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杨
1965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地道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年轻人。每当提起地道战,尽管是八零后的我,脑海里也会想起那令人热血沸腾的旋律“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这坚定、雄壮的旋律,仿佛把人又拉回到了当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
在顺义区的东北角,有一个距东直门约60公里的龙湾屯镇,镇里有一个叫焦庄户的山村。七十多年前抗日战争中,这个普通的小山村以独特的地道战方式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后来这里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地道战》,并和河北保定冉庄一起成为了电影《地道战》的外景地。焦庄户人民利用地道,谱写了一段神奇的战争史话。
回首当年的景象
远远看去,纪念馆是一座北方农家传统四合院风格的建筑。纪念馆前的广场上有一尊青铜雕塑,上面有毛泽东的题字:“兵民是胜利之本”。正门上方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馆名。
走进纪念馆,解说员介绍了纪念馆的相关历史资料。原来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秋,起初叫“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曾4次修缮扩建,1979年被北京市政府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改名为“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2013年5月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进入的是展馆参观区,这部分分为三个主题:冀东抗战燃烽火、人民战争建奇功和今日顺义更美好。展馆内收藏了许多革命文物,有挖地道使用的各种工具、民兵使用过的各种步枪、手枪、地雷、手雷、红缨枪、钩杆子、大刀;当年群众使用过的纺车、鼓风机、织布机、水缸及各种农具;卫生所使用的药箱、部队首长使用的文件袋、照相机等等。馆内还修建了以抗战历史人物为造型的浮雕群以及大型立体三维沙盘。
解说员介绍说,焦庄户处于通往平西、平北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七七”事变后,日伪经常到焦庄户村抓丁、抢粮,无恶不作,激起了村民的满腔仇恨。最初,村民只是挖了几个隐蔽洞,这种洞只能藏一两个人或存放一些粮食等物品,一旦被敌人发现,就只有束手就擒。
讲解员还介绍,焦庄户地道是焦庄户村民在战争实践中逐步完善起来的。村民们把初期简单的隐蔽单口洞连接起来,在地道内设计和安装了单人掩体、会议室、水缸存放处、陷阱、翻板、碾盘射击孔、地道射击孔、猪圈射击孔等生活设施和战斗设施。到1946年,形成了户户相连、村村相通、四通八达、上下呼应,南到龙湾屯、唐洞,北到大北坞的,长达23华里的地道网。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有效地保护了自己,为冀东人民的抗日战争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顺义县人民政府于1947年10月授予焦庄户“人民第一堡垒”锦旗,并把它插在18米高的民兵指挥瞭望楼顶上。现在供游客参观的地道为830米。为更好的展示当年的战争历史场景,焦庄户地道战遗址恢复了30米原始地道,此段地道平均高度1.49米,最低处仅高60厘米,采用国内首创的玻璃钢与环保粘合剂技术,既起到保护地道的作用,又可以让游客看到当时地道的历史痕迹。
听完讲解,很想去地道里一探究竟。在引导员的带领下,下到地道里,不一会儿便觉得阴冷潮湿。目测这里宽约1米,高约2米。墙壁是用黄泥砌成的,两侧墙每隔3到5米就嵌有类似马灯外形的光线昏暗的白炽灯。这一段地道应该是经过重修的,比当年真实的地道扩宽、扩高了许多。一路上不断的有各种指示牌,告诉我们这里是单人掩体,那里是陷阱,这条支路通往水井,那条支路通往排水口……真的体会到了当年电影里的感觉。地道里蜿蜒曲折,岔路众多,出口处大多设计有夹层,如果小鬼子进了地道,那么有进无回是肯定的了。
