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涛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 225100)
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林英涛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225100)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不可缺少的内容,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智育、美育、德育中的作用显著。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参差不齐,文章针对艺术教育的功能、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如何提升艺术教育工作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可行性建议。
艺术教育;大学生;影响
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狭义上讲,“艺术教育”被理解为对于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研究各种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实施的如此教育,戏剧学院培养出编剧、导演和演员,音乐学院培养出作曲家、歌唱家和器乐演奏员等等[1]。”本文中的艺术教育指的是广义的艺术教育。
1996年7月29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要研究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力与创造力,在研究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的问题上,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通过发挥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最大化的发挥学生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心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其美育、智育、德育等功能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因此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具有深远意义。
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人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人的身心等各方面和谐发展。
(1)美育功能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来塑造人们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美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也是艺术教育的最基本功能,大学生通过对音乐、绘画、文学、戏剧、舞蹈、曲艺、影视、雕塑、建筑、书法等艺术表现形式的欣赏和理解,直接或者间接地感受艺术的魅力,接受真、善、美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精神境界,进而提升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2)德育功能
在大学生这个年龄段,他们的心智并不成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以及身边的各种社会现象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艺术教育具有促进学生德育的功能。高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是德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艺术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更要深入挖掘艺术作品、艺术实践中蕴含的育人的自然性。艺术教育将艺术情感蕴藏在艺术作品中,在学生鉴赏作品、学习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对创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与感受,产生心理与思想上的共鸣,升华道德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思想品德,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智育功能
“现代生理学证明,人的大脑有两个半球:科学思维以左半球为中心,思维以概念出现……而艺术思维则以右半球为中心,思维以形象出现。”艺术教育可以健全左右脑平衡发展,提升右脑的创造力。在我国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早已被束缚,艺术教育作为一种传递美的教育,不但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艺术教育通过让学生在感受艺术作品、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和创作灵感,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养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思想认识不全面
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高校领导将主要经历都集中于日常教育教学中,对大学生人文、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亟待于提高。目前只有少数高校能够将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这一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尤为显著。高职院校中注重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实习环节较多,课余时间少。相关领导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全面,没有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的意义。
(2)课程设置不合理
2006年3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专科可参照执行。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高等学校,每个学生至少要通过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学习取得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方可毕业。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按照文件精神执行,但是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学生,上课多为合班教学,学生也多为完成学分而选课,课上师生互动少,教学条件有限,导致了教与学效果都不明显,并没有真正的达到艺术教育的效果。
(3)师资队伍不健全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指出,“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多数本科院校中成立艺术教育中心,中心内的专业教师能够将经历投入艺术教育活动与艺术研究中。但在高职院校中,艺术教育活动多为校团委或教务处等相关部门承担,师资数量少,并且负责艺术教育的老师也是身兼多职,对于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的艺术教育而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4)后勤保障不充分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大对学校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应对艺术课器材给予保证,学校应设置符合教学需要的音乐、美术专用教室”。目前,除了具有艺术专业的相关学校,其他普通高校在艺术教育工作中的经费投入甚少,在师资建设、教学研究、教学设备、教学场地的各方面都不能满足,使得艺术教育效果甚微。
(1)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高校要正确认识艺术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改变艺术教育目前的现状,转变艺术教育观念。要把艺术教育从可有可无的附属地位中解脱出来,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作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任务。通过开展艺术教育,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文化底蕴,使大学生了解艺术与人类、民族、生活、情感、政治、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社会适用人才。
(2)合理设置艺术教育课程
目前,高校中艺术教育多以公共选修课为主,在课程设置方面有局限性。公共选修课程没有统一指定教科书,有些高校随意而定或者校内教师编写,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陈旧,这些都与《规划》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高校要根据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参照发达国家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艺术教育育人的效果。
(3)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匮乏是制约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要不断开拓资源,加强艺术教师的进修与培训,引导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另外普通高校要与艺术院校合作,加强师资引进,提升学校艺术教育整体水平。
(4)构建校园艺术教育环境
高校除了开展课堂教学之外,要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通过第二课堂强化艺术教育效果。开展有影响力的品牌化、届次化的文化艺术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各类艺术竞赛,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艺术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中,使得艺术教育真正达到育人效果,让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
[1]李瑛.推动高校艺术教育发展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J].黄山学院学报,2013,(8):15-18.
(责任编辑: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