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不只是创业者的自弹自唱、闭门造车,而是尽快和客户接触,以期得到更多的反馈。
上期谈到无线互联的时代,产品和服务具有快速传播的机会。但是,生产和研发究竟要如何改变?提到“精益”,这大概是唯一的解决之道,但不少读者有点将信将疑,这个精益方法,这个JIT生产、零库存的生产概念,会有这么宽阔的应用功效吗?
创业,一个看似时新,而内核痛苦的词汇。如果你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这个社会早就具备,为什么客户需要尝试使用你的?如果这个产品、服务,社会上本不具备,为什么客户有胆量尝试使用你的?
另外,几乎所有的创业者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首先是创业资本的问题,有限的资金就意味着创业试错机会是有限的。此外,资源还体现在能力上,这个能力不只是创业者的能力,也是创业团队的能力,创业者会有很强的自我催眠的使命感和自信感,以为自己的技术、产品、生意模式总是社会需要,以为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可是,真是这样的吗?假若有更多的钱、更大的能力、更多的机会,就会有更高的创业成功率,回答是否定的。创业自有其特定的过程,许多创业者纠结在无数个细节中,技术、市场、团队、资金、法律法规等等的细节中,这样创业不专业,也无法改进和提升。这两个不足,恰恰是“精益”所应该予以解决的。
“精益”二字,其一为精,体现了专业性;其二为益,体现了不断改进。精益创业,则指以精益的逻辑展开创业,更为透彻地说以有限资源如何能生存到产品和服务为社会接受,以至于创业者的信心和财务能力支撑到一个能够生存的公司。
这里面,精益逻辑体现在:第一,创业的使命是什么?第二,更为有效的创业过程应该是什么?第一个问题,创业使命是满足客户需求,这一点大概所有人都知道,可是如何去做,如何更有效,即是第二个问题,就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这里有一个速度快、质量好的目标,这就是精益必须解决的。那么精益创业引入了什么呢?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即最小可执行产品。在软件产品开发中,就是原型开发的意思。实际中,客户、开发者谁都无法清晰地说出未来准确的图形。这时候可行的方法是拿一个未来的东西出来看看,这就是MVP、这就是原型。这里的MVP更精准地说明,产品原型是带有最小功能集的产品,即你的产品解决什么样的实质问题,有什么现实价值,这需要创业者尽早去实施和展现。
此时,第一回答是:谁是你产品的客户,这些客户是否有代表性,是否有足够的兴趣使用,是解决“痛点”(必须改变),还是“痒点”(较好改进),是否有足够的成本支付这样的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产品的需求特色更应该满足于“长尾效应”下的小众需求。每一个人都想做出苹果这样的大众流行性产品为最好。可是即使是苹果,按产品市场推进的原则,流行性产品在初期推广时,也是以小众的意见领袖为尝试的先导,不会去试图面向大众的。
这个MVP并不是一次应对过程,而是快速多次重复,在这个重复过程中,MVP显示出不同于原型的逻辑,因为原型更侧重于界面,而MVP更强调实用型,这时候潜在客户还是可以在不断升版的使用中继续试用这个产品,。对于创新者而言,完成了产品清晰的需求和定位,并积聚了产品的第一批使用者。
从这个原理上,MVP实际上采用了精益逻辑,将产品开发和产品推广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其实这个精益逻辑,还不只是停留在这里,还有什么作用呢?更有利于吸引投资者。因为没有产品,只是理念的方案,实在是不能被许多天使投资者青睐 ,有了MVP肯定就会有不同的影响力。
以MVP为核心的精益创业,实现了创业者、潜在客户、投资者的快速连接,并加快了产品适用性开发、早期使用挑战以及早期融资问题,体现了精益贴近创业本质的工作方法。其实,精益创业中,很少被人们关注的另一要点是,如何抓到实质要求和根本需求?这是精益体系中的核心工具-Kaizen(改善)可以支持的,我们将在下期具体分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