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委党校 邹 洁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新时期党建工作更应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基层党校由于具有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思想理论建设的主阵地、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大熔炉的职能定位,决定了其更能有效承担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系统、全面的教育培训任务,从而弥补基层党组织不能系统、全面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缺陷。县级党校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助力器。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思想理论建设的主阵地、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以及决策咨询的思想库,是党委的重要组成部门。基层党校同样具有主渠道、主阵地、大熔炉和思想库的职能,其职能的核心定位就是“服务”,即通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为党员干部成长服务;通过调查研究,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通过开展理论研究和大政方针政策宣传,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县级党校必须立足于地方发展大局,定位服务基层,强化服务功能,才能充分体现党校应有的地位和存在的价值,基层党校才有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但目前基层党校在服务基层党建工作方面存在着三个缺乏:即教育资源整合性的缺乏、教育方式方法主动性的缺乏、师资力量的缺乏;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四化现象:即党性教育的弱化、理论学习的空心化、政策宣传的泛化、能力培养的简单化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县级党校职能作用的发挥,极大地限制了县级党校的发展。
那么在当前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下,县级党校应如何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服务基层党建工作,以促进基层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加强和能力的提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和实践。
目前很多县级党校的办学条件还很受局限,如缺乏基本的学员活动场所和吃住条件,党校场地、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需要。为弥补学校硬环境建设的不足,县级党校应坚持开放合作、互利互补原则,构建开放型大党校格局,搭建为干部成长服务的大平台。学校应立足本土,通过建立党性教育、经济发展、法治教育等教学科研基地形式,通过建立包括市、县(区)级领导干部、上级党校和本市高校专家学者、基层村社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师资库,通过筛选周边党校教学专题建立精品教学专题库等,大力挖掘和整合本土教育培训资源,从而有效解决基层党校师资缺乏,学科门类和专题不足的现实问题。不仅如此,县级党校还应放眼全国,吸收优质教育培训资源为其所用,如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做前沿专题讲座,把优质资源请进来;在全国各地选取经济社会发展典型开展现场教学,让参训干部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开拓视野。在推进科研开放方面,县级党校还可建立调查研究智库中心,有序推进科研项目向学员开放、向各级部门开放、向上级党校和高校开放,加强科研联合和理论研讨,推动资源共享。树立开放合作办学理念,能使党校培训平台更加广阔和牢固,在这个大平台上,由于集聚丰富的优质培训资源,从而奠定干部培训取得实效的基础。
党校培训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是基层干部党性修养、理论水平提高、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县级党校是基层干部成长的加油站。为增强培训实效,县级党校可根据本地区中心工作的需要和干部的需要,在四个“着力”上下功夫,不断优化干训模式。
针对县级党校基层干部培训分散化、多头化现象和党校培训弱化问题,应科学制定干部培训长期规划和年度规划,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规划将全县各类干部培训统一纳入县级党校培训计划,整合全区培训资源,完善党校经费保障体系,这不仅杜绝了分散培训、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现象,而且集约运用培训资源,强化了基层党校作为干部培训主渠道的职能作用。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增强培训效果的前提。县级党校应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服务发展大局,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科学设置教学专题,使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层党校应根据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普遍不是很高、能力参次不齐、急需基层工作实践经验等特点,实行模块化课程设置(例如政策理论模块、党性修养模块、区域发展模块、能力提升模块、修身养性模块等5大模块),根据不同培训对象、不同培训班次,进行菜单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
培训方式是增强培训效果的主导。学校针对理论政策教学的枯燥空泛的特点,以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切入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大胆采用研讨互动式教学,教师学员双向交流、共同研讨,互动互促,有效避免了单纯填鸭式教学的弊端;灵活运用“两段式”教学,实行课堂讲授和基层调研相结合,理论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答疑式教学,实行教师讲解和学员提问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员在教学中主动参与,推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学校在不同的培训班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进行能力拓展训练,提高个人素养。如近年来很多基层党校开展了3 分钟课堂结课、学员论坛和现场经验交流等教学活动,学员篮球赛、趣味运动会、辩论比赛等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学员的各种兴趣爱好和特长,体现了不同学员的各种能力,而且成为通过培训发现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
严格的培训管理是增强培训效果的保障。针对县级党校培训形式化、学员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本着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应制定科学、严格的学员管理方案,规范学员行为,保障培训实效。学校应形成在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班主任负责制管理模式,班主任全程跟踪、记录培训过程,管理全覆盖不留真空,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督促学员处理好工学矛盾,学校应严格考勤制度和请销假制度,每天通报出勤情况。为保证培训取得实效而不流于形式,学员考核遵循“三个一律”原则,即培训管理一律采用百分制量化考核,优秀学员一律优先选拔使用,不合格学员一律不得提拔任用,从而彻底改变基层党校培训走过场、培训开小差的局面。
县级党校应秉承“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目标,以服务教学、服务地方发展为着力点,以科研课题和理论文章为具体抓手,不断创新科研机制。为改变县级党校调研课题普遍不接地气、服务地方发展不够的弊端,县级党校应创新科研课题生成机制,强化需求导向,紧密结合地方发展的重难点和热点问题确定科研方向,加强与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对接和联合,引导科研优质资源向重点课题集聚,形成材料来得真、问题找得准、对策用得上的实用课题。学校还应在提高科研质量、打造精品上狠下功夫,创新科研运行机制,强化科研管理,实行三个“严禁”正文风,即严禁大抄大搬,树调查研究之风;严禁大话空话套话,树求真务实之风;严禁脱离实际,树实事求是之风。学校还应建立科研应用机制,一是形成决策建议和参考为地方发展服务;二是转化成教学专题,科研成果为教学服务。科研成果还应带动学校教研人员理论水平的提高,为加强理论政策的研究和宣传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使党校教师成为重大政策会议精神宣讲的主力军,充分发挥党校作为理论政策宣传的主阵地作用。
党校是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但不能有效解决乡镇、村社基层党员干部普遍接受系统教育培训不足的问题,加之目前基层党建工作存在弱化现象,基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比较缺乏,基层党员干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此县级党校应完善基层培训体系,优化基层党校办学格局,建立县级党校——乡镇党校教学点——村社田园党校课堂三级网络培训体系,并整合远程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等教育资源,将乡镇村社各类培训纳入乡镇村社党校平台,形成服务基层的多功能大课堂,使党校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桥梁和纽带。三级网络培训体系,拓展了党校服务功能,使基层党员干部能普遍系统地接受理论学习和党性教育,从而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县级党校还可通过送党课下基层,为基层党员提供政策咨询、党务工作方法、致富信息、经济发展建议等方面服务,延伸党校课堂,成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助推器。
[1]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2008
[2]宋 红.关于党校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3]杨花伟.完善党校培训工作的三个着力点[J].领导科学,2004
[4]赵 玥.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的几点思考[J].管理观察,2009
[5]李彩华.论新形势下高校“网络党建”阵地建设[J].高教与经济,2008
[6]李锡炎.关于党校教育规律的若干思考[D].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