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张文智
工科院校中金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张文智
本文主要介绍了金工实训环节的实训模块、教学模式、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教学改革,促使冷加工与热加工各工种间有机结合,尤其在实训项目、实训课题上能够做到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知识掌握程度,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
金工实训 教学 改革
金工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是研究机器零件常用材料和加工方法,从材料选用、毛坯选择与制造直至加工出零件的综合性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建立多学科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是机械、材料等专业的必修课程。金工实训课程为后继课程,如工程材料、材料成形工艺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公差及技术测量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必备的知识与实践基础。本课教学方式以实践教学为主,每一学生必须进行独立操作。
我国工科院校开展的金工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偏重于机械加工过程(冷加工),如传统冷加工中的车工、钳工、铣工、刨工、磨工等等以及现代加工技术中的数控加工。一方面是因为机加工工作环境好,学生兴趣高;另一方面学校通常认为机加工容易出成果。相比之下,学校往往将热加工,如铸造、焊接、锻压、热处理等实训课程弱化。其中有一些原因是经费、资源等条件不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长期的就业市场导向,再加上学校在课程开设上(弱化热加工)的一些无意识引导,学生认为现今的热加工还处于很差的工作环境和技术状态。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即便学生经过金工实训课程的学习,但依然知识层面狭窄,衔接与贯穿性不够。
目前工科院校的实训方式在安排上突出以掌握各工种的操作技能为目的,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实训方式的优点是学生单一工种动手能力和对设备的操作娴熟程度提高较快,但这种方式也有一个明显不足,那就是忽略了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各个工种实训环节的独立运行,工种之间缺少相互联系,学掌握的也是相对独立的车、钳、铣、刨、磨、铸、锻、焊等工种的操作方法,意识不到它们是一个整体。作为冷热加工技术,存在互相渗透,替代、交叉等工艺过程。金工实训方式的更新和优化应首先考虑将原来单一工种的制造工艺实训转变为以零件制造全过程为核心的综合实训。对于这种综合实训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热加工学习兴趣,我们不妨采取如下模式(以铸、锻为例):
1.将铸造实训拓宽为趣味性、艺术性的精密铸造。例如,可在不降低砂箱造型练习要求的前提下搞精密铸造,让学生每人铸一个小的工艺品,完成从打砂型到成品的全过程,这样既丰富了实训内容,改变了学生对铸造的认识,又提高了实训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2.与实用型产品相结合。选择一些简单零件,如小榔头毛坯,制作过程中牵涉锻造的基本工序:镦粗、拨长、修型。通过操作,学生对自由锻的基本工序就能有较深了解。
对实训过程中综合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教师可适当提高要求,如让学生自己设计实训图纸,制定加工工艺,然后交给教师审核后,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加工出来,验证设计的零件和工艺的合理性。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既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
众所周之,在实训教学环节中指导教师应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具备课堂讲授能力,又要具有现场示范指导能力,也就是说实训课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对实训教师应采取各种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措施进行培养、培训,如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支持实训旁听有关课程。
另一方面,鼓励并帮助实训教师进修学习、带队去企业学习、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使教师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水平。相信这些一定会为金工实训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总之,工科院校金工实训教学改革是实践性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这其中关联了课程的合理设置、教育教学方法、教师综合素质等方方面面。它不仅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而且是重要的措施和载体。
[1]王志平,夏菊能,卢海峰.提高金工实训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1
[2]孙玉平.金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此文系基金项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实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金工实训课程(冷加工、热加工)的优化与重组”,项目编号:SXTG1213 )
ISSN2095-6711/Z01-2015-06-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