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徐琳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 225127)
基于校地合作下的志愿者培训学校模式探究
陈林徐琳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扬州225127)
针对地方志愿服务工作普遍存在缺乏统一培训指导、组织志愿服务活动重数量轻质量、志愿者队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探究由高校组织师资力量,开创“菜单式”教学方式,开设涵盖志愿服务知识、志愿服务专项技能、志愿服务管理等相关课程,为志愿者提供深入、专业的志愿服务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志愿服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团队及个人,使之能够更好地胜任志愿服务工作,服务社会公益事业,解决社会志愿服务普遍缺乏专业性指导的问题。
志愿服务;志愿者培训;合作模式
伴随社会对志愿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地方志愿服务活动却普遍缺乏统一指导,志愿服务活动重数量轻质量、志愿者队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提升社会志愿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据调查发现,近年来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的志愿服务越来越多,各种志愿者招募计划也很普遍。但是,在实际的志愿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多社会志愿者因为缺乏相关指导,无法有效参与社会服务,导致志愿服务工作难度较大,志愿者组织都面临着志愿者流失的现实问题。发挥地方政府的服务优势和地方高校的智力因数,相互合作,创办校地合作模式的志愿服务培训学校,形成系统的管理、运行机制,提供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志愿服务培训,为志愿服务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就可以有效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解决志愿者培训需求问题。
“志愿者培训学校”一般由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城市文明办公室、团市委等部门,和地方所在高校,经商议联合成立,在高校挂牌设立为培训基地,实行“双校长负责制”,共同商议管理学校相关事宜,机构设置为办公室、教学部、宣传部、财务部,各部门协调配合,具体分工和职能分配如表1所示。
联合成立的志愿者培训学校应该制定完整的培训教育计划,培训对象主要涵盖地方政府和高校安排的受训志愿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安排的企业员工志愿者、各市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会员以及社会其他志愿者组织和个人。志愿者培训学校按照培训目的与任务,结合培训需求,由办公室联合各部门制定具体的建设与培训计划,计划应涵盖培训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师资选聘、教材选编、技能培训课程模块开发、志愿者培训计划、志愿培训宣传与推广、志愿服务课题研究等多个方面。
表1 志愿者培训学校职能部门及人员安排一览表
志愿者培训学校的培训课程应该紧密围绕城市文明创建、构建和谐社区等中心工作,应该从切实符合城市志愿服务的类目与特点、老百姓的实际服务需求进行开发,可以包括大型赛事、社区互助、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空巢老人陪护、环保生活常识、预防艾滋病宣传、义务献血宣传、普及性紧急救护、消防和城市应急、法制宣传和电脑扫盲等多个服务培训模块。志愿者培训学校需要创新培训形式,将志愿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分类,结合志愿服务实践,开发成实用性模块,形成“菜单式”培训中的“备菜”环节,志愿者走进培训课堂,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点菜”。培训学校采用“菜单式”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程模块,通过讲解、示范、模拟,帮助受教者加深理解,增强印象,提升服务技能。另外,课程计划应定期安排志愿服务知识普及、志愿者素质需求、志愿服务管理等相关内容,帮助志愿者加深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全面、科学地掌握志愿服务相关内容。
培训学校师资建设主要采用聘任制度,参与教学人员为相关专业教师,通过集中培训,业务考核,获得聘任资格。培训学校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优势与高校的人才优势,聘用热心服务公益事业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志愿者参与课程研发和教学工作。学校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织精英力量,紧贴培训需求,编写培训教材,以真诚的态度,高效的模式,努力为广大志愿者提供优质、专业的培训服务。
志愿者培训学校需要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前进中的资金问题和矛盾。初期,培训学校可以利用政府、高校用于志愿服务的专项经费、青年志愿者培训课题经费、专项经费、会费等;在项目投入、开展运营后,将通过政府资源,积极争取“企业家商会”关于社会服务的专项经费及成员单位的企业赞助;另外,可以通过政府号召,众多企事业单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公益事业奉献爱心,为公益学校捐赠。志愿者培训学校设立财务部,对培训服务实现统一财务管理,对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进行明细记录,并定期公示,接受监督。培训学校将努力做到开源节流,有效利用政府和基地的资源,减少消耗,获取最大程度的支持,保持志愿者培训学校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
志愿者培训学校可以借助政府力量召开志愿者培训服务主体新闻发布会,宣传政府与高校的合作方式,与相关媒体达成协议,安排其定期跟踪报道培训课程,有效收集、整理信息,制作媒体宣传报道,扩大培训服务的区域影响力。另外,培训学校将定期召开“志愿者培训阶段性成果汇报会”,通过培训志愿者的现场培训成果展示、服务实践活动体会,将每一个阶段成功培训的志愿者数量和社会对他们的利用情况向公众作汇报,从而提升培训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志愿者培训学校是基于地方政府和高校资源的有效整合,共建双方将围绕培训学校的理念和宗旨,设计项目发展思路,进一步规划好项目运营路线,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制度,做好宣传,稳步成长,逐步扩大社会影响力。未来,将贴近志愿者培训需求,让“培训菜单”越来越丰富,和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开拓志愿培训服务校外基地,建设一些满足学员体验式需求的教学场地,将培训服务做到理实一体化,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需求。
在新形势下,志愿服务专业化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校地资源的高效整合,建立志愿者培训学校,将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建立一个完整的志愿服务体系。校地共建模式既能有效发挥高校的智力因素,短期内提升志愿者技能,又能长效提高社会志愿服务的水平,体现政府的公信力,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必然能够受到各方欢迎。足够多的高校数量和庞大的志愿服务培训需求量形成对接,使得校地共建志愿服务培训模式能够很快、很容易复制推广。我们需要积极、深入探索校地共建“志愿者服务培训学校”模式,有效整合社会、政府、高校的资源,力争将培训学校的服务模式构建完整,并推广到市内、省内乃至全国其他地方,为志愿服务公益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1]王宏,李晓军.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176-177.
[2]曾雅丽.比较视角下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化与专业化[J].高等教育研究,2012,(3):71-79
(责任编辑: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