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活生生的自我

2015-03-31 00:40刘腾辉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演讲稿听众目标

刘腾辉

【训练目的】

本单元的课文是中外人士的精彩演讲,读完这些演讲稿,无不被他们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和掷地有声的语言深深汲引和打动,激起了我们演讲的兴趣。选文作者无不是优秀的演讲者,从他们的演讲稿来看,他们了解了听众是哪些人,听众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理、愿望和要求。且演讲中心明确,观点鲜明;演讲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富有感情;道理一听就懂,听众一听就被吸引;能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说理和抒情结合起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叩开听众的心扉。这就是演讲的艺术。也是写演讲稿时务必掌握的知识。与优秀的演讲者学写精彩的演讲稿就是本次作文的目标。

【分项练习】

1.请围绕“我的理想”这个主题写段话在学习小组内发言。

2.联系初中生活以“人在旅程”为话题写一则发言稿,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

3.以“携手共进,放飞梦想”为题写一篇在国旗下讲话的演讲稿。

4. 以“幸福,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演讲稿用于家长会上发言。

【精彩例文】

[名文一]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去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的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开篇以名人之话点出演说的主题,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其中“优秀而大写的人”又将“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一演讲主旨寓于其中。)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故事。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入学手续。老人爽快地答应。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引出事例作证明,自然点题,水到渠成,并引出全文主旨: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但在我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状况。当时的冰心已接近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五四”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80年的岁月而依然未老。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下了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然后在离去之后给我留下了一个伟大的背影。(用已接近自己人生终点的世纪老人冰心仍关心年老病人状况的感人事例,以及作者的议论再一次印证了“优秀而大写的人”的平凡而伟大。为“人格是最高的学位”又添加了一个注脚。)

今天我们纪念五四,80年前那场运动中的呐喊、呼号、血泪都已变成一种文字留在典籍中,每当我们这些后人翻阅的时候,历史都是平静地看着我们,这个时侯,我们觉得80年前的事已经距今太久了。

然而,当你有机会和经过五四或受过五四影响的老人接触后,你就知道,历史和传统其实一直离我们很近。

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被我们向后代延续?(过渡段承上启下,引发人们对于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否能被后人延续的思考。)

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新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刚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层层深入再述北大新故事,赞叹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正被跨世纪青年学子作为一种传统向后延续。进一步论证了人格的重要性。)

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在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此段的议论为点睛之笔又用博雅塔和未名湖类比季老和青年们,使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在青年人心中的延续。段末“只是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虽留下些许遗憾,却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

听多了这样的故事,便常常觉得自己是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拖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肚子里却是空空。这样想着就有些担心了,怎么能走更长的路呢?

于是,“渴望年老”四个字对于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发苍苍或身份证上改成60岁,而是如何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便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

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优秀的人——优秀的新闻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与卡萨尔斯的优秀而大写的人——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优秀的大提琴家,虽是同例类推,却也丝丝入扣,合情合理,融汇着数代人的人生经验。)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

【魅力点评】

本文叙述了四个故事,每个故事之后作者都作了简明而精当的议论,第一个故事之后的议论为后面故事的陈述及议论作铺垫,定基调。第二个故事后的议论自然点题,揭示了演讲的主旨,第三个故事之后的议论相对要长一些,对世纪老人冰心的人格魅力的尊敬之情溢满字里行间,也将历史与传统在这里巧妙连接。第四个故事之后的议论,既有作者对季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投影的赞叹,也有对“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的些许遗憾,至于本文最后几段的议论更是画龙点睛,升华主旨,引人深思。

[名文二]

勤奋地生活

西奥多·罗斯福

先生们:

你们是西方最大城市的公民,是产生了林肯和格兰特的国家的公民。你们卓越和杰出地体现了美国性格中最具美国特色的一切。在向你们这样的人物讲话时,我想谈的不是苟且偷安的人生哲学,而是过勤奋生活的道理——过艰苦奋斗的生活,劳动、竞争的生活;我想谈那种最崇高的成就,即贪图安逸之辈与之无缘,而是不畏艰险、不避劳苦从而获得最大的辉煌胜利的人才能取得的那种成就。(开篇直接点明演说的主题,明确告诉人们最崇高的成就与贪图安逸之辈无缘。开门见山、简洁有力。)

