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62块整体调整部署研究

2015-03-31 19:52周秀娟
地球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兴隆水驱油层

■周秀娟

(辽河油田公司兴隆台采油厂 辽宁盘锦 124011)

马62块整体调整部署研究

■周秀娟

(辽河油田公司兴隆台采油厂 辽宁盘锦 124011)

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在马62块进行井位部署研究工作,证明了老区进入水驱开发末期,提高采收率空间较小,调整难度大,利用油藏描述并结合生产过程综合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是水驱开发后期油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和成败的关键。

剩余油分布水驱开发油藏描述

1 油田概况

兴隆台油田是一个具有多套生油层系,多种储集类型,多种油气藏组合的复式油气区,加上河流相沉积的影响,储层发育非常复杂。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兴隆台老区已进入水驱开发末期,油层水淹严重,加之目前油田多数区块井网控制程度低,井况较差,难以满足深度开发的需要;而老井挖潜见到一定效果,说明局部仍存在剩余油富集区,因而有必要开展兴隆台油田潜力大调查,优选潜力区块开展二次开发整体研究及部署,重新发挥区块产能。

马62块是兴隆台油田的一个次级含油断块,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境内,构造上位于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兴隆台断裂背斜构造带的南部,东临冷家断裂背斜带,西部是马19断块,南邻马45块,北靠马20块。

2 区块构造

马62块总体上为马19背斜构造延伸的断鼻构造,2012年利用井震结合的方法重新落实马62块构造,在老构造的基础上,对区块构造进行重新解释,马62断块新构造被马99断层、马203断层、马229断层三条所夹持,内部发育新马68断层,将断块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3 储层特征研究

辽河盆地属大陆裂谷型断陷盆地,该类盆地的旋回性演化对湖盆的沉积特征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ES2时期,本区发育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由于沉积环境的旋回性变化,湖盆历经多期次规模不等的水进-水退的震荡性交替,导致沉积体系的规模发生多次壮大--萎缩的变迁,既表现出一定的继承性,又表现出一定的多变性。平面上,大体可以划分出东部和西部两套沉积体系,在不同的演化阶段,水下分流河道频繁迁移、摆动,导致两套沉积体系的规模或同时壮大,或此消彼长,或连成一体。

3.1 岩石学特征

储层岩性主要为砂砾岩、不等粒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为主,其次是细砂岩和中粗砂岩。

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表现为长石砂岩与岩屑砂岩过渡的特征,石英含量低是沙一下砂岩的主要特征。

3.2 储层物性

根据6口资料井1992块岩心样品分析化验资料统计:沙一段储层孔隙度最大值29%,平均为18.8%。空气渗透率最大值136000×10-3μm2,平均475.1×10-3μm2,碳酸盐含量5.97%,泥质含量4.9%。

3.3 储层非均质性

利用岩心分析数据,区内油层层内均质性差,单层内渗透率分布很不均,渗透率级差相差很大,最大上千倍,最小仅差几倍,渗透率变异系数一般都大于0.7,最高达1.89,单层突进系数一般都大于2,反映出较强的层内非均质性。

4 油藏特征研究

马62块兴隆台油层发育主要受构造控制,平面上,油层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低部位油层薄。油藏受构造控制,因而随着油层深度的增加,平面上含油面积逐渐减小,总体上油层叠加连片,Ⅵ~Ⅸ油组分布范围大,Ⅹ~Ⅻ油组分布范围局限。

马62块兴隆台油层发育主要受构造控制,平面上,油层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低部位油层薄。油藏受构造控制,因而随着油层深度的增加,平面上含油面积逐渐减小,总体上油层叠加连片,Ⅵ~Ⅸ油组分布范围大,Ⅹ~Ⅻ油组分布范围局限。

5 剩余油分布研究

基于马62块的自身特点,结合现有资料状况,对马62块剩余油潜力区进行分析论证,重新落实马62块水淹情况及剩余油分布状况,同时联系沉积微相、小层连通图、油层有效厚度等值图,进一步落实剩余油潜力区分布,通过分析,马62块兴隆台油层小层结构比较复杂,纵向上层系多,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水淹状况比较严重,而且各小层之间差别比较大,剩余油分布规律也不尽相同。研究认为马62块剩余油分布主要受两方面控制,以地质体控制为主,动态开发控制为辅。

5.1 地质体控制剩余油类型

在剩余油分布上以地质体控制为主,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构造高点或微构造高点控制类型;

2、薄层砂体控制类型;

3、上倾尖灭控制类型;

4、厚层顶部及内部隔夹层控制薄层砂体类型;

5、厚层砂体顶部正韵律控制类型;

5.2 动态开发方式控制剩余油类型

5.2.1 无井控制,注水波及较差的断层边角附近

由于井网已极度不完善,无法控制整个油藏,中高渗层以大部分高含水,剩余油在平面上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无井控制的断层边角附近,由于各井组也存在非均质性,因此注水沿高渗方向推进,在相对低渗方向留下滞油区。

5.2.2 由于生产特点、开采方式所形成的剩余油

区块水驱开发34年,水流优势通道已经形成,有效避开水流优势通道区域剩余油富集。通过分析水流优势通道受沉积相及井网共同控制:平面上注入水主要沿河道主流线方向快速推进,分流河道间注水效果较差,水淹弱,纵向上注入水主要沿厚层底部推进,薄层砂、厚层顶部水淹弱。

6 结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马62块基本油藏地质条件有了初步的认识,从目的层的底层分布与空间展布,基本构造特征,沉积储层特征出发,重点分析了二次开发实施部署,根据合理井距的确定,结合老井产能情况,油气成藏因素等多方面的认识,优选有利部位,开展了井位部署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尹太举;张昌民;李中超;毛立华;邓宏文;;层序地层学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实践 [J];沉积学报;2005年04期.

[2]金佩强,杨克远;国外流动单元描述与划分 [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年04期.

[3]尹太举,张昌民,赵红静,樊中海,李中超;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 [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4期.

TE1[文献码]B

1000-405X(2015)-11-75-1

周秀娟(1984~),女,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现地质开发。

猜你喜欢
兴隆水驱油层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兴隆山楂管理技术
油层重力分异对泡沫驱气液比的影响
三类油层压裂驱油技术设计及效果研究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特别的生日礼物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厚油层隔夹层研究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低矿化度水驱技术增产机理与适用条件
Topological Srrucrure of US Flighr Nerwork Based on Complex Nerwork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