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岚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于入院与出院当天分别行肌力测试,对比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前后的肌力水平变化。结果本组患者经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患者的肌力水平较之于入院当天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可有效改善其肌力水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脑梗塞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狭窄处有血栓形成而造成患者脑部血流中断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体中,且患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偏瘫等并发症现象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恶劣影响[1]。本院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采用了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塞诊断标准,入院后并经MRI脑扫描、影像学CT检查结果证实后确诊[2]。其中,男患者37例,女患者23例;年龄为59~74岁,平均年龄为(47.2±5.3)岁。患者脑梗塞部位情况:19例外为基底节区,11例为丘脑,12例为脑叶,8例为外囊,10例为内囊;伴发或合并症情况:19例伴高血脂症,15例伴糖尿病,37例伴高血压病史。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施加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主要包括翻身护理、被动运动、患肢训练、患者主动运动、坐位训练、站立训练以及步行训练等,且康复训练期间严格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1.3 观察指标:于入院与出院当天分别行肌力测试,肌力水平分为0~Ⅴ级,患者完全瘫痪运动受限为0级;见肌肉轻微收缩为Ⅰ级;肢体可于床上平行移动为Ⅱ级;肢体可抬离床面,克服地心引力为Ⅲ级;肢体可抗外界阻力运动为Ⅳ级;肢体运动自如为Ⅴ级[3]。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入院与出院当天的肌力测试结果比较:本组患者经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患者的肌力水平较之于入院当天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本组患者入院与出院当天的肌力测试结果比较组别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入院当天312172350出院当天000161925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行积极治疗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患者的肌力水平较之于入院时显著提升,表明该护理方法的效果较为显著,现将具体的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①翻身护理:由于患者偏瘫肢体的静脉回流水平较差,且肌肉较为松弛,极易出现水肿事件,故而应帮助患者多翻身,每1h翻身1次,体位以侧卧位为宜,翻身时应避免患者瘫痪肢体受压,保护好关节功能,一般以屈、内旋、外展均为50°为宜[4]。②被动运动:患者若未见意识障碍,可给予其被动运动护理,于发病时按摩患者头部,拇指揉捏上肢5次,肌腱部位以手指采用弹指法按摩2次,而后是关节,具体时间与力度参照患者情况调整,最佳时间为30min,1次/d,待患者使用后可追加至3次/d。③患肢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参照"卧位-坐位-立位-站位-行走"的流程进行分阶段训练。④患者主动运动:患者入院3d后,指导患者进行假想运动,而后做助力运动,先从手指开始,慢慢增加肌力,当达到Ⅱ级时以健肢协助患肢运动,如身躯左右移动、翻身、健侧手握患侧手等;当达到Ⅲ级时为离床运动,站立先由几秒开始向几分过度,并用上肢手握健身球等。⑤坐位训练:患者肌力达到Ⅱ级且健肢可协助患肢活动时,可指导患者坐位训练,先将床头抬高后由床上坐起,后改为离床坐轮椅,训练时间由5min/次逐渐增加至45~60min/次。⑥站立训练:患者肌力达到Ⅲ级时,首先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搀扶下行站立训练,时间以患者自身可耐受为宜,先从1min/次逐渐增加至15~20min/次,期间患者应逐渐降低对外力的依赖,最终达到徒手站立目的。⑦步行训练:患者徒手站立时间可达30min或其肌力达到Ⅳ级时,可指导其进行步行训练,训练时护理人员或家属应在患者患侧搀扶,步行过程中搀扶者的内侧腿可带动患者患侧下肢向前走动,且逐渐向健侧偏移,避免患者跌倒[5]。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可有效改善其肌力水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晶.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10(21):1259-1260.
[2]姜芸,齐海玲.老年人脑梗塞早期的康复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22(19):149-151.
[3]陈妙虹,袁宝玉,吴毅.脑梗塞病人瘫痪肢体的康复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11,14(04):243-245.
[4]冯玉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30(22):96-97.
