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李 辉
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已渗透进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教育信息化也不可避免的卷入这个浪潮。MOOC作为一个风靡全球的教育模式,目前已引入中国,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个模式为高校教育服务,是值得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目前各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例如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同时已经有部分高校开设了MOOC 教学课程。课程开设的效果能否达到预期,还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
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发展过程,是从传统的课堂面授到录制课程视频供学习者观看,再到如今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出现。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主要是课上学习和课下复习,到了第二阶又加入了网络学习。网上的学习时间所占比例很小,再发展到第三阶段就是大部分时间是在网上学习,逐步抛弃课堂学习。MOOC 让学生更灵活自主地去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作为起步较早的一项工作,大部分高校都建设了自己学校的视频课程网站,可供学生随时查看,其优点是可以将教师个人的无形教学资源有形化,永久保留下来,也便于这些资源的展示和共享。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这些资源的建设和教学过程相互脱节,并缺乏师生互动。绝大部分课程资源建立以后便失去了意义,无人观看是大部分课程的现实问题。网上一项调查数据表明,在美国课程网站的建立数量与网络课程学习者的访问量两者的曲线非常接近,而在中国两者却相差甚远,这说明我们建立的很多教学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而沦落为死课程,这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
MOOC 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他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最好的教育资源可以更全面的共享,并且它加入了教学进度和过程的控制环节,可以直接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完全自主学习。
MOOC 模式的引入必然带来一些教育改变,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转变,可以称之为探究型教学;由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由以学习结果评价为主向以结果和学习过程相结合的评价转变。MOOC教学需要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不是简单地把课程从教室搬到网上而已,真正需要完善和加强的是整个课程教学的设计,从课程建立到每节课的课后作业,再到课后讨论区,学习进度控制,学时的监管,定期举办课堂讨论课以及考核标准等一系列流程。学校还要加强、注重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畅所欲言,不能仅让学生和课件互动。因此需要完善以MOOC 为中心的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具体方案可以是:
1.该系统需要授课教师提前做好所授课程的前期设计,将课程相关的PPT 课件、教学文档、课程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并按学时计划逐步对学生开放,完成每一个章节的学习并考核通过才能进入下一章节学习,严格把控学习时间、质量和效果。
2.网上留的作业不仅可以让教师批改,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探讨以加强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增加讨论板块,可以上课实时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课后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和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增加互动性。所有留言均可保留方便日后查看。
3.可以定期到教室开展讨论课,让学生发表对前一段MOOC 学习的体会和感受,还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教师可以辅助指导学生学习。
4.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均可以被该系统平台记录。例如,课程访问次数,在线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等,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掌握并综合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定该学生是否可以通过该门课程,避免学生只依靠考前突击学习便可通过考试的现象,加强对学习过程的管控。
综合考虑,教学设计环节是课程能否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投身MOOC 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学设计的原则应该考虑到课前学习与反馈,课中教授与理解,课内课后练习与讨论,对整个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估,每个环节紧扣、缺一不可。另外,学校既是MOOC 的生产者又是MOOC 的消费者,就要综合考虑开设MOOC 课程的目标,前期是解决校内学生如何学习好网络课程,远期目标是如何向社会开放网络课程,让更多的社会学习者可以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为向社会提供可终身学习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还应该有专业人员对MOOC 的制作、管理、平台运行等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组建教学团队,聘请名师和有经验的助教共同打造精品课程,使得教学质量能够有所保证。通过各个环节的严抓,产生足够的驱动力促使学习者主动参与到MOOC 学习中,并提高学生的学习通过率,让MOOC 真正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动力。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教育管理者还可以通过对MOOC 教学系统所产生的巨大信息量加以分析,找出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数据。
[1]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网络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
[2]张振虹,刘 文,韩 智.从OCW 课堂到MOOC 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
[3]焦建利.从开放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
[4]李明华.MOOC革命:独立课程市场形成和高等教育世界市场新格局[J].开放教育研究,2013
[5]赵 洋,孙祯祥,张家年.美国开放课程资源与我国国家精品课程网上资源无障碍评估比较[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