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5-03-30 19:21黄蓝紫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8期
关键词:德育课文语文

黄蓝紫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语文是一门最具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它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有机结合方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大力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1]因此教师应努力优化语文教学方式,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自觉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1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现状分析

笔者在湖南第一师范一附小五、六年级发放24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30份。问卷从重视程度、渗透方式、实现时间及学生反应四方面,对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

1.1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视程度

根据问卷第1 题、第2 题回答情况可以看出,语文教师除了教孩子学习书本知识外还经常教孩子学习怎样与人相处的占91%,有时教的占9%;语文教师经常在教学中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热爱祖国、热爱家人、热爱朋友”教育的占91%,有时教的占25%,很少教的占8%,可见任何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均能对孩子进行德育渗透。

1.2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式

根据问卷中第3 题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师对孩子们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中,灌输、说教、形式呆板单调占46%,流于形式、应付上级检查的占12%,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占42%。从第4题可以看出,语文教师介绍作者时,经常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占89%,有时这样做占11%。从第5 题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分析关键词句,经常让孩子们感受文章内容及思想时,受到教育和启发的占94%,有时这样做的占6%。从第6、7 题可以看出,语文教师在作文互评中,经常让孩子们将心比心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并且能使阅读者联系自身从而取长补短的占51%,有时这样做的占45%,很少这样做的占4%。而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或者开展其他陶冶和培养良好品德的活动方面,经常这样做占12%,有时这样做占34%,很少这样做占40%,从来没有做占14%。

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渗透德育教学的方式中,介绍作者时引导学生去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关键词句和让学生感受文章内容及思想这2种方式最为普遍。在作文互评中,让孩子们将心比心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并且联系自身从而取长补短的学习,这种形式虽然运用了但力度不够。而通过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很少,实施力度也完全不够。

1.3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时间选择

根据问卷第8 题回答情况可以看出,语文教师进行德育教育是在课堂讲解中进行的占37%,在课堂作业或考试中进行的占13%,在课内课外活动中进行的占50%。

1.4 学生对于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反应

根据问卷中第9 题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可以接受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占42%,一般占47%,无所谓占3%,很不能接受占8%。从第10 题可以看出,认为语文教师对自己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反差很大占0%;联系不紧,不完全一致占7%;还可以占67%;联系紧密,完全一致占26%。

2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及归因

2.1 存在问题

第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学的方式少而且陈旧。主要表现为德育教学往往与语文课堂分割开来,在语文教学中不受重视。不少组织者认为德育教学一般只与《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及班队课相关,因而忽略了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可渗性,或只停留于班主任课堂上的说教而已。

第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德育渗透教学的方法生硬简单且流于形式。表现为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生搬硬套的口头说教方式向学生灌输德育理念,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很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厌倦情绪。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和不同类别的德育应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增强说服力和可行性,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

第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选择渗透德育的内容过于随意,与学生日常生活衔接不够紧密,从而不能立竿见影地学以致用。大部分语文教师没有深入探究教材,挖掘和把握蕴涵在语文课文中的德育内容。同样学生对德育存在误解,将德育教学与一般的说教等同,认为其空洞乏味,无法体会教学中德育的意义及带来的快乐。

2.2 归因分析

第一,重智轻德的传统价值观导向。在“应试教育”压力下,社会对一所学校是否优秀的最重要评价标准是升学率,这造成学校教育工作“抓成绩手硬,抓德育手软”的局面[2]。作为学校教育宗旨贯彻实施者的教师自然也深受影响。笔者在对几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的采访中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定势,那就是觉得德育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内容,德育实施的成功与否也不影响升学率。所以语文教师并未将过多精力花费在研究课堂德育教学的渗透方法上。

第二,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语文教师专业功底不扎实,导致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深入,对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结合点把握不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每一篇课文所蕴含的德育内容、选准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因文释道,有机渗透,把德育灵活地渗透在听、说、读、写各个环节,让学生们在学习语文专业知识的同时,体会文学作品的内在意蕴,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达到既传文授道又有机渗透的目的。

第三,缺乏专业评价机制。目前比较普遍的评价机制是,教师在上公开课时,参与评课的领导和其他教师的评价标准在于教师言行是否得体、讲解知识是否透彻以及是否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这几方面,而并没有专门列出与“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有关的评分项。这说明在语文教学的评价方面,缺乏有关德育渗透的专业评价机制。教师们习惯于用现有的单一评价方法评估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是否渗透德育既缺乏评价方法,也缺乏这方面的理念[3]。

3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3.1 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首先要合乎科学性。科学性即渗透的方式合乎教材内容的特点,坚持自然合理过渡;合乎教学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因材施教;合乎学生价值观塑造的规律,坚持“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4]。还要做到目标明确,要求精当,循序渐进。正确理解和把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内涵,保证德育渗透的科学有效性。艺术性是指运用多种方法巧妙地将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不能一贯采用传统生硬的说教形式,而应针对语文课文的特点与渗透的德育点进行有机融合,并且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寓教于乐,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优良品德。例如,通过介绍古往今来的历史成就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通过有关科学家传记和自然科学现象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通过对伟人经典事迹的描述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等。

