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策略*

2015-03-31 07:36丁敏张锐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师生学校建设

●丁敏张锐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策略*

●丁敏张锐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育的理念、教育方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新课程推进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改造与建设的过程。该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做好文化的诊断、规划、认同和积淀,最终建立起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文化,这对于更好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以及最终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全面提升育人质量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校文化;文化诊断;文化规划;文化认同;文化积淀

文化既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追求,也是影响师生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氛围,有什么样的学校文化,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需要不断地凝练、积淀和创新,最终形成符合教育要求和学校实际的个性化学校文化,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一、实施文化诊断——明晰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

不同的学校文化建设模式,对于人的文化价值意识的产生、建构、适应、整合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文化诊断即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及效果的评估,是对学校现有和未来文化建设是否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所进行的价值诊断活动,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现有学校文化,进而构建起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学校文化诊断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项。

(一)核心价值的诊断

价值观是指导学校员工态度和行为的根本要素,直接决定着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路径。在当下的多元化开放社会,不同的价值发生激烈碰撞,如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就会因为急功近利和目光短浅而忘记学校的目标与理想,偏离教育的价值与定位,削弱学校文化的价值。因此,学校需要对多元的价值进行选择,解决文化建设价值观定位不准、文化建设内容与课程实施不符、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和有效性。一是我国文化核心价值的分析与接纳,我国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在基本精神上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学校使命的定位保持一致;分析和了解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能够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确立符合我国教育发展需要的学校核心价值。二是对本校已有核心价值观的反思,提炼出能够指导本校发展的新型核心价值观,确保文化建设的方向。核心价值涵盖的主要领域,包括学校发展定位、培养目标、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社区及家庭的关系等;明确核心价值的表现形式并以声明的形式体现出来,诸如校训、校歌、校规和关于学校发展理念的文章,这样做能够表明一所学校的基本立场,减少在基本问题上不必要的争论。

(二)学校现有资源的分析判断

学校文化建设本身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通过一定的载体或活动体现出来,需要必要的资源支撑,只有对学校现有资源的有效分析和诊断,才能寻求到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定位、实施策略,从而逐步构建起符合本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发挥文化本身的价值。学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对现有资源和可开发资源的分析、诊断,并依照这种诊断的结果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规划、对文化建设的进程进行优化。一是对学校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主要体现在文化建设初期,对学校的历史传统、已经形成的初步文化、支撑这种文化的资源以及文化发展所需要的资源进行梳理,确定文化建设的方向、内容和具体的操作策略。二是对学校硬件资源的分析,包括校园的布局、经费、学校景点的设置条件等等,这种分析主要体现在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设计规划和精神文化建设的支撑条件上,为形成具有学校个性的文化奠定基础。三是对学校人力资源的分析,包括学校管理层面的认识水平、价值理念、师生在文化建设中的可能条件,这是变革学校管理方式、形成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条件。四是学校文化建设支撑的区域条件,包括区域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生活条件资源、家长资源等等。这种分析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又是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辐射作用的有利条件。

(三)师生发展需求的系统分析

学校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是师生的成长动力和成长水平,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实现高效的师生发展,进而通过师生的成长形成学校的特色。一所学校不管文化建设多么丰富多彩,如果不能有效地促进师生的成长,这种文化是缺少生命力的。同时,学校文化建设进程离不开师生的参与、支持,很多文化建设的内容是通过师生的参与、成果等体现出来的,这样,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只有与师生发展需求相适应,才能实现文化建设的高效率、文化作用发挥的有效性。一是对师生发展水平、目标的诊断,这种诊断包括对师生发展的基本现状、发展的可能性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与师生的交流等确定师生发展的需求和路径。二是对师生发展关键期的诊断。任何教育要求只有针对成长的关键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三是对师生的需求进行分析,人有着多种层次的需要,不同的个体处在不同的时期、环境下有着不同的需要,师生的需要获得满足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学校文化诊断过程中既要考虑师生的需要,还要考虑各种措施对教师需要的满足程度。通过有效的师生需求诊断,实现学校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重视文化策划——理清学校文化建设的路径

