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有效性的内涵、透视及其思考

2015-03-31 16:50龚兴英饶苡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员公开课影子

龚兴英+饶苡

近年来,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转变教研理念,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人们开始反思“什么是最有价值的教研?什么是最有效益的教研? 怎样杜绝无效教研,减少低效教研?”等有关教研活动的系列话题。公开课作为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一方面是教师展示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重要舞台,另一方面也是教研员教研技能、教研指导力、教研研究力、教研服务力以及教研艺术的综合体现。本文结合自身观摩公开课的观察记录材料,对公开课有效性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 公开课有效性的内涵

“公开课不只是一堂课,它的受众不只是学生,也包括听课的教师。它不仅要达到课堂教学的基本目标,还要达到具有外延意义的目标。”[1]也就是说“公开课在‘前台带给学生教学的直观感受,‘后台隐含着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全部理解。开课前台展示的是教育理论的实践状态,而公开课后台真正实现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融合”。[2]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教学形式,既要满足一般课堂教学的需求,还应满足教学研究活动的需求。

教学有效性着重于体现学生在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相对有效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核心在于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研有效性着重于体现教师在教研员或专家所组织的教研活动中,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教研效果,其核心在于促进教师直观地领会到优质的教学技能、技巧与方法、教学艺术,引发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艺术的深层次思考,这对自身教学技能、技巧与艺术的提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教师与教研员或专家的互动对话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

为此,我们认为公开课有效性应从教学有效性与教研活动有效性两方面去观察,即教学有效性与教研活动有效性两者皆能达到较高程度,才可以称其为有效的公开课。即公开课有效性应是教学有效性和教研活动有效性的统一。

二、 公开课教学与教研有效性的案例透视

本研究的材料来自某小学两位语文老师构建的同一节公开课。

1.公开课《影子》教学过程透视

(1)教师甲教学片段呈现

……

师:大家跟我读生词,“跟、朋、前、常、影、狗、它、后、着、黑、友”

……

师:“狗”字里面有“反犬旁”

师:“犭”+“句”就是“狗”字

……

师:把你如何记住字的方法给同学讲一讲。

……

师: 影子像什么?

生1:影子像一只小黑狗

师:为什么要把影子说成是小黑狗?

……

师:读出你的喜悦之情。

师:我喜欢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

……

师:你读生词后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常”是后鼻音,我现在提醒大家,跟我一起读。

全体学生:“chang”

生3:我发现“朋”是后鼻音,我现在提醒大家,跟我一起读。

全体学生:“peng”

生4:我发现“跟”是前鼻音,我现在提醒大家,跟我一起读。

全体学生:“gen”

……

师:我看哪个聪明的孩子能够像老师这么自信地说。

……

(2)教师乙教学片段呈现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全体学生:知道,它就是……

……

师:大家跟我读生词“跟、朋、前、常、影、狗、它、后、着、黑、友”

……

师:谁来把容易读错的词给大家提个醒?

生1:我给大家提个醒,“常”是卷舌音,还是后鼻音,请大家跟我读。

全体学生:“chang”

生2:我给大家提个醒,“影”是后鼻音,请大家跟我读。

全体学生:“ying”

生3:我给大家提个醒,“着”是卷舌音,请大家跟我读。

全体学生:“zhe”

……

师:从他的朗读中,你听到了什么?

……

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呢?

生4:因为影子怕太阳。

……

师:请你带着高兴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你的喜悦之情。

……

两节课堂教学结束后,教研员如实说道:“《影子》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来亲切上口,活泼俏皮。 两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关注课堂教学情境的导入,关注调动学生学习情趣;注重新词的正确读音,注重新词的正确书写。从学科知识点的学习角度,这两位教师教学得不错。”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大家一起再来对这两位老师的课进行研讨。

问题一(教研员提出):两位教师在教学生读新词时,为了巩固强化训练易读错的生词,实行小先生式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你们是如何认识的?

师1:教师实行小先生式,在课堂教学中是可行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回答:“我发现……是……我现在提醒大家,跟我一起读。”“我给大家提个醒,……是……请大家跟我读。”的这种回答语境如此地一致和成人化,让人哑然。这种统一的回答模式、这种成人化的用语,是学生模仿教师习得的,还是教师要求的呢?还是学生自然生成的语言呢?这样做,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练习语言表达有益处,但对于学生语言表达的多元化培养可能不利。

师2:我很难苟同,发自内心对我们的基础教育质量感到不安。救救我们的孩子吧!如果我们对学生的回答不进行规定,可能孩子的回答语言都将是多样的、多元的和丰富的,心灵是放飞的,思维的创造性、探究性将得以保护。否则,我们的孩子就是生产线上的“工业产品”,是被锁住心灵的“圈养动物”。

教研员小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古今中外都不曾否认的事实。在过去统一性较强的教书育人环境中,我们只是留住了“教书”,却丢掉了“育人”。这种“倒洗澡水时连孩子都一起倒掉”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呢?

