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警官学院 包苗苗
自1999年以来,我国新建的320多所本科院校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的转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力军,这些院校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方面正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教师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不高、发展能力不足等困境。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专业化、系统化的机制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以达到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国内外高校的实践证明,建设教师发展中心将能达成这一目的。
1.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现状分析。境外“教师发展中心”的起步早,发展相对比较成熟。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大学教师发展中心诞生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教师发展中心”扩散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发展完善。目前美国75%以上的大学和学院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英国、加拿大的大多数大学都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开始推进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随后新加坡、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许多高校也都建立了这类教师发展机构。我国“教师发展中心”起步晚,发展较不成熟。近十年来,国内一些高校也在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教师发展中心组建模式,例如2006年西南财经大学率先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随后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相继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2011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质量工程”,进一步促进了教师发展中心在我国高校中的建设进度。
2.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重要战略工程。2010年,《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将“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主题提出,目的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发展中心在国内的一些高校应运而生。2011年,《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012年,教育部批准建设30个“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中央财政资助每个示范中心建设经费500 万元,从而开启了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高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学质量成为高等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发展中心则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抓住机遇大力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促进教师发展进入规范和有序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3.新建本科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新建本科院校目前已占全国本科院校数的1/3,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增强,但存在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是师资队伍不成熟的问题,要加快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过去十年,依靠引进优秀的人才等方式来优化教师结构,解决教师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这种方式在短期内有效,但长期来看,加强内部保障机制建设和自身培养才是更重要的解决途径。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有组织、专业化、系统性、针对性地开展对教师的培训和帮助,提高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对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影响长远和行之有效的举措,同时也是新建本科院校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纵观国内外,教师发展中心主要采取独立建制和非独立建制两种模式:独立建制的教师发展中心一般是校属正处级机构,副校长兼任中心主任;非独立建制的教师发展中心一般挂靠在行政部门如教务处、人事处等机构下。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大都采取非独立建制模式。相对于非独立建制的教师发展中心,独立建制的教师发展中心有以下优势:其一,更加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非独立建制的教师发展中心依附于行政部门,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其二,有较大的自主权,更便于对外直接交流。而非独立建制型的权限较小,自主开展业务较难。长远来看,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采取独立建制更为合理。
1.明确教师发展中心的定位。国内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主要有四种定位取向:一是服务取向,仅仅为高校教师提供培训、咨询等各类服务;二是研究取向,主要研究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等;三是管理取向,以行政权力为保障要求教师的绝对参与,并根据其出席与否对教师进行考核或奖惩;四是综合取向,兼有服务、研究和管理三种功能。其中服务取向的教师发展中心最为合理,更加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提高教师积极性和自主性上有优势,其工作重点在于提升服务的质量,这是推动教师发展中心长远发展动力所在。因此,我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定位应以服务取向为主。
2.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的短缺决定了在建设教师发展中心之初必然需要依靠行政力量来支撑,但这种强调行政力量的模式违背了其建设初衷,有可能沦为依附部门的下属机构,失去应有的特色和价值。因此,必须将其从这些部门中独立出来,理顺其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形成专门的教师发展机构。在运行机制上,中心虽然脱离了教务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但仍要与其保持密切合作、相互配合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职能的转移和资源整合来开展教学促进和教师发展工作。另外,中心由于缺乏行政力,必须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才能有效开展工作。总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是中心完成工作任务、不断突破、有所创新的重要保证。
3.打造专兼结合的人才队伍。教师发展中心的人员配备一般都是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我国的发展实际主要以兼职人员为主,配以少量的专职工作人员。作为一个实体性机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应为专职、实职,有效管理中心的各项工作。专职工作人员一般要具有教学或助教经历、专业基本知识及较强的活动策划、组织、协调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对专职人员的培养,提高工作能力,增强服务意识。兼职工作人员主要由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志愿者组成,他们的加入不仅解决了专职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专长及优势,增强中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第一,开展各种职业培训。教师发展中心关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系统的入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进入教师的角色,个性化的在职培训和咨询满足不同年龄、不同专业、不同类型教师的需求,对外交流和社会实践让教师接触更多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并注重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第二,关注教师素质测评。一是通过综合素质测评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解决方案;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如职业生涯工作室、专业教师的专题讲座等。第三,促进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资源共享的途径包括:一是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培训软件,实现教师培训和能力实训的网络互动;二是建立并维护教学资源网站、实时提供和更新网络教学素材,实现跨学科、跨学校和跨区域的资源共享服务。通过提高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
[1]李 勇.国外著名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经验与借鉴[J].高等农业教育,2011
[1]孙惠敏.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发展机构的建设思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2
[2]庞海芍.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与运行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
[3]钟昆明.新建本科院校设置教师发展中心的策略[J].重庆高教研究,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