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高 强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高技能、高水平的网络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应用型人才。鉴于此目标,加之计算机课程本身具有的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教学中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加强实践,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应用技术水平。但实际上,相关调查显示:53%的企业认为学生普遍缺乏技术应用能力。由此可见,高职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引起校方的足够重视。因此,如何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加强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训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各大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实训实验教学是达到专业实践教学目的的核心环节,与高职教学质量息息相关。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并不是为了改变计算机的某项性能来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水平,而是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工具,来为各行各业服务。工具的使用则在于依靠大量的练习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让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于市场需求。因而,计算机类的实训实验教学对于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从教学实际来看,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教学中,并未明确地将实训与实验区分开来,通常将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简单地认定为上实验课,从而代替了实训课。其实,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实验,是为了验证学生对相应的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而实训则是使学生所学的软件能力在实际任务中得到锻炼,这必须通过专业的实训来达到。由此可见,实验与实训就是一个从理解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验与专业理论接轨,如果缺少实验,学生根本不能学到过硬的计算机网络技能;而实训则是与市场接轨,缺少实训,学生便无法立即适应市场。对于这样的学生,就意味着招收单位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来为其做培训。在毫无经验的人员与受过实训、有经验的人员中,后者毫无疑问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由此可见,实训实验教学是使专业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唯一连接,忽视实训实验教学必将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就业。
1.软硬件设施陈旧。对于大多高职院校而言,旧设备报废申请和新设备购入申请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高职院校教育经费的限制。因此,很多高职院校机房里的电脑都是一些“老古董”,运行速度缓慢,还容易死机,只能用来完成一些简单办公软件应用的基本操作,无法使学生开展一些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对于其它实验设备的添置,在很多高职院校都难以实现,即使有购入的新实验设备,也是小部分、分时段的购入。至于软件设备的投入,相对于硬件设备则显得更不乐观,试用版、盗版软件的使用在众多高职院校已经屡见不鲜。总之,这些软硬件设施问题给院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带来了严重干扰,最为常见的是,有的学生正进行到计算机实验的关键环节,却由于电脑运行缓慢、死机或病毒入侵等的影响,严重干扰了实验进程,挫伤了学生对实验的参与热情。
2.课程安排不当。由于受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大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已经脱离了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宗旨,具体表现为,在课程结构上,对于课程的安排基本上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缩减版,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上,则更注重传授完整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缺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联系,即轻实践重理论;在课程学时上,存在严重的缩水现象。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偏少,尤其是实训课往往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首先,这种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不适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更注重对学生计算机运用领域的专业化、行业化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兼具实用性与针对性。其次,学时的严重缩减不利于学生深入的学习,特别是对实训环节的缺乏,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缺乏力度。
3.实践教学手段陈旧。由于教师对实训实验教学重要性认识的不足,教师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上、教学手段上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不愿意在实践教学方案的规划、设计上花费时间和精力,因而教学形式陈旧、单一;纯粹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实验、安排实训,这种没有计划、没有目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主动性的培养。教师在大多数实训实验教学中一手包办,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流程,剥夺了学生动手和动脑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开拓创新。其次,呆板、僵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体现。每次的校外实训大都是,教师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讲解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实习目的、具体过程、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就照着现成的实习步骤跟着教师进行,最后获得几个数据,实习就算结束了。这种教学模式根本没有涉及学生自己思考、亲身实践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无法突破实践过程中的思维定势,无法达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
4.实践考核方式单一。受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很多计算机课程在实践环节中将书面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即最后的那一个结果是否正确,至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都忽视掉了。这种只重视理论性知识,重知识考查,轻技能和素质考核的实践考核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只是机械的死记,无法消化理论并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迁移,这样的学生往往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即使有的院校施行了实践考核,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考试内容、考试方法与培养目标的严重脱节,使得考试教育教学丧失了检测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功能。
1.改善实训实验教学软硬件环境。虽然我国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设备的数量上能够得到基本的保证,但是在质量上并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然而,软硬件条件是保证计算机网络课程顺利开展的基本要求,会严重影响到该校的实训实验教学质量。对此,校方应该在设备上投入一定的财力与物力,确保软硬件环境处于最优的状态。例如定期地检查与维修电脑设备,及时整修设备出现的问题;对于有重大问题、无法修复的设备,要及时地给予更换,切实改善实训实验教学环境,保证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使学校有限的资源得以充分共享与利用。具体措施包括:①对一些旧设备的更新和淘汰要做到预见性的提前申报;②尽量将申报集中在计算机各部件的升级上,避免批量性的更换,从而节约设备经费;③对于一些重要软件设备正版的购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要为了节约经费而使用一些盗版、试用版的软件,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实践教学效果。对于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要安排专门的计算机实训指导教师,另外还要有专业的人员来维护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有效保证实训中计算机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安全。
2.改革实训实验课程体系。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职业技术岗位需要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技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实训实验课程也应该贴合专业的需求,为学生理论运用于实践而服务。因此,各高职院校要积极展开计算机专业市场人才需求调查,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并合理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一套有效系统的实训实验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针对专业的市场需求进行实验的增减,例如针对多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图像处理软件的基础应用、网页的制作等实验,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案例中去理解这些具体流程。在学时上,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侧重点来调整各个部分内容的学时数,多增加一些校外实训课,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计算机理论知识。在教学结构上,要注重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参与校外实训、课堂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摸索和实验,理解书中的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手动脑、开拓创新的能力。
3.优化实训实验教学手段。传统的计算机实训实验教学大多局限于学校机房,是学生对教师所给案例的具体分析和实际操作的动手练习,这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机实训实验教学的重点在于对“做”的培养,在于通过对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达到专业计算机岗位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学校可以引进一些仿真的软件,给学生提供一个在模拟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获取真实操作感受的平台,这能够弥补学校的实验环境的不足,兼具经济性与实用性。第二,各高职院校要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深入企业内部做实地考察,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善计算机专业实训实验教学条件,争取能与企业形成良性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直接输送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最后,要采取院校实践培训与企业网络认证培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操作、运用能力,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4.更新实训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传统的书面考核显然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更新实训实验教学考核模式,采取分段考核的方法,确保学生在各阶段的实践顺利、正确开展。项目考核是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程的一种有效的考核方法。这种考核方式包括项目报告、论证报告、工程文件等形式,例如网络工程投标书的撰写等,可以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做一个全面的考核。另外,也可以利用仿真软件所构建出的虚拟网络环境,让学生独立地进行网络配置;或者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学生的实训情况作记录和分析,并将其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等。
实训实验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之计算机学科较强的实践性,计算机实训实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大高职院校要大力促进教学体系、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有效推进教学模式和手段的现代化、多元化,实现学习的主体化和创新化,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徐赞东.技师院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的思考[J].科技与生活,2012
[2]王 芊.关于计算机实训教学的几点构想[J].科学与财富,2014
[3]薛文涛,薛文琦.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
[4]李海源.试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校园(中旬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