3.2 教授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教授性是指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做到讲事实、摆道理,把基本品德规范和正确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知晓善恶。但只强调教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实践,正如美国教育家华勒·B·科勒涅斯说:“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理论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5]。对于小学生而言,思想品德要真正落实,必须将其运用于日常行为中,通过实践把行为习惯化。第一师范学院一附小六(一)班的语文教师谈到,学生的课前3分钟演讲是她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途径。按小组分工准备一个关于品德教育的小演讲在课前分享给大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达到了德育的效果。在演讲中,对那些流露出消极情绪的学生,教师在点评时应暗示其乐观向上;对流露出自满情绪的学生,应提醒他戒骄戒躁。由此可见,德育并不只是表面或口头上的讲授,还应注重受教育者的自我实践,做到教授与实践相辅相成。

3.3 整齐性与有序性的统一

德育内容的渗透要有顺序、有层次地递进,一方面应从整体上把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保证德育渗透的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6];另一方面应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德育目标也应根据年级段的不同而变化。对于革命英雄榜样题材的课文,如低年级的《江姐》、中年级的《邱少云》、高年级的《狼牙山五壮士》,讲授这些课文时,德育渗透应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有所侧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只要求他们学习江姐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到了中年级,就要让他们进一步学习邱少云面对国家安危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的思想;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强调壮士们团结一心,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树立民族安危高于一切的观念。尤其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其身心发展达到了一定阶段,所接受的德育内容也应是深层次的,可举一反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选择相适宜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在整体把握的同时循序渐进。

3.4 集体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目前我国还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面向整个班级进行集体授课,帮助学生在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环境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能共同接受的知识,应提出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使学生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中受到正确的教育[7]。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个别性。个别性包含两方面,首先是指关注每一学生的个性,分析学生的当前状态、潜在状态以及发展可能性,结合这些特征进行教学。其次,针对个别情况特殊(如家庭情况、身体情况等)学生的个别教育[8]。有时是进行单独教育指导,有时是有针对性的提问和培养。只有坚持因材施教,顾及到个别性,才能坚持德育的集体性。

4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4.1 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德育情感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首先要求授课教师对于课本内容进行整体上的科学把握,可以按照德育点的分布对不同课文进行分类以及对内容相似课文进行组合,从而更好地把握情感,突出德育教学[9]。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文中的德育点主要分布在父母孝顺、情感哲理、朋友诚信、热爱祖国这四方面。在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及《中华少年》4 篇课文构成一个单元,也组成了一个德育点,作为教师把握好热爱祖国这条情感主线即可,从詹天佑对京张铁路的贡献,到季羡林在外求学时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从战士小高对故乡草木的珍爱,到中华少年对祖国万物的讴歌,这个德育点能很好地让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通过课文层层深入地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以将这一课堂德育专题延伸至课外,让学生根据对这组专题课文的学习自主搜集资料整合成一篇讲稿,从而举办一次专题演讲比赛。这样不同的语文专题就可演变出不同的德育专题演讲比赛,这对于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也从整体上集中分类渗透了德育。

4.2 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对于个别问题学生,可抓住课堂中特别的课文情境进行熏陶,对于低年级学生更应如此。据第一师范一附小五(一)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口述,班上某生比较好动,平时喜欢用手指敲其他孩子,读报课时大家在他桌旁围成了一团,他正在炫耀着在花园逮到的一只鸟。当孩子们静下来时,只剩下鸟儿叽叽喳喳,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教师提议先将鸟儿放后面。于是结合《燕子专列》,引导学生去感悟,那个叫贝蒂的小姑娘是如何在大雪里救助燕子的,通过反复的感知,孩子们天真地问这是真的吗?最后提出小鸟如何安置的问题,孩子们特别是这个平时的问题孩子,受到课堂感染后,主动提出放飞小鸟并再也不抓小鸟了。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拒绝甚至反抗说教,对于他们只能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笔者在回收调查问卷时,目睹了2个六年级学生在操场上因争篮球场而打架,我上前扯开之后交由班主任处理。班主任很平和地问了2个问题,一是谁能复述伯牙绝弦?二是你们一起走过6年,觉得在一起快乐多还是悲伤多?2个刚刚还争得面红耳赤的学生顿时安静下来,若有所思地不吱声。班主任见状马上说:“我觉得古人尚且能如此,聪明懂事的你们一定能悟出道理并且做得更好。”一场干戈就这样巧妙化为玉帛。

4.3 重视每个环节,灵活渗透德育

抓住课文关键字、词、句进行品味,让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并逐句分析,浸入文本,使他们受到教育和启发[9]。以学习《匆匆》为例,“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相同的意思和句子,只是数字的变化,却使得感情层层推进,连续2个疑问句又自然而然流露出作者内心的自我斗争与纠结。教师应引导学生感悟每篇课文中的情感中心句,这样有助于让他们领悟文章的整体感情基调。此外,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真善美品质。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其实只是个示例,凭这个示例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10]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与所学课文相关的课外书,让他们去阅读,并指导他们怎样读。如课堂上学习了李清照的《如梦令》,课后则可布置学生自学李清照的《声声慢》和《醉花阴》,让他们了解李清照词的独特风格以及作诗背景。经过这样举一反三的引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还能让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在积极的阅读中产生感悟和思考,获得精神的熏陶和洗礼,从而有助于真、善、美的品质的养成。

总之,随着语文教学的日益发展与逐步完善,如何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这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而言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宋维维.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刘晓萍.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76-177.

[4]杨四耕.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适度艺术[J].教学研究,2002(1):31-33.

[5]顾黄初.贴近生活: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4(10):2-3.

[6]徐长颖.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1(2):159-162.

[7]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87-188.

[8]李兴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8):44.

[9]白金声.语文德育渗透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10]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背课文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