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罗素自由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2015-03-30 19:21张潇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
关键词:罗素纪律学校

张潇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1 自由教育的背景

1872年5月18日,伯特兰·罗素出生在辉格党贵族世家,辉格党是自由党的前身,因此自由主义很早就在罗素心中萌芽。虽然出生在贵族世家,但他从幼年开始就生活孤独,因为他的父母亲、姐姐和祖父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罗素由祖母抚养长大,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上,祖母对罗素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这为他之后取得成就打下了坚实基础。罗素从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讲学,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才使他的视线从数学逻辑中转移出来,开始注意教育问题。1916年初,他在发表的《社会改造原理》一书中,从改造社会的需要角度论述通过教育改造人性的问题,他的观点与当时流行看法有很大不同,引起了英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他肯定了好的教育对社会和美好生活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由于罗素的孩子较多,对于孩子的教育罗素深有感触。1927年他出版《论教育:特别是儿童早期的教育》,系统阐述了其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他和第二任妻子朵拉创办了皮肯希尔学校,其办学风格是自由主义教育理念的很好体现。从1927年创办到1935年,罗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皮肯希尔学校,他亲自管理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反对压制和强制。在和朵拉离婚后,罗素离开了这所学校。由于罗素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理想和目的上,忽略了实现理想需要的手段,加上学校接受了许多品行不良的儿童,所以这所学校办得并不成功,在罗素离开后的第五年就关闭了。

2 自由教育的目的:培养活力、勇敢、敏感和理智

罗素严厉抨击了日本以国家强大为最高目的和英国公学的贵族化教育观。现代日本的教育宗旨,就是使公民通过情感培训和对知识的孜孜追求,成为为国家死而后已的国之良才。而英国公学的教育目的是为本国或帝国海外属地培养一批执掌权力的高官显贵,这些贵族都是公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当不仅具有政治才能,而且体格健壮,信念坚定,正直忠诚,并确信自己在世上承担的重要使命。“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目的均达到了,但是理智却被牺牲了,因为理智也许会产生怀疑:同情心也被牺牲了,因为同情心也许会对统治‘劣等’民族或劣等阶级造成妨碍。于是人们基于强硬而牺牲仁慈,基于坚定而牺牲想象。”[1]罗素指出,英国公学的斯巴达式贵族政治已经过时,即使是最贤明的君主,民众也不愿意服从。未来的执政者应该成为自由国民的公仆,并不是当庶民仰慕的仁慈君主。公学贵族化教育可能在过去体制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现代社会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如果一直不改变,就会存在危险。

现代社会是民主社会,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价值。罗素认为,在这个由最高等级教育培养出来的具有活力、勇敢、敏感和理智等特性的民众所组成的社会里,活力不仅是一种精神品质,而且还是一种生理特质。哪儿有活力,即使没特定的令人愉快的环境,哪儿也会有充满生气的愉悦。活力能增加生命的喜悦,减少生活的痛苦。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活力是一种明智判断的基础,它能促进客观现实的变化。勇敢是罗素倡导的第二种品质,是与恐惧、焦虑相对立的情感。完美的勇敢同时表现在行动上和感觉上。培养这种完美的勇敢需要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健康、活力和应付困境险情的经验和技巧;二是自尊与非个人的人生观两者相结合。

罗素指出,敏感对于匹夫之勇具有补偏救弊功效,罗素所期待的敏感是指许多正常的事物能引起愉快或不愉快的感觉。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对食物和温暖之类的单纯快感,发展到对社会的称誉感到愉悦。而这并不能成为美好生活的充分条件。第二阶段是同情,这是敏感发展的理想形式。同情分为纯自然的和扩大的两种,其中扩大的同情属于更加高级形式的同情。罗素认为智慧与德性密切相关,但智慧比人为的习俗的“德性”更有价值。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经常未受过教条主义精神熏陶的情况下,一个人学得越多越好,他就越容易多学;二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培养智力。罗素认为,教育不仅能让我们感染一切恶劣品质,而且也只有教育才能使我们获得与这些恶劣品质相反的美德。

3 自由教育的原则:自由与纪律权威并重

传统学校一般认为需要纪律约束,在罗素看来实际上没有必要:“儿童一旦受到某种压制,就会报之以仇恨,而且一般来说,如果他不能将自己的仇恨尽情地释放出来,那么这种怒气便郁积在内心深处,也许会沉入无意识之中,和那些各种各样奇怪的东西混在一起,伴其终生。”[2]这种思想体现在他和妻子创办的皮肯希尔学校教育中,他重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学习主动性和独立性,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反对压制和强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自由发展。为了反对压制的方法,实施自由教育,罗素允许学生放肆。“不尊师敬长,在这里是不会受到管制的。”[2]在这种放任自由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皮肯希尔学校招收了很多品德不太好的学生,学校风气越来越差。皮肯希尔学校的办学实践可以说是不成功的,最终因为罗素与朵拉婚姻关系的破裂而告终。

