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华
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全球性疾病,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养殖业发展迅速,饲养猪、牛、羊者较多,随着家畜的引进也将布鲁氏杆菌病带进来,进而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传播,对养殖户带来健康危害。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更有甚者长期不愈,经受病痛折磨,因此,积极的诊断与治疗成为关键。近几年来,我科收治布鲁氏杆菌病患者50例,经积极救治,后期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科50例布鲁士杆菌患者均逐一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摄骨关节X线片、生殖器彩超以及病原分离、试管凝集实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诊。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25~35岁10例,35~49岁15例,50~70岁25例,急性患者35例,慢性患者15例,病原分离检出布鲁氏菌者及试管凝集实验阳性者45例,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阳性者5例。来自于农村饲养者39例,经常进食乳制品及畜肉者11例。
1.2临床症状及体征 急性期反复发热、多汗,游走性大骨关节及肌肉疼痛、神经痛、睾丸痛,慢性期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骨、关节系统损害症状。主要体征:各种各样充血性皮疹,睾丸肿大,一个或多个骨关节肿大,肝脾肿大及软组织肿胀。
1.3主要治疗 急性期:以细菌、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治疗侧重于病原体的清除。慢性期:以变态反应为主,治疗侧重于菌苗等脱敏疗法。
1.4结果 治愈患者35例,好转患者13例,死于并发症患者2例。
2总结特点
2.1传染源 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据报道称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病率高于7%,在牛布病疫区,人的感染率高达30~40%,但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人仅占0.3~0.5%[2]。
2.2流行病学史 在流行地区居住,并接触病畜(羊、牛、猪、犬等)或其皮毛,进食未严格消毒的鲜奶、乳制品和未煮熟的畜肉等流行病学史。
2.3临床表现 潜伏期:1~3w,平均2w,个别可长达1年之久,主要取决于致病菌的菌型、均量、毒力及机体抵抗力。急性期: 发热(热型不一,变化多样,在抗生素使用以前以波浪热为主),发热时无明显不适,但热退后自觉症状明显加重,无论发热与否,常伴有明显多汗,严重多汗可引起虚脱。一个或几个大关节呈游走性针刺样疼痛,后期关节疼痛常固定,可有坐骨神经、腰骶神经痛。肌肉疼痛多见于大腿两侧及臀部。半数以上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常常无明显疼痛,男性患者有睾丸肿痛,女性患者可有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等。慢性期:病程常超过一年,主要表现为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乏力、多汗、头痛、烦躁、失眠、抑郁等,反复发作持续数年关节疼痛,可有关节僵直或挛缩,神经根性疼痛。
2.4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及体征,排除其他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查:病原分离:检出布鲁氏菌,试管凝集实验:1:100(++)及以上,即100国际单位/ml及以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0.03ml,检查出现可见凝集。
3治疗
应早期、联合、足疗程、综合治疗是关键,积极防治复发和转变为慢性。
3.1急性期治疗 给予患者适当休息,重者卧床休息,充足营养,勤换衣物,治疗上以抗菌为主,为提高疗效,防止耐药,多主张联合疗法。利福平+强力霉素为首选方案,连用6w;四环素+利福平亦可选用;有神经系统受累者,适用四环素+链霉素,已广泛应用,复发率低;由于很多变态反应因素,必要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总疗程应不低于3w,且交替使用2~3个疗程,每次换方案应间隔5~7d。特异性脱敏疗法,中医中药疗法。
3.2慢性期治疗 多用菌苗疗法合并抗菌治疗。菌苗疗法近期疗效较好,一般可达72~75%,远期疗效差,仅为20~30.3%。因其副作用大,有寒战、高热、全身关节痛,所以肝肾功能不全、有心血管疾病、肺结核以及孕妇禁用。病原治疗:与急性期相同,必要时需重复几个疗程。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对慢性期、局限性器质性病变,为消除或减轻病变,减少痛苦,恢复功能,也可采用理疗、针灸、中医中药等治疗。
4预防
饲养员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在给家畜接产时,带有长的橡胶手套,不要直接接触猪、牛、羊及其胎儿、胎衣、羊水及产道分泌物,防止感染,并将其做无害化处理。对检出阳性的家畜要捕杀处理,不能留养后给予治疗。对于发病过的猪、牛、羊舍、活动场、饲槽及各种饲养用具等用10%石灰乳或5%热苛性钠水进行严格消毒[1]。
参考文献:
[1]杜德利.羊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预防[J].中国畜禽种业杂志,2013:65-66.
[2]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传染病防治指南[S].2000(06):356.
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