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及预防措施分析

2015-03-31 02:28刘蕾
医学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整改措施影响因素

刘蕾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分析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 从仪器因素、生理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以及分析从抗凝剂的选择、合适的采血量、合适的采血部位、血样的保存,运输及测定时间、加强对仪器的操作能力等方面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结果 针对引起检测误差的原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结论 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可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影响因素;整改措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日趋严重,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1]。血常规检验是体检和诊断、治疗中最常见的检查,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通过血常规检验可尽早发现疾病的早期迹象,但因检验流程长、中间环节多,检验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需处理好每一个环节[2]。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血常规检验质量。

1 影响因素

1.1仪器因素 血细胞分析仪的有关参数设置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血标本检验的准确度,为保证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使用配套的校准物定期校准,校准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当无配套的校准物时,则使用规范操作下新鲜血或二级标准血液分析仪校准仪器[3]。当有多台血细胞分析仪时,为保证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准确性、可比性,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应使用相同的校准平台。血细胞分析仪应放置在稳定、无尘的地方,保证温度在18℃~30℃,温度低于5℃,稀释液出现结晶,堵塞仪器或检测值偏低,温度低于15℃,影响PLT检验结果,温度低于18℃,影响WBC的分类。

1.2生理因素 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时期时白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数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生理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故在采集标本时,应询问清楚是否服用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天气寒冷会导致WBC总数增加,在冬季检测时,应让患者暖和身体;剧烈运动后,血液有所浓集,检测出的RBC和Hb稍有偏高;如进食或喝水后,血液有所稀释,检测出的RBC和Hb稍有偏低。

1.3人为因素

1.3.1标本采集 末梢毛细血管法和静脉采血法是最常见的采血方法[4]。手指血是末梢毛细血管法中较为稳定和静脉血差异最小的血样,但手指血的重复性和正确性不如静脉血,故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时,应使用静脉血。采集时不可在患者输液静脉同侧或者输液针滞留处采集血样,防止稀释标本;避免止血带压迫的时间长于1min,以免血液浓缩和淤血。

1.3.2不同时间测定标本 某些生理因素,如运动、进食、情绪激动等均有可能影响血液的成分,一天之内,嗜酸性粒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也有所波动,故采血应在一定的时间下进行。药物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如抗生素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雌激素类药物引起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故最好应在服药前采血。输过液或输过血的患者,最好是24h后进行血常规检查。

2 整改措施

2.1注意抗凝剂的选择 在众多的抗凝剂中,EDTA盐对血小板和白细胞形态影响较小,是最适宜的血常规检验抗凝剂[5]。

2.2选择合适的采血量 当血液比例较大,抗凝剂相对不足时,有可能增加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在分析标本时,微凝血块可能堵塞仪器,还可影响检验结果。当血液比例较小,抗凝剂相对过剩时,中性粒细胞分叶、肿胀消失,血小板崩解、肿胀,形成与正常血小板大小的接近的碎片,影响到血细胞数量和血常规检验结果。如使用EDTA盐抗凝后,白细胞的形态的改变与EDTA盐浓度有关。EDTA盐与血液最佳浓度比为1.5mg/ml。

2.3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一般应抽取肘前静脉血,当肘前静脉血不明显时,可抽取内踝静脉或者背静脉血。当检验项目较多时,应先进行血常规检查,避免血小板聚集。

2.4注意血样的保存,运输及测定时间:血常规检验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如若不能及时分析或送检时,须在4℃~8℃下冷藏不超过4h。血常规检验标本应由医务人员或临床检验人员采集,应专人专送。标本应在2h内检测完成,应尽量缩短保存和运输时间。

2.5加强对仪器的操作能力 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应至少6个月对仪器校准。此外,对仪器进行人工保养也非常重要,对管道中残留的蛋白、纤维、血液等物质要彻底清洗,以保证仪器正常运转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应熟悉检验仪器和设备,掌握仪器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故障维修的方法。

3 结论

综上所述,仪器因素、生理因素、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时间等方面为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规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针对引起检测误差的原因,制定相关整改措施,选择对血小板和白细胞形态影响较小的EDTA盐、合适的EDTA盐与血液浓度比、合适的采血部位、合适的血样的保存方法,运输及测定时间、加强对仪器的操作能力等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非疾病因素的影响,使检验误差最小化。

参考文献:

[1]杨昌明.血液常规检查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5(5):305-306.

[2]黎长征.血液常规检查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5(2):179-181.

[3]汪秀红.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J].医学信息,2010,4(5):1317-131.

[4]马洁,陈丹霞,黎永新.急诊血细胞检测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中华检验医学志,2009,27(8):535-536.

[5]马双双,王红艳,杨俊.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与注意事项[J].重庆医学,2009,35(18):1694-1695.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血常规检验整改措施影响因素
江西省某水工隧洞渗水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分气缸定期检验发现问题分析及整改措施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的结果对照分析
脂肪肝与健康人血常规的检验结果比较观察
石塘镇对动物养殖场进行有效监管的整改措施
矿井提升机主滚动轴承失效及整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