然而,罗素对自由与纪律权威的看法并不像其办学实践那样极端。他指出:“一个人赞成教育上的自由,并不是说让儿童们整天为所欲为,教育必须施加纪律和权威的影响。”[3]与其他领域一样,教育领域的自由也有限度。在处理自由与纪律权威的关系上,罗素不满传统对学生自由发展的压制,并对他们的做法进行了严厉抨击,认为传统学校很多纪律与约束都是有害的,因此,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罗素与蒙台梭利关于纪律在教育中的作用看法极其相似。蒙台梭利说:“我们并不认为当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做声,或像瘫人那样不能活动时才是守纪律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失去了个性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当一个人是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他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可称他是守纪律的人。”[4]罗素在他的《教育论》中也强调正确的约束,认为这种正确的约束不应来自外部强制,而应产生于使人自然去做有益事情的思维习惯。

罗素认为学校里的那种纪律基本上是一种恶行,所以他提倡一种新的纪律,即“精神纪律”。理想的纪律应该来自人们的内心而不是外部权威。这种类型的纪律产生于一种强烈的愿望,即要达到暂时还无法企及的目标。教育只有培养这种愿望,也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觉地认识和遵守纪律,才会产生最有益的纪律。只要养成学生的精神纪律,就可以将课堂教学与尊重儿童兴趣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自由教育的诉求:尊重人的个性发展

罗素指出:“在每个社会问题中,尤其在教育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2]自由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自由。罗素极力批判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对学生信仰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思维的培养,没有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只让学生对有疑问的事情提出意见,但并没有让他们看到本质。他批判教育者不尊重儿童的权利,学校把儿童当做他们手中的“陶土”,然后把学生制造成一定的形状。罗素不赞成对学生进行体罚,认为学生应有自己的自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做,而不是被命令去做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如若不做就会受到严重的惩罚。这种教育方式必然会造成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他还批判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从第一次进学校到离开大学为止,一直都在忙碌着学校规定的科目,学生的本性被歪曲了,自由思想的愿望被教师残忍地加以阻遏。

罗素认为,尊重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抑制占有欲,有利于学生健康和谐心理的培养,这必须从两方面来完善:其一,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与人格尊严;其二,要求学生学会宽以待人,同学之间相互尊重,包容各自的个性自由,拥有相互宽容的胸怀,通过教育者和学生双方的完善,可以形成一个宽松的生存和成长环境。罗素指出:“关于‘宽以待人’的课程应当在儿童的早期就开设。”[3]这说明罗素重视人与人之间应该具有宽容之心。从学校到社会,到处都存在着偏见、嫉妒等不宽容现象,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通往自由之路,因此自由教育必须提倡宽容,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5 当代教育启示

5.1 注重学生优良品格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当代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日渐多元化,虽然他们思维活跃,感觉灵敏,但暴露的问题也很多,如责任感淡化、信任危机、心理紊乱等。为了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塑造良好的品性,以建立美好安定的社会秩序。根据罗素自由主义理念,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一是加强教师身教。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二是加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三是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感染、渗透和熏陶,这是确保学生形成优秀品质的外部环境。

5.2 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为了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十分重要。在一定的集体中,纪律实质上是对学生个人行为施加的外部控制,这种外部纪律是维护集体利益与集体中的个人自由所必需的。但不能片面强调外部纪律的权威,这样不仅会侵犯学生的自由,而且会损害纪律本身。现代研究成果表明,儿童自律或自制力的发展要经历一个漫长过程,大体是从自我中心出发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自律。在这一过程中外部纪律不可缺少,但外部纪律的目的并不是要对儿童进行强制,而是发展儿童的自律和自制能力。事实上,很多教育家都赞同:“学校纪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自制能力。”[5]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自制能力,我们应当把外部纪律和内部纪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民主纪律。这种民主纪律应是师生共同遵守的双边纪律。在一定程度上,民主纪律既重视外部纪律,又重视内部纪律,既维护了纪律的权威,又保护了学生的自由。

5.3 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

罗素自由教育的基本诉求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即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树立自信心。有鉴于此,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教师多对学生的性格、兴趣、意志等个性加以研究,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注意转变角色、态度和方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生成为很好的朋友;其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平等的身份面对所有学生,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其三,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教师要注意全面观察分析每一个体存在的差异,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善于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其四: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对每个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1]伯特兰·罗素.罗素论教育[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9.

[2]艾伦·伍德.罗素:热烈的怀疑者[M].孙乃修,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3]伯特兰·罗素.自由之路[M].李国山,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4]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陈友松.当代西方教育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猜你喜欢
罗素纪律学校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学校推介
纪律
罗素的亲知理论解析
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
把纪律挺在前面要做到“四个在前”
美国家长怎样理解“纪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