这些改良了的地道的确好玩又轻松,但走过一段原始地道后,估计之后是不想再钻地道了。这段特意让游客感受以前地道风貌而恢复的原始地道,尽管只有一小段,但又矮又窄又暗,人只能猫着腰走,弓腰屈膝,空气非常压抑。从地道出来后,外面阳光明媚,突然觉得光明真好,也不由得敬佩先烈们的勇气以及智慧。
接着来到抗战民居参观区。焦庄户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区公所、十四军分区司令部和卫生处第二卫生所等历史遗迹的所在地,为展示当年的历史风貌,从2003年开始,对这几处有纪念意义的抗战民居进行了重新修复。民居后面有一座瞭望楼,楼前有棵光秃秃的树,直冲云霄,树上挂着一口大钟,这便是报警钟。这让我想起了《地道战》里的高老忠,电影里的他面对鬼子拉响报警钟,形象那么高大而又无所畏惧。
劳动人民智慧的胜利
焦庄户村原为明代官宦庄园地,由山西洪洞焦韩两户人家迁此为佃户。后人口增到八户,叫八庄户。到了清代人口增加,姓焦的多,故称焦庄户。它背靠燕山余脉的歪坨山,面临潮白河支流的金鸡河,是一个“歪坨山有多少石头,山下有多少野花,金鸡河有多少水纹,河边有多少脚印,焦庄户就有多少故事”的神奇山村。就是在这个焦庄户,从1939年到1943年的5年中,村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开辟地区、建党建政、筹措枪支、修建地道的伟大斗争。
焦庄户村党支部和30人的民兵队伍,是1941年成立的。焦庄户村民兵第一次伏击了一辆日本运输卡车,发生在1941年7月,开车的和押车的鬼子都打死了,缴获了步枪5支,子弹500发,电台1部。
焦庄户用挖地道的办法与日本鬼子周旋是从1943年春开始的。一次,区委的一名干部正在焦庄户开展工作,遇到龙湾屯据点的敌人到焦庄户“扫荡”,区委干部被鬼子包围在村里,无奈之下,只好藏在乡亲的地窖里,上面用碎柴禾做了些伪装,没想到,竟把敌人糊弄走了。
这件事让焦庄户民兵眼睛一亮,村里人多,遇有紧急情况,疏散起来不方便,都藏在地窖里也不行,人蹲在洞眼里,要是被敌人发现,只有等死的份儿。但是要把地窖再挖深点、长点,多开几个洞口,就算被敌人发现了,他要敢下来,就跟他拼。这样,不就保险些了吗?
经过一冬天的奋战,到了1944年,地道从村里掏到村外,顺着土坡、坟墓等有利地形开了洞口,还修了暗堡。村里的地道和各家的隐蔽洞相连,村外的地道往南通到了邻村,地道工程基本完工。
1943年年底,区干部刘发叛变投敌,他带着日伪军来抓人,叛徒知道地道的秘密,群众不能再呆在里面了,只能往坟坡和山里疏散。为了防止敌人顺着地道找到群众隐藏的地方,村民还在出口附近埋了地雷,设了埋伏。等了一天,敌人没有跟过来,几个民兵悄悄潜回村里,发现敌人已经走了。原来,敌人发现了洞口,喊话没人应,打枪没人理,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就点着湿柴往里扔,见还没动静,就抢走粮食撤回了据点。好险!要不是跑出地道,就是不被打死,也得熏死。
后来,村里民兵在地道里增加了“翻板”技术,防止敌人往地道里放烟、灌水。打那之后,鬼子来了,地道不敢进,打又没处打,放烟、灌水也没用,还经常挨冷枪,彻底拿地道没了办法。
1944年,日本鬼子撤出了龙湾屯据点,上级决定端了炮楼,地道一直挖到炮楼边上。焦庄户民兵用了攻心战,没伤一人就端了炮楼,俘虏了40多名伪军,缴了30多支枪。
这就是焦庄户村民兵打日本鬼子的故事,也是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地道战》故事的素材之一。
有的人说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才是奇迹,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以详实的资料、珍贵的文物和真实的地道战遗址,再现了焦庄户人民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画面。这里发生的一个个英勇抗敌的故事,传颂着不朽的地道战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的有志青年。
旅行小贴士:
交通
乘车路线:东直门乘坐标有焦庄户的公交车。
自驾路线:东直门-枯柳树环岛-牛栏山环岛向右转(直行20公里,见路标左转直行)—木林道口右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门票
免费,个人参观需提前预约,凭身份证、学生证、驾驶证等本人有效证件进行登记,领取参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