[5]凌卫梅.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2(11):1005-1006.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于入院与出院当天分别行肌力测试,对比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前后的肌力水平变化。结果本组患者经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患者的肌力水平较之于入院当天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可有效改善其肌力水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脑梗塞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狭窄处有血栓形成而造成患者脑部血流中断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体中,且患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偏瘫等并发症现象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恶劣影响[1]。本院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采用了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塞诊断标准,入院后并经MRI脑扫描、影像学CT检查结果证实后确诊[2]。其中,男患者37例,女患者23例;年龄为59~74岁,平均年龄为(47.2±5.3)岁。患者脑梗塞部位情况:19例外为基底节区,11例为丘脑,12例为脑叶,8例为外囊,10例为内囊;伴发或合并症情况:19例伴高血脂症,15例伴糖尿病,37例伴高血压病史。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施加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主要包括翻身护理、被动运动、患肢训练、患者主动运动、坐位训练、站立训练以及步行训练等,且康复训练期间严格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1.3 观察指标:于入院与出院当天分别行肌力测试,肌力水平分为0~Ⅴ级,患者完全瘫痪运动受限为0级;见肌肉轻微收缩为Ⅰ级;肢体可于床上平行移动为Ⅱ级;肢体可抬离床面,克服地心引力为Ⅲ级;肢体可抗外界阻力运动为Ⅳ级;肢体运动自如为Ⅴ级[3]。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入院与出院当天的肌力测试结果比较:本组患者经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患者的肌力水平较之于入院当天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本组患者入院与出院当天的肌力测试结果比较组别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入院当天312172350出院当天000161925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行积极治疗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患者的肌力水平较之于入院时显著提升,表明该护理方法的效果较为显著,现将具体的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①翻身护理:由于患者偏瘫肢体的静脉回流水平较差,且肌肉较为松弛,极易出现水肿事件,故而应帮助患者多翻身,每1h翻身1次,体位以侧卧位为宜,翻身时应避免患者瘫痪肢体受压,保护好关节功能,一般以屈、内旋、外展均为50°为宜[4]。②被动运动:患者若未见意识障碍,可给予其被动运动护理,于发病时按摩患者头部,拇指揉捏上肢5次,肌腱部位以手指采用弹指法按摩2次,而后是关节,具体时间与力度参照患者情况调整,最佳时间为30min,1次/d,待患者使用后可追加至3次/d。③患肢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参照"卧位-坐位-立位-站位-行走"的流程进行分阶段训练。④患者主动运动:患者入院3d后,指导患者进行假想运动,而后做助力运动,先从手指开始,慢慢增加肌力,当达到Ⅱ级时以健肢协助患肢运动,如身躯左右移动、翻身、健侧手握患侧手等;当达到Ⅲ级时为离床运动,站立先由几秒开始向几分过度,并用上肢手握健身球等。⑤坐位训练:患者肌力达到Ⅱ级且健肢可协助患肢活动时,可指导患者坐位训练,先将床头抬高后由床上坐起,后改为离床坐轮椅,训练时间由5min/次逐渐增加至45~60min/次。⑥站立训练:患者肌力达到Ⅲ级时,首先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搀扶下行站立训练,时间以患者自身可耐受为宜,先从1min/次逐渐增加至15~20min/次,期间患者应逐渐降低对外力的依赖,最终达到徒手站立目的。⑦步行训练:患者徒手站立时间可达30min或其肌力达到Ⅳ级时,可指导其进行步行训练,训练时护理人员或家属应在患者患侧搀扶,步行过程中搀扶者的内侧腿可带动患者患侧下肢向前走动,且逐渐向健侧偏移,避免患者跌倒[5]。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可有效改善其肌力水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晶.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10(21):1259-1260.
[2]姜芸,齐海玲.老年人脑梗塞早期的康复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22(19):149-151.
[3]陈妙虹,袁宝玉,吴毅.脑梗塞病人瘫痪肢体的康复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11,14(04):243-245.
[4]冯玉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30(22):96-97.
[5]凌卫梅.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2(11):1005-1006.