胆小的人,懒惰的人,不信任祖国的人,丧失坚强斗志和英勇气概的“过于文明”的人,愚昧无知的人,对“胸怀大志的铮铮铁汉”亦为之动容的巨大鼓舞力量也无动于衷的、麻木不仁的人——总之,所有这些人都闭眼不看国家正在承担新的责任;闭眼不看我们正在建设能满足我国需要的海军和陆军;闭眼不看我们正在世界事务中尽我们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英勇的陆、海军士兵把西班牙势力逐出了美丽的热带岛国,恢复了那里的秩序。还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害怕过勤奋的生活,害怕过惟一真正有价值的国民生活。他们相信与世隔绝的生活,那种生活会消蚀一个民族的吃苦耐劳美德,正像消蚀一个人的吃苦耐劳美德一样。不然,他们就沉湎于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认为经商致富乃国民生活之根本。殊不知,经商致富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造就真正伟大国家的许多环节中的一环而已。物质繁荣来自勤俭,来自干劲和事业心,来自工业活动领域中的艰苦努力;任何国家,如果没有深厚物质繁荣的基础,都不可能长久生存下去;但是,如果仅仅依赖于物质繁荣,任何国家也永远不会成为真正伟大的国家。不错,一切荣誉应当归于物质繁荣的设计师;归之于创办了工厂和铁路的实业巨头;归之于那些为了富裕而殚精竭虑、不辞劳苦的强人;国家大大感激这些人以及诸如此类的人。但是,我们更感激那样一些人,他们的最崇高典范应当到林肯那样的政治家和格兰特那样的军人当中去寻找。他们以自己的所作所为表明,他们深谙工作的法则和斗争的法则;他们含辛茹苦,使自己和家属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但他们懂得还有更崇高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和对民族的责任。(这段的首句运用排比句式:“……的人都闭眼不看……”既增强了气势又可以此证明这些人的存在对社会的危害,也为本段后半部分引出赞美肯定勤奋的人们做了铺垫,呼吁人们要做勤奋的人并使主题得以论证。)

因此,我的同胞们,我对你们要讲的是,祖国要求你们不要过安逸的生活,而要过艰苦奋斗的生活。20世纪已赫然在目,它将决定许多国家的命运。假如我们游手好闲,虚度光阴,一味骄奢淫逸,苟且偷安,假如我们在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前畏首畏尾,裹足不前,那么,更勇敢、更坚强的民族将超过我们,并将赢得统治世界的权利。因此,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斗争的生活,下定决心卓越而果断地履行我们的职责;下定决心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坚持正义;下定决心做既诚实又勇敢的人,脚踏实地地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最重要的是,只要我们坚信斗争是正当的,就让我们不要逃避斗争,不论是精神的或物质的斗争,国内的或国外的斗争;因为只有通过斗争,通过不避艰险的努力,我们才能最终达到真正伟大国家的目标。(三个“下定决心”承接上文再次呼吁人们要勤奋地生活,“假如”“只要……就”“只有……才”等句式的运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论证更加有力。)

【魅力点评】

整篇演说旨在针对19世纪末美国骄奢淫逸、贪图享乐之风盛行的现象,号召民众勤奋地生活,以遏制当时的腐败现象,通篇用词洗练,意味深远,且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排比等方法以增强论证效果,为美国人民乃至为当代后人上了一堂精彩的励志课。

[学生佳作]

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里,编入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支雪域远征军中,战士们的眼睛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却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使目光停留的落点而使眼睛因过度紧张而失明,这支军队也丧失了战斗力。这是一个让人难过的故事,但同时它告诉我们:没有目标盲目地前进,其实和不前进没有太大的差别。(开篇用故事引出演说的主题——目标是前进的动力。)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没有目标的人只能闭上双眼,捂住耳朵,企图忽略别人的进步,然后自我安慰地说,自己也在前进。这岂不是又一个现代版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在自然界中当冬季降临,温暖如春的南方水泽便是迁徙的候鸟心中的胜地。在故事里,远渡重洋的哥伦布怀着涉足东方神土的心愿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更是为了获取真经而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功德圆满。(事实胜于雄辩,事例最能说明问题,本段引用三个为人们所熟识的事例论证主旨,极具说服力。)

然而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目标未必能称职地引领你的前进。(过渡段,结构上起转折作用,内容上补充说明存在的另一种状况使内容不至于绝对化。)

有一位哲学博士在田边沉思,发现水田当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得无比整齐,好像用尺丈量过一般,他不禁好奇地问田中工作的老农是如何办到的,老农忙着插秧,头也不抬地说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博士卷起裤角,很快的插完了一排秧苗,结果竟是参差不齐。他再次请教老农,老农告诉他,在弯腰插秧的同时,眼光要盯住一样东西,朝那个目标前进,即可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博士依言而行。不料这次竟插出了一道弯曲的弧线,划过了半个水田,他又虚心地请教老农,老农不耐烦地问他:“您的眼光是否盯着一个东西?”博士答道:“有啊,我盯住那正吃草的水牛啊,那可是一个目标呀!”老农说:“水牛那么大,而且边走边吃草,你把它当作目标,合适吗?”博士恍然大悟。(再此引用事例论证合理目标的重要性,使演说准确并具有说服力。)

成功的果实,如同田里的秧苗,年轻的朋友们,你愿意拥有一个纵横整齐的漂亮的结果,还是一个参差不齐的结果呢?