思路决定出路,要想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就需要进行策划,要依照规律,遵循管理原则,运用策划理论,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创造性地设计。学校文化策划的着眼点是打造学校文化品牌,是在对社会核心价值观、学校办学方向和现有资源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内容和基本路径,这是保证文化建设效果的重要一环。

(一)专家参与的策划论证模式

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的专家和学者有着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能够从上位视角分析、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定位,这种论证设计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专家的理论优势,从宏观的视角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特色,能够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在具体实践中,一是专家进行直接设计。学校文化建设初期、新建学校或者寄希望在短期内规范学校文化建设的学校,往往直接聘请专家进行规划设计,主要的形式有委托专业机构,为学校文化进行系统的设计;学校聘请大专院校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专家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考察、论证。这种论证模式虽然能够保证其科学性和整体性,但由于专家设计的超前性和对学校实际分析的偏差,有可能造成学校文化脱离学校实际或者在后续的操作中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二是专家与学校一起进行的规划设计,包括学校提出具体的文化建设方案,聘请专家进行方案的论证、修订和完善;专家参与学校论证会,进行集中研讨,分析、碰撞,确立基本的文化建设思路。这种论证方式能够保证文化设计的全面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学校文化的建设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校本研究的策划模式

学校利用现有的师生资源对学校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确定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这是目前很多学校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方式。在实际操作中,校本研究的策划模式有很多形式,一是校长提出文化建设的基本设想后,选择骨干研究人员在对文献研究和学校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确立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二是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研讨、辩论等方式确立学校的文化建设内容和途径。三是在广泛征求建议的基础上,师生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经过学校选择最终确定下来。无论是何种形式,最终需要师生的参与。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文化确立合适与否主要与校长认识状况、办学理念和理论水平有关。在校长认识到位的情况下,这种论证方式能够保证所确立的文化符合学校的实际,便于操作和实施,但是也存在着理论水平不够和设计不到位的情况,影响到学校文化建设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在实际操作中,也因为周期过长和自然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制约了文化建设的进程、速度和效果。

(三)已有特色的整合规划模式

对于很多办学历史长、区域文化积淀深厚的学校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了良好的文化建设资源和建设成果,理论上,按照原来的路径建设学校文化也会有着很好的结果。不过,需要思考的是,随着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理念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对人才的要求,需要对已有的文化建设成果进行审视,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好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能够进一步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效果,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说,这类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方式逐步被师生认同并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定位,学校师生文化认同感强,通过对已有传统、文化的深化和积淀,有利于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此时的规划不是对已有文化建设成果的否定和重新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而是通过文献研究,对已有的文化建设成果进行系统、规范和深化,做到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路径不重复、不遗漏,从而能够规划出较为科学的文化建设思路。关注学校已有的文化建设优势,从学校实际出发的凝练、提升与整合,不仅能够缩短学校文化建设的进程,而且由于师生认同感较强和对学校已有文化建设基础的拓展,能够降低文化建设过程的难度,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效果。

三、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有赖于师生的文化认同

师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其文化认同度决定着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文化作用的发挥,任何学校文化如果得不到师生的有效认同,文化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所谓认同是指个体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程度。

(一)核心价值的认同

学校核心价值确立之后,需要被教师认同才能成为指引师生发展的目标,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具体教育教学行为,学校核心价值的认同体现在学校发展目标上,学校发展目标的确立是与当前国家的教育要求、学校发展的历史和具体的情况相适应的。一般说来,一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着长期的、中期的和短期的目标,长期的目标是学校的发展规划,是学校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定位;中期目标则是近期学校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落实长远目标的重要保证,短期目标则是学校每个学年乃至几个月中需要解决的管理、发展等具体的问题,这些目标是学校的,是否得到教师的认同,是教师能否自觉落实学校的各项要求、实现教师发展价值的重要保证。具体建设过程中,学校应注重依据核心价值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文化建设的内容,通过宣传学校的教育理念和价值理想和开展校史教育等具体活动,引导师生认同学校的核心价值和文化建设的具体策略。

