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莉
摘要:目的 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及溶栓治疗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8例肺栓塞患者在治疗不同时期和健康体检者28例进行 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对肺栓塞患者的诊断有指导意义,但无诊断价值。而在肺栓塞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不同时期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可以有效地判断其疗效及预后。
关键词:D-二聚体;肺栓塞;临床意义
临床上肺栓塞患者DD即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而且肺栓塞患者在不同时期DD的水平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临床上将其作为一种观察指标来指导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判断其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5年3月~2014年2月诊治的2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DD水平动态监测的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组:28例肺栓塞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46~79岁,平均(57.1±12.3)岁。对照组: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28例,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43~68岁,平均(53.6±9.2)岁。
1.2诊断 本组以2001年5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1]为诊断标准。我们采取对每1例患者用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经确诊后的患者才能纳入研究组病例。
1.3方法 对肺栓塞患者分别在其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1h、8h、24h、48h进行采血2ml,健康体检者取空腹血2ml,均用枸橼酸钠抗凝,进行2500r/min离心10min。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和乳胶凝聚法D-二聚体试剂盒及原装质控血清,上机自动检测。
1.4治疗方法 症状轻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或华法林溶栓,对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者及高危者则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溶栓治疗,方法是:rt-PA 1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15min静脉推注,然后将rt-PA 90m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120min内用输液泵静脉泵入。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2.1研究组与健康体检者及溶栓治疗前后DD水平的检测(mg/L)结果 研究组:溶栓治疗前: 5.38±0.92;溶栓治疗1h: 7.42±2.67;8h: 5.99±0.97;24h:3.15±0.91;48h:0.59±0.24。健康体检者:0.45±0.36。
2.2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肺栓塞患者DD水平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1~48h不同时期和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栓塞患者康复期DD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但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上肺血栓栓塞是一种严重的综合症,起病急,病情发展迅猛,死亡率极高。其发病机理是内源性和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在发病的早期,一经确诊,有效的溶栓治疗是首选,也是促进快速康复的有效治疗方法[2]。因此,对肺血栓栓塞患者来说,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其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健康者血液中血浆DD界值为500ug/L,急性肺栓塞患者血浆DD升高,但特异性比较差,因此在肺栓塞患者的诊断中有指导意义,但无诊断价值。肺核素通气/灌注扫描、螺旋CT/电子束CT或MRI、肺动脉造影等能够发现段以上肺动脉内的血栓,是肺栓塞患者有效的确诊手段和方法。肺栓塞发生后,血浆DD的含量会明显升高。表现为急性期开始升高,亚急性期进一步升高,恢复期开始下降,直至恢复正常。因此临床上可用DD来监测溶栓治疗的效果。
DD是一种继发性纤溶的重要标志物,血浆DD的含量明显升高,则证明体内有血栓形成的可能以及溶解的发生[2]。本组28例肺栓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溶栓治疗的早期血浆中DD即开始下降,到48h后DD含量明显下降,基本恢复到正常值,这与张正广[2]等研究的结论不相同,其原因可能是D-二聚体在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变化规律与肺栓塞有一定的差异,其规律有待进一步探讨,而与溶栓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在肺栓塞急性期溶栓治疗过程中,随着血栓的溶解,血管的再通后,血浆DD含量会迅速下降,直至恢复到正常值。如DD含量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不降,则提示血栓未完全溶解或有继发性血栓形成,若DD水平降低后再次升高,则预示再发肺栓塞。此外,陈旧性血栓形成患者DD并不升高,如出现DD含量升高,则提示在陈旧性血栓基础上有新的肺血栓发生,因而在肺栓塞的溶栓治疗中,动态检测DD含量,能有效反映凝血和纤溶的指标,在临床上对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后的判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临床疑诊的肺栓塞,如无禁忌症,即可开始抗凝治疗,抗凝药物主要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溶栓治疗主要适用于确诊的高危肺栓塞患者,常用的溶栓药物有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当然,如果溶栓治疗效果不好,还可以采用肺动脉导管碎解和抽吸血栓,肺动脉血栓摘除术,放置腔静脉滤器等方法。本组28例患者经确诊后,即采用溶栓治疗,溶栓药物选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溶栓治疗中我们通过对血浆DD含量的动态监测来指导治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5):259-264.
[2]张正广,孙连庆.D-二聚体在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变化规律[J].血栓与止血学杂志,2005,11(6):273-274.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