学作品。

欧阳修的散文《秋声赋》,可谓景情并茂。景,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有“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处无声,声在树间。’”情,有“秋之为状,其色惨淡”等。文章把景、情、人,巧妙合一。但全文穿插表述更多的,却是对秋的哀愁和秋的萧杀。是啊,年怕秋,秋至则年完;人到中年亦即秋,茂盛即初衰;秋后有人被问斩,有生命将消逝,不可不为悲凉。欧阳修甚至“恨”秋,形容秋“其色惨淡”发自内心。

《秋声赋》是欧阳修53 岁时的作品,但是这篇文章的内涵并不消极,更非欧阳修“哀大莫过于心死”。欧阳修的心态其实坦然、平静。为何?表述秋的哀愁与萧杀,是告诉人们要珍惜时光,时光逝去的速度比想象的要快;时光在飞快溜走,某又干了些什么或收获了什么呢?此“某”既指自己,也指他人。文章又告诉人们要怜惜生命,不是人生苦短,当尽情享乐之;而是人身难得,“损毫发亦是对先人不敬不恭”,所以,自当脚踏实地,“视人身为人生”。欧阳修的《秋声赋》,其实是对秋的赞美,所谓“哀愁与萧杀”,如同一棒,打醒糊涂之人,激励清醒之人。《秋声赋》的结尾这样写道:“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后一句,是秋声,是助叹。秋声乃景,助叹为再次棒喝。前一句,当为安然、祥和与平静。可以这样理解,清白做人,诚恳生活,是为真正人生。

欧阳修的《秋声赋》,寓意震撼人心,欧阳修的用心何其良苦!这种“良苦”,很像欧阳修的父亲为死刑犯找理由的刻骨。这是欧阳修的大爱大施,衣物钱财可以用完,而对人的精神情绪的关切,却流长深远。有当代文人道:“这篇文章,是养生,是激励,是美文,是警示!欧阳修对人生之悟,对文学之悟,可谓上之上品!”其实,欧阳修的诸多作品,都溢满了对人的心灵的关注和关爱,《秋声赋》只不过是其中一篇而已。

欧阳修为何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欧阳修良善为基。这种良善,本性本心固有;家教有道,使之加强。欧阳修《秋声赋》的情怀,再次证明了欧阳修的正道品性和品行,从小到大,一如既往,从一而终,不可改变!欧阳修的巨大成就,在绵州就奏响了萌芽的前奏!

(五)

欧阳修的《六一居士传》是自传体散文。“六一”是自称,可以这样解析:“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是为六一。”而“居士”同是自称,可作隐士、隐退、归田之意;也可理解为安定、安居之人、之士。欧阳修确实有隐退归田之意。欧阳修在 《六一居士传》末尾的表述十分明确,大意是:“我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这是必然的。此其一。我自己在朝为官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不如退下归田,是其二。其三,我自己年老多病,凭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贪念职位和俸禄,违背自己素来的意愿,自己当自食其力,自给自足。”欧阳修一生成就巨大,被冠为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但欧阳修仍谦虚为上,体恤百姓和国家,不可不颂。其实,从文章开篇的“六一”中,已经可见欧阳修的安然与洒脱。1072 年,欧阳修去世,享年65 岁。《六一居士传》是欧阳修的晚年作品,思路清晰,品格端庄,无有丝毫昏沉。欧阳修一年后去世,可谓心不颠倒,活得清楚,走得明白。老来清醒,不枉为人,人之大幸!

好一个“六一居士”!只说其中的“棋一局”!这是一局什么样的棋呢?是象棋?还是画在地上的“坝坝棋”?绵州人喜欢下棋,无论下什么样的棋,棋盘可以在纸上,也可以在地上。在地上,随便找个树枝,在地上画上几下,棋盘就出来了。而下棋,还非要赢了才高兴。其实,每个人都在下棋!欧阳修在绵州下棋,在湖北下棋;欧阳修在朝为官是下棋,被贬滁州是下棋,不“凭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贪念职位和俸禄”还是下棋。绵州好棋!欧阳修从绵州开始,一直下棋,直到完美人生!

欧阳修去世后,绵州人即在欧阳修的出生地﹙今绵阳市红星街61 号、老市委大院内、欧阳修出生地﹚建了一亭,称“六一堂”。政和初年﹙1111 年﹚谭勉任绵州参军时再出资维修“六一堂”,前知州唐庚闻而嘉之,作《绵州六一堂诗并序》。民国十九年﹙1930 年﹚,绵阳县长袁朗再次主持修葺。一千多年来,或官方或民间,或修缮“六一堂”,或著书讴歌欧阳修,或讲述“六一堂”与欧阳修的故事,绘声绘色,绵绵情深,此不赘述。现绵阳市新建的“六一堂”祠堂,位于绵阳市城南10 里余的南湖旁,头顶蓝天白云,眼望秀丽浅丘,湖光闪烁,涟漪轻悠,于宁静中蕴藏着厚重。土地的厚重,情感的厚重,思想的厚重,尊重的厚重。这种厚重难以解析,算是一种情愫吧。何为“堂”?宽广、博大之意。是绵州人对欧阳修宽广、博大胸怀的敬仰!

有一个叫罗正茂的,是绵阳市涪城区塘汛镇板桥村农民,他在2007 年去世前,千叮万嘱,叫后人把他的遗体火化,把他的骨灰撒于“六一堂”周围的土地上。他说:“能与欧阳修先生为伴,是我的福气,也是你们的福气!”罗正茂的后代年年去祭奠父亲时,都要缓步于“六一堂”,躬腰向欧阳修致传统礼节,并燃上一炷香。罗天兵是罗正茂的儿子,2015 年清明时节,罗天兵携妻子在祭奠了父亲后,依然来到“六一堂”。罗天兵双手合十,行传统鞠躬礼节,用火柴点燃一炷香,举过头顶,再鞠躬三次,缓步上前,将香插于香炉之中。堂外,有鸟鸣,似雅音,香洁,微妙。罗天兵说:“三根香为一炷香,用火柴点香,是传统,用打火机点香,不可以。”香飘飘,冉冉升,追忆着欧阳修的绵州情愫,寄托着绵阳人对欧阳修的情愫!

纪念欧阳修,纪念他的正道品质!感恩欧阳修,感恩他留下宝贵财富!学习欧阳修,学习他的仁善、道德,检查自己的非与过,找回丢失的本真心灵!学习欧阳修,脚踏实地走好人生之路!

猜你喜欢
欧阳修
修史就要长话短说
欧阳修拜师
戴花的欧阳修
快乐的“长工”
来自欧阳修的嘲讽
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没有进过学堂的文豪
勤奋的欧阳修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
欧阳修续诗“羞”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