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2015-03-31 12:18石哲菁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遗像海鸥昆明

石哲菁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课文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3.把握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蕴含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具体化的。

教学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揣摩作者对老人与海鸥之间感情的真实、具体的诠释,升华学生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之心。

教学设计理念

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涵,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情不自禁地感受文中的喜怒哀乐,体味文中所表达的真切情感,解读文中所体现的人文内涵。本课《老人与海鸥》的教学,正是基于人文教育的目的,充分彰显人性而设计的。

1.从课文的“经典”语句中,感悟人文意蕴

教学本课时,教师在学生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抓住“海鸥们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不忍离去。”这一句让学生感悟整个句子的人文意蕴。“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十多年了,“老人每天必来”。老人视海鸥为儿女,对海鸥一片深情。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老人去世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催人泪下。

2.从课文的关键字眼里,感受人性关怀。

在本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敬仰的情感反复阅读课文,文中“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的“扑”字表明了海鸥非常“恐惧”,害怕老人离他们而去,真是伤心欲绝。“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的“脱”字意味着海鸥此时已经“发怒了”,已经接近失去理智,拼命要保护老人,不舍老人离去。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首先给学生出示昆明电视台台标)

师:看看它的形状像什么?

生:海鸥。

师:知道这是哪个电视台的台标吗?

学生摇头。

师:昆明电视台。一只飞翔的海鸥作为昆明电视台的图标,可见海鸥在昆明人心目中的位置。在昆明的翠湖边,有一尊雕像,和同学们熟悉的许许多多雕像不同的是,这尊雕像是昆明市全体市民们自发组织起来捐款,为一个普通人,一个真实的、普普通通的、昆明市的一位退休老人树立的雕像。这位老人与他身边的海鸥,给翠湖、给昆明、给我们留下的会是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二、 读通读顺句子,整体感知全文

课文都预习了吗?咱们高年级的学生,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自己读懂课文,现在老师就再给同学们少许时间,由同学们自己自由地再次读一读这篇课文,课文中的生字旁注有拼音,大家要留意多练习读一读,边读课文还要边思考,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读完了吗?课文中的生字都能够读正确了吗?哪位同学来试试?

课件出示:

褪色 塑料 乐谱 滇池 歇落 吉祥 露营 扇动

还有几个词语,谁愿意来读?

课件出示:

撮嘴呼唤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扇动翅膀

亲昵交谈 肃立不动

啧啧称赞 白色旋涡

强调:撮 扇 啧 旋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词,你眼前分别出现了哪两幅画面?(“老人与海鸥”,“海鸥与老人”

谁能将两个场景概括起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故事?

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同学读课文都读得特别起劲,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自测题,帮助同学们检查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你的读书到了一个什么台阶?

课件出示:

自测:正确——流利——有感情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同学们互相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课件出示 海鸥留恋老人的三段文字。)

虽然海鸥只是小动物,即便它们不能言语、不能哭泣,但是我们仍然能从它们与平时大不一样的叫声、大不一样的姿势中看出海鸥对老人——

留恋 依依不舍 悲痛欲绝

每年冬天,昆明都会迎来成千上万的海鸥,成千上万的游客,而那天,海鸥送别老人这样的悲壮的场景,在此之前确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作者称它为意想不到的事情。那么同学们,你对于这意想不到的事能不能提出什么疑问呢?

三、 深入文本,老人与海鸥相伴的美好画面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2~12自然段,看看联系前文,你能不能发现文字中的细节,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海鸥与老人深厚的情感,解决刚才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2.和学生分享老人与海鸥相伴的的美好画面。

(1)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我们学校旁的公园一圈将近2里,年轻人快速步行要15分钟,走10圈需要两个半小时,老人绝不可能快步疾行,他需要多少时间?不是一天这样赶来是——十个年头的冬天的每一天。)

(2)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老人就说过,“白鸥飞处带诗来”我们就试着把这段文字改成诗歌。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下?)

(3)老人唤海鸥,他给海鸥取名,老人真的认得每一只海鸥吗?(随机点评多音字,想象老人与独角的故事。)

(4)老人谈海鸥。(老人的一言一行,无一不流露出对海鸥的喜爱。)

四、 品读,究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老人的一言一行,无一不流露出对海鸥的喜爱,谈到海鸥,老人似乎不再苍老,忘记病痛。而就是这一天老人不无遗憾地说:“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池里,可惜我去不了。”

“可惜我去不了”老人的言下之意是——

生:老人身体已经极度虚弱。

老人没能说出的遗憾是——

生:这一辈子再也无法与心爱的海鸥相伴。

这位老人究竟是什么人呢?请默读下面的这段文字。(课件出示介绍吴庆恒老人的短文。)

此时你想说什么?

生:老人虽然清贫,但是在他心中,海鸥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女,老人与海鸥就是一生的亲人。

……

当了解到这些,课文中有一段文字是对老人外貌的描写,我们怎能放过呢?

课件出示: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你读到了什么?

生:勤俭、贫穷。

透过这三个褪色,你想到了什么?

生:老人对海鸥无私的付出,源于对海鸥深沉的爱意。

五、 情感升华,总结全文

那么刚才,同学在读海鸥送别老人时提出的疑问,你们现在理解了吗?

海鸥失去的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带着理解读海鸥送别老人的句子。

师:老人的形象定格在那背着蓝布包,撮着嘴,呼唤海鸥们的那张遗像上。

我国著名散文家周国平写过这样一段话:

人生之所以最苦别离,正因为离别最使人感受到了人生无常。然而,也正因为离别,我们更懂得了相聚的宝贵。让我们珍惜亲情、友情,珍惜人间一切美好的感情。

(伴随着哀而不伤的音乐《假如天有爱意》,结束本课。)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遗像海鸥昆明
Task 11
梦境
保护海鸥蛋
万鸟岛
2016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
思念
爸的照片
爱美的小海鸥
跟你闹着玩等2则
海鸥为什么追着轮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