青春的目标没有贵贱。早自习背一课单词可以是我们的目标;一节课听懂例题,能够处理作业可以是我们的目标;一次比赛中由预赛进入复赛可以是我们暂时的目标;一次考试比上次进步五名可以是我们的目标;考入清华、北大是目标,考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哪怕不是名校也可以是我们的目标。做名人、名家、名流是目标,做一个敬业的老师、警察、医生又何尝不可?(目标可大可小,关键在于要能执行。)

目标是茫茫戈壁的一片绿洲,是远行者手中的罗盘,是黑夜里若隐若现的明灯,是冰天雪地里令你怦然心动的温暖与勇气。(运用排比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并能增强段落的层次感。)

目标,是最远又是最近的一个梦,他时刻伴随着你,同你分享欢乐,共担忧愁;人因为有了目标,生活才有了意义。同学们,在你迷茫的时候,请记住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魅力点评】

全文在展示自己观点时明确了合理目标是前进的动力这一点,主题鲜明深刻,观点正确。所引用的材料如候鸟南飞、哥伦布远洋、博士学插秧等极具典型意义,且能够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来反映客观事实使内容充实。结构完整合理,层次分明,论点、论据具有逻辑性;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确实是演说稿中的佳作。

【训练题目】

1.以“我的学习”为题,写一篇演讲稿,用于年级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

提示:紧扣“学习”,注意演讲对象为同年级的同学。

2.以“爱护校园,从我做起”为题,写一篇演讲稿,用于国旗下讲话。

提示:考虑对象,运用恰当的语言。

3.以“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为题,写一篇演讲稿,用于纪念五四青年节活动发言。

提示:结合实际,联系历史,提出鲜明的观点。

【写作提示】

演讲稿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也如此。它得真实可信,是为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

演讲目的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产生认可或同情。演讲稿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演讲稿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由于演讲稿具有以上的特征和作用,它在写作方法上也有一定方法可循。

(一)演讲稿的结构要完整。演讲稿的结构通常包括开场白、正文、结尾三部分。

1.开场白是演讲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开场白能够紧紧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开场白的形式多样,但不论哪种开场白,目的都是使听众立即了解演讲主题、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2.演讲稿的正文是整篇演讲的主体。主体必须有重点、有层次、有中心语句。演讲主体的层次安排可按时间或空间顺序排列,也可以平行并列、正反对比、逐层深入。由于演讲材料是通过口头表达的,为了便于听众理解,各段落应上下连贯,段与段之间有适当的过渡和照应。

3.结尾是演讲内容的收束。它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结尾的方法有归纳法、引文法、反问法等。归纳法是概括一篇演讲的中心思想,总结强调主要观点;引文法则是引用名言警句,升华主题、留下思考;反问法是以问句引发听众思考和对演讲者观点的认同。此外,演讲稿的结尾也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使演讲能自然收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注意材料的选择。围绕演讲主题,要收集相应的材料进行论证。材料的选择要通俗,要选择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听得懂的,而不能选择太生僻的、很少有人知道的。因为演讲是即时表演,听众没有时间去验证或查找这些材料的内容或是出处。因此,在准备演讲稿之前首先要了解听众的情况: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的思想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如何,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等等。掌握了听众的特征和心理,在此基础上恰当地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是演讲成功的必要条件。

最后,演讲稿还要在情绪上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语言上做到生动感人。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尽量做到短而精,在听众的精力分散前戛然而止,余味悠长。

【素材积累】

名言警句:

脑袋决定口袋,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

——著名励志演说家张绪坤

今天太宝贵,不应该为酸苦的忧虑和辛涩的悔恨所消蚀。把下巴抬高,使思想焕发出光彩,像春阳下跳跃的山泉。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

——卡耐基

材料片段:

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信念,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感悟》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也许两年、三年你长不大,但是八年、十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长成参天大树,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你能帮助别人。即使人们离开你以后,回头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线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新东方总裁俞敏洪

[作者单位:安徽省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演讲稿听众目标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怎样写好演讲稿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消失的演讲稿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