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2015-03-31 04:32:15黄怡铭
电大理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理念政治

黄怡铭

长春工业大学(长春 130000)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黄怡铭

长春工业大学(长春130000)

网络文化作为一把“双刃剑”,以鲜明的开放性、多元性和自由性,在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内容、灵活教育方式的同时,其负面因素使思想政治工作陷入了影响、管控和技术弱势。事实上,高校不可能完全排除网络文化的不良影响,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成“真空”状态下的固本教育;也不能视而不管,让大学生“任性”成长。为此,要适应网络文化新背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拓垦新领域,生成新路径,充分发挥网络文化正能量,激发思想政治教育新活力,内促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类行为的目的性、思想意识的潜存性、价值理念的可塑性、文化结构的差异性,影响着社会发展进程及个体成长质量,决定着社会、学校等外在因素培育的内容、手段和路径。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依托于物质网络基础建设,内驱于媒介软件的深度应用,在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政治育人路径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然而,网络文化价值理念的多元性、包含内容的复杂性等因素客观存在,制约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尤其近年来,一些大学生因受不良网络文化的侵蚀,道德缺失、行为失范,在高校及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有效规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影响、管控和技术弱势问题,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

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

(1)网络文化发展的开放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影响弱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文化以不可阻挡的态势,迅速在经济全球化领域中蔓延,为多元化价值观形成提供了滋长土壤。客观上,网络文化作为经济利益的载体,蕴含着资本主义私有制因素,尤其在主张自由、平等与人权的宣扬中,倡导开放的人性、脱离民族、国家主权的统摄。这种文化理念,对于身心尚未成熟、核心价值观急需塑造的大学生来讲,困惑与疑虑共存,影响与冲击同在。近年来,一些高校采取“多元”的教育形式,讲授“一元”的思想政治内容,以“多元”的教育载体,承载“一元”的价值理念,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国家“大德”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念信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然而,在当前“多元化”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既愿意接受综合的“多元”化开放思想,又愿意接受核心价值理念固本的元素;既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又愿意追求个性化、物质化,正面临着“多元”与“一元”思维理念、行为方式的艰难选择。

(2)网络文化发展的多元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管控弱势

大学生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共通、东方与西方、积极与消极文化互融并存在的环境中,吸收着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特别是多元的价值理念,阻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控进程,使其陷入管控弱势。高校常态化搞好思想政治教育,重在打牢立德树人根基,确保大学生价值观不偏,政治辨别力不降,政治立场不移。然而,一些大学生并未完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氛围,接受正向的引导和培育,只是迷恋于网络,情感互动多、真心实意少,理想角色多、政治信仰少,信息浏览多、内容消化少,有的更加倾向于西方腐朽文化,沉醉于光怪陆离的虚拟世界,导致政治辨别力下降,道德情感滑坡。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逐渐低廉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已不再成为稀有资源,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了重新调整和配置。一些大学生对于教师的“苦口婆心”已不再感兴趣,片面强调平等交流,挑战权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事倍功半,远未达到预期效果[2]。另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丰富和资源的共享,导致大学生产生懒惰情绪,懒得思考,懒得动手。比如课后习题,网上有答案,很多同学借助网络平台完成作业,缺乏学习、思考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

(1)针对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固本守基抓创新

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影响弱势的问题,一要创新施教理念。教学中,教师经常感到教育的切入点与学生的需求点不相契合,尤其在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维观念、行为举止面前,经常显得有心无力。为此,教师要认清网络文化这一新型产业的特点,大胆运用网络文化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同时也要防止不良思潮的影响,注重增强思想认知能力,提升甄别文化水平,真正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二要创新施教路径。各高校以校园网、微博、BBS论坛为载体,搭建网络交流平台,扩展思想政治工作渠道,丰富物态教育形式,既顺应了社会发展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又激活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动力因素。为此,教师要在创新理念的牵引下,以网络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应用为突破点,加大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和日常生活工作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快走出“施教环节小运用、网络文化小渗透、电化教学小实践、单向教育小传授”的困境,使课堂教学思路不再陈旧化,教学模式不再传统化。三是创新内容。本质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理论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赠品。而教师真正教的是一种科学辩证的思维方法,培育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理念,灌输的是立德做人的基本素养。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网络文化如何变化,都要把辩唯物主义意识、中华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大德作为基点,利用网络这个媒介把基点的内涵辐射到大学生认知、思维、行为层面,结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跟进了解,宣传革命传统、我国基本国情,增强大学生科学人文素质,用时代感强、针对性强、对比性强的鲜活事例,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增强爱国意识,用“个人梦”的小实现,助推“中国梦”的大实践。

(2)针对网络文化的多元性,构筑体系抓育人

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管控弱势的问题,一要形成完善的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学生正确学习利用网络文化,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实施又需要网络文化的渗透和融入。为此,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就必须坚持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汲取网络文化的精髓,借鉴国内外各校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经验,恪守以学生为本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加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网络文化体系研究,逐步夯实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理论基础。二是构建网络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体系。当前,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健全完备,但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和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就要转移到运用网络信息技术、抓好不良网络文化抵御,以及两者正向结合融通发展上,切实让网络文化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承载体,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时代化、实效化,彻底改变网络文化任其蔓延、腐蚀大学生思想的现象。当前,扬网络文化之长补思想政治教育之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方法、手段、方式方法较多[3]。可以说,国家有要求,高校有思路,教师有举措,民众有期盼。在推进实施中,最根本的还是要在网络文化背景下,提高施教主体素质能力,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构造拓展延伸教育格局,自觉坚守意识形态阵地,这是当前破解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瓶颈的根本途径。

[1]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宋元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王静.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12,(2):127-134.

(责任编辑:兴安)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理念政治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2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