【摘要】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于入院与出院当天分别行肌力测试,对比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前后的肌力水平变化。结果本组患者经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患者的肌力水平较之于入院当天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可有效改善其肌力水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脑梗塞是由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狭窄处有血栓形成而造成患者脑部血流中断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体中,且患病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偏瘫等并发症现象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恶劣影响[1]。本院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采用了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接收的脑梗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塞诊断标准,入院后并经MRI脑扫描、影像学CT检查结果证实后确诊[2]。其中,男患者37例,女患者23例;年龄为59~74岁,平均年龄为(47.2±5.3)岁。患者脑梗塞部位情况:19例外为基底节区,11例为丘脑,12例为脑叶,8例为外囊,10例为内囊;伴发或合并症情况:19例伴高血脂症,15例伴糖尿病,37例伴高血压病史。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施加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主要包括翻身护理、被动运动、患肢训练、患者主动运动、坐位训练、站立训练以及步行训练等,且康复训练期间严格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1.3 观察指标:于入院与出院当天分别行肌力测试,肌力水平分为0~Ⅴ级,患者完全瘫痪运动受限为0级;见肌肉轻微收缩为Ⅰ级;肢体可于床上平行移动为Ⅱ级;肢体可抬离床面,克服地心引力为Ⅲ级;肢体可抗外界阻力运动为Ⅳ级;肢体运动自如为Ⅴ级[3]。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入院与出院当天的肌力测试结果比较:本组患者经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患者的肌力水平较之于入院当天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本组患者入院与出院当天的肌力测试结果比较组别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入院当天312172350出院当天000161925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行积极治疗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患者的肌力水平较之于入院时显著提升,表明该护理方法的效果较为显著,现将具体的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①翻身护理:由于患者偏瘫肢体的静脉回流水平较差,且肌肉较为松弛,极易出现水肿事件,故而应帮助患者多翻身,每1h翻身1次,体位以侧卧位为宜,翻身时应避免患者瘫痪肢体受压,保护好关节功能,一般以屈、内旋、外展均为50°为宜[4]。②被动运动:患者若未见意识障碍,可给予其被动运动护理,于发病时按摩患者头部,拇指揉捏上肢5次,肌腱部位以手指采用弹指法按摩2次,而后是关节,具体时间与力度参照患者情况调整,最佳时间为30min,1次/d,待患者使用后可追加至3次/d。③患肢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参照"卧位-坐位-立位-站位-行走"的流程进行分阶段训练。④患者主动运动:患者入院3d后,指导患者进行假想运动,而后做助力运动,先从手指开始,慢慢增加肌力,当达到Ⅱ级时以健肢协助患肢运动,如身躯左右移动、翻身、健侧手握患侧手等;当达到Ⅲ级时为离床运动,站立先由几秒开始向几分过度,并用上肢手握健身球等。⑤坐位训练:患者肌力达到Ⅱ级且健肢可协助患肢活动时,可指导患者坐位训练,先将床头抬高后由床上坐起,后改为离床坐轮椅,训练时间由5min/次逐渐增加至45~60min/次。⑥站立训练:患者肌力达到Ⅲ级时,首先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搀扶下行站立训练,时间以患者自身可耐受为宜,先从1min/次逐渐增加至15~20min/次,期间患者应逐渐降低对外力的依赖,最终达到徒手站立目的。⑦步行训练:患者徒手站立时间可达30min或其肌力达到Ⅳ级时,可指导其进行步行训练,训练时护理人员或家属应在患者患侧搀扶,步行过程中搀扶者的内侧腿可带动患者患侧下肢向前走动,且逐渐向健侧偏移,避免患者跌倒[5]。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者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后,可有效改善其肌力水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晶.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3,10(21):1259-1260.
[2]姜芸,齐海玲.老年人脑梗塞早期的康复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22(19):149-151.
[3]陈妙虹,袁宝玉,吴毅.脑梗塞病人瘫痪肢体的康复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11,14(04):243-245.
[4]冯玉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30(22):96-97.
[5]凌卫梅.脑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2(11):100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