(二)管理措施的认同

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师生对管理措施的认同。一是民主确立学校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的过程中广泛征求师生和家长的意见,使得学校管理措施更加符合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师生的内在需求,有利于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实现师生对学校管理制度的认同。二是通过创办教师沙龙,举办教师论坛,建立教师发展档案,提供空间与时间,创造条件让教师体验自我成功等各种有效的渠道倾听师生的心声,实现制度管理的高效。三是开展有效的评估评价,实现师生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在帮助师生找出发展差距的同时,提高师生的成就感。

四、有效的深化措施——实现文化的积淀与发展

学校文化的效果体现在文化积淀和辐射作用的发挥上,这一过程离不开有效的措施,体现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经费、资源、制度和各种机制的有效落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利用区域文化资源优势,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改革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强化师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将学校文化真正落到实处。

(一)重视文化的积淀

学校文化形成的周期性和发展特点,决定了学校文化需要不断的积淀,形成学校内群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信仰、理念、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具有学校自身独立的风格和特征,并以其特有的存在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必将以其自身的文化优势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追逐的热土。实现文化的积淀,一是发挥教师的作用。学校教育行为的实现最终是通过教师的行为方式加以落实的,教师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和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通过教师增强问题意识,养成反思习惯和提升教师教学的执行力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在学校课程和教学变革的过程中构建文化。二是发挥学生的作用。学生是教育行为结果的最终体现,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落实在学生的教育与发展上,这就要求学校在提供适合供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的同时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并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依托丰富学校的文化内涵。三是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形成强有力的学校文化力,必须靠科学有效的管理,管理就是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为实现文化建设的目标服务。包括改变单纯强调“教”的传统制度,建立系统完整的研究机制、评价制度和创设有效的内外部条件等,实现学校的有效领导,这既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也是学校文化有效建设的有效保障。

(二)做好文化的提炼

学校文化特色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需要经历提炼的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对已有文化的系统总结,也是结合当前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学校文化的梳理、系统和优化,文化提炼的过程既是学校管理者理清管理理念,也是师生认同学校文化的过程。在提炼过程中应注意,一是注重融合,学校在对传统的、既有的、积淀下来的学校文化进行挖掘的过程中注意吸收多元文化的优秀内涵,注重现代多元文化的融合,体现出文化建设内容的多元性、时代性和包容性。二是突出个性。学校文化品牌的形成是学校个性办学模式和特色的体现,在文化提炼的过程中,学校既注重了共性文化的积淀和发展,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对各种文化进行选择、过滤和提炼,生成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文化,包括学校课程与教学 特色的形成。三是不断生成。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是与教育的发展和人们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相适应的,学校文化的提炼过程实际上也是围绕文化的与时俱进和师生变化的需求所进行的,只有不断创新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师生的精神追求,才能更好地发挥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

(三)发挥文化的辐射作用

对于学校文化的作用,一般认为是教育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引导作用等。这些论述多是从学校文化对个体的作用这一角度分析的,但学校文化对学校整体发展有什么作用,这是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要想发挥文化的辐射作用,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文化在学校整体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发挥统率学校全局、界定组织角色、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作用,通过这些作用的发挥,规范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果,有效地落实课程目标和教育目标。二是对学校内部成员进行引导、规范和激励,学校文化表达的是学校的追求和理想,通过文化的认同和过程的落实,成为师生成长的强调精神力量,促进师生的主动发展和自觉发展。三是通过有效的宣传、活动等措施进行辐射、带动,不仅有利于确立学校的办学地位,实现了社会和社区的认同以及对学校办学的支持,同时,通过学校文化的辐射,也能丰富区域和我国文化的内涵,更深层次地发挥学校文化的作用。

[1]王亚鹏.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

[2]张连生.学校文化的现实批判[J].教学与管理,2013.7.

[3]亓殿强,周新奎.学校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9.5.

[4]张玉清,邢秀茶.学校文化变革中的教师课程文化创生[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7

[5]范美娟,郝春东.学校文化建构中的校长角色实证分析[J].教育导刊,2013.9

[6]曹俊怀.学校文化建设:再认识、方向、途径[J].基础教育研究,2013.7.

[7]孙灵.学校文化建设的误区、意涵与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3,12.

(责任编辑:张 斌)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立项编号为2010JZ01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丁 敏/山东省临沂市教育科研中心 张 锐/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教体局

猜你喜欢
师生学校建设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