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沈阳大学 韩迪娜
高校艺术类学生班级管理模式探究
辽宁沈阳大学 韩迪娜
艺术类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与普通专业的班级管理不同,出现的问题也应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如何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个性,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和发展是目前艺术类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开展的核心。
艺术类 学生 教育管理
班级管理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稳定的班级建设和优良学风是高校工作重中之重。高校艺术类班型不一、课程分散等特点,给班级管理工作增添一定的难度。本文从艺术类班级管理角度出发,力求在分析艺术类学生的思想现状那个基础上,分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管理经验,提出一系列的关于提升管理水平的探讨和思考。
1.重视自身素质提高,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艺术类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呈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注重自我知识与能力的提高,明确综合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应对社会挑战的重要因素。他们深知所学专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参加各种培训以便能多渠道就业。部分学生在校期间乐于参加校内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阅历和经验。
2.个性化明显,缺乏自律意识。大多数艺术类学生有较强的性格特点,思想上比较活跃,行为上比较自由。他们不愿意被约束,对学校的规定和要求漠不关心。比如上课迟到、旷课偶尔出现,宿舍卫生纪律相对较差,不能时刻以集体利益为中心,缺乏自律性等。
3.政治觉悟低,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少。艺术类学生对政治少有关注,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微乎其微,对社会热点问题不闻不问,理想主义信念淡薄,对学校马列等课程学习热情度极低,他们不认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原则、立场、方法等可以更好地分析解决问题。
1.班型大小不一,班级活动开展困难。艺术类招生计划是按学院所需专业进行招生,每个年级、专业、每年招生数量都不一样,班级规模、人数相差较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班级人数不平衡造成活动难以开展。有些班级活动只能依托在其他班级开展,造成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
2.班级管理松散,班级凝聚力不强。艺术类学生没有固定教室,学生课程设置不尽相同,全体同学都有课的时候大多是公共课程,这些课程偶有学生逃课,造成各项活动通知传达不流畅。而以寝室为单位的小集体活动相对较丰富,使得班级凝聚力被明显削弱。
3.班干部工作热情减退,组织活动效果不明显。班干部是班级骨干力量,是班级建设的关键。通过选举和自荐产生的班干部有工作能力,他们希望组织活动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但班级同学常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使得作为班级建设骨干力量的他们在班级建设中缺乏足够的耐力和号召力,组织效果不显著。
1.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培养。自我管理一方面能让学生较少的感受到院系的束缚,又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达到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目的。可设一个班级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班级中的优秀分子、全体同学分层管理互相监督。自我管理目标、考核等机制需教育管理者进行监督和激励,班级重大事情由全体成员投票,让被管理者有话语权,这是有效实行自我管理成功的保证。
2.情感与激励机制并存。艺术类学生感情丰富,注重感情。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实施管理过程中,用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能正确欣赏,勇于肯定成绩和进步,能够激励他们自我提高、自我成长。也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尺度和分寸,实施求是、恰如其分。辅导员更要注重几类学生的情感沟通,学生干部奖励机制,特困学生关怀机制,后进学生鼓励机制等。
3.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科学技术发展带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势在必行。要充分利用高校联盟的班级微博互动,了解中国高校的教育动态,及时发布班级活动的各项信息。要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QQ群、微信朋友圈,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建立一个全面的班级信息库,时刻更新信息,实现管理服务平台的规范化、功能化。
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需要长期探讨和深思的课题,本文在分析艺术类学生的思想现状的基础上,初探艺术类学生管理的方向,这样做希望今后的研究工作可以抓住三个方面的要点:一是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型;二是将情感和死板的制度相结合,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管理手段;三是完善管理的硬件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带来的好处以便提升管理水平。通过分析,本人认为高校思想教育管理者应深入研究提高高校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水平,充分面对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变更以往的管理方式面对新形势带来的不同挑战,这样才是一个学校经久不衰的根本之道,管理水平才能得以充分提高。
[1]敬铭情.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高校班级管理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版),2011
[2]丁 丁.高校班级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构建[J]. 思想教育研究,2009
[3] 张歆梓.新形势下高校教育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文化学刊,2015
ISSN2095-6711/Z01-2015-07-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