问题二(教研员提出):帮助学生又快又准地记住新词和理解课文内容,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通识教学目标。但是,这两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个别教学用语,是否有待商榷?

师1:教师甲引导学生认识“犭”加“句”就是“狗”字,“加”为什么不能表达成“并排”呢?我想并排可能更形象些,学生易记些,而且表达更符合字的结构安排。

师2:教师乙引导学生:“请你带着高兴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读出你的喜悦之情。”如果教师乙说成:“请用心阅读第二自然段,读出课文中小朋友晶晶的喜悦之情。”这样表达指向是否更准确?

师3:教师甲“你读生词后发现了什么?”和教师乙“谁来把容易读错的词给大家提个醒?”相比较,教师乙的用语表达更准确。但是,如果两位教师说成“哪位小朋友来帮老师把容易读错的新词给大家提个醒?”这样表达不仅对话情境更贴切,而且更符合儿童当小老师的心理需求。试想,当老师这样提问,将会有许多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说:“老师,我来……”

师4:本来两位任课教师的意思已表达清楚。但是,表达清楚与表达正确有一定距离。“细节决定成败。”爱因斯坦也曾说:“对一个问题的表达,通常比问题的解决方法更为重要,……”这就表明了如果教师表达不尽正确,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质量。

教研员小结: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提问方式是否贴切、是否表达准确、提问用词是否正确,而不是过多地责怪学生这个或那个问题回答不了,从而潜移默化地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的自信心。

问题三(教研员提出):在教师乙的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组对话:“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呢?生4:因为影子怕太阳。”这是一组非常精彩的对话,也是对孩子心灵放飞的外在表现形式。这个学生的回答蕴含着一个科学真理,即太阳在正午时没有影子。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忽略了,你们是如何看待的?

师1:对这个孩子的回答任课老师没有作任何信息反馈。我们的确需要反思和检讨。出现上述问题是教师自身因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还是其本身的教学机智、知识积累不够?……

师2:如果我们教师能对上述问题稍作蜻蜓点水似的说明:“是的,×××,你真聪明,当我们的太阳走在中午时,小朋友晶晶就看不见影子小黑狗了。”或者稍加追问:“×××,你来告诉我们,为什么太阳怕影子,好不好?”这样可能处理得更恰当。

教研员小结:课堂是动态的,时刻都有可能会出现你在备课中没有想到的问题。为此,课堂中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就显得尤其重要。正如上文所讲,如果我们能给学生点反馈,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走出本本主义。当然,有的教师可能会认为上述想法偏离了小学语文学科低年级的教学目标。其实不然,学新词、理解课文仅仅是语文学科教学目标之一,语文教学更为重要的一个目标是通过语文进行教育,在进一步拓展丰富学生知识的基础上育人。

三、 提高公开课有效性的思考

作为一种教研形式的公开课,它应具有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的个性,公开课以有原则、讲方法的教学评论作引导,可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坚实的台阶。它体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充分发挥了每个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践为取向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有利于经验向科学的回归,有效地解决了教师职后教学能力低下的积弊,也缩短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周期。

其一,提高教研员或专家的教研技能与技巧。公开课点评是教研员或专家教研技能与技巧水平的体现。教研员或专家的点评话语,不仅要面对公开课执教者,还要面对公开课众多的观课教师,减少大话,不说空话,切实针对本节课如何进一步完善提出中肯的意见。

其二,加强对公开课的课后反思。为了赢得对公开课教学的好评,公开课前学科教研员或学科团队对本节课教学技巧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呈现等都进行了精雕细琢般的设计与打磨,并进行数次演练。这样,公开课的教学效果自然较好。对已上过的公开课我们应该反思:这样的公开课是否始终贯穿了“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课堂上是否真的体现了鲜活灵动、充满个性的学生?公开课观摩教师是真的在关注课堂教学活动,还是只关注了执教者教学技巧的模仿?

其三,适当让学生参与进教研活动之中。特别是一些公开课的教研活动,如果能听听学生在某个教学环节、教学点的处理意见,会更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从而真正构建适合学生的新型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其四,充分发挥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教研活动过程中,教师被动参与现象较多,这与教研员或专家没有下放话语权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此,在教研活动方式上,让教师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研究中来,有必要把提问的权力下放在一线教师手中,让教研员提问转变为让教师提问。一方面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一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误差,究竟还存在哪些问题,同时也可以激发教师的思维和参与度,对一线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组织全体教师一起参与讨论,这样解决问题更具有针对性。问题,特别是一线教师在教研活动过程中从教育者自身角度提出的问题,是促使教师自身发展和提高的强大原动力。由此可见,有效的公开课不仅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也是为了每一位教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瑞雪,王文丽.论公开课的有效性及其实现———以一次体验式语文教研活动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2] 贾贵洲.中小学公开课 “后台”的功能及其开发[J].上海教育科研,2008(6).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教研员公开课影子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What a Nice Friend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和影子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