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教育局 刘卫东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探究
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教育局 刘卫东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了教学平台,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深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本文就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研究性课题及整合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作必要的研究与探索。
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课程整合 研究与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及,信息技术以其畅通的信息渠道,集图、文、声、像等功能于一身,改变了传统教学相对单一的模式,拓展了教学时空,扩充了教学资源,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教师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进行整合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究和实践,本文主要阐述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探究及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们使用的初中新课程物理教材虽然克服了教材内容偏旧的问题,但绝大部分内容缺乏鲜活的时代气息,发展性内容虽有所增加但相对欠缺,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神秘之感,认为物理比较难学,无从下手。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依照物理知识,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新教材的要求补充新内容。教师在网上找到与之相关的网站,把网址提供给学生或提供相关链接让学生上网浏览。大量的感性材料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不但搜集了和书本知识相关的内容,而且搜集了很多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探究内容,学生感到满足的不只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所以说,内容整合是关键,整合对新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学方式转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新教材的要求补充新内容。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都直接关系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一贯提倡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是:学习内容多媒体化;学习方式自主化;学习过程小组互动化;学习资源开放化;学习形式全球化;物理实验直观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缺乏自主、合作和独立获得知识的机会,改革现行的物理教学方法,使其适应现代环境下的学习要求,是课程整合的核心内容。开发体现现代教育观念的教学软件,反映个性化教育的教学软件是今后发展的方向。例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用挂图、语言叙述都不能形象描述处理,用Flash演示实验,用+表示正电荷,用-表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动画过程形象逼真,使静止的画面变活,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笔者力求在每一节物理课都安排分层课堂练习,用多媒体将正确、错误的评价及提示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显示在大屏幕上,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使教师从中获得众多的教学反馈信息,及时写反馈总结,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随着“3+X”型人才培养的发展,物理课在内容上不仅向理科综合转型,授课形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有些课逐渐形成学科课型与综合课型相结合的格局。以前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在整合过程中我们以传统的教学形式为主,尝试增加新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完成同一个任务,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基础性、发展性、普及性。在网络教学中,人人动手,从时间、内容、空间、学习方法上都解放了学生,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例如,我们建立了以特定知识点为核心的“庞大的学习资源库”——“密度”物理教学网站,提供了适合不同学生练习的习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网络资源的开放性决定了学习者有充分的选择权选择学习对象,学生组成小组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经过讨论研究得出结论。集体学习与个体学习相结合;讲授课与其他课型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远程教育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教育形式不断涌现,整合把物理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生活,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研究性课题的整合,必然利用信息技术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中获取相关内容。整合使学生学习变得更为主动,网络环境下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自愿组合的学习活动,它一般不是教材中的现存内容,而是课外延伸,甚至是社会现实性课题,涉及科技、人文、社会等类问题。每个小组有了课题后,受各自兴趣爱好等个性特点的影响,在不同媒体上,以不同的视角及个人喜好进行信息搜集和处理。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将多学科知识、体验性知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交流探索中进行思维碰撞,各展所长,互为补充,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产生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共同讨论、探究的乐趣。这样的整合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和习惯,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终生收益。
信息技术有其独特的教学功能,但也有缺陷,教师在选择和应用中要合理使用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教具、实验等不能省去,而且要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第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在不同的课型中,教师的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指导者角色不能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出现教师盲目地依赖信息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出来,致使教师成为信息技术的操作员和讲解员,信息技术替代了教师的启发、引导、分析、讲解,整合课变成了自学课或传授课。
第三,选题要合适,并不是所有的课题都适合在信息环境中教学,如大部分的理化实验课。对于可用可不用的,不要强用,在同样的教学效果下要考虑经济效益。
第四,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整合课是以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为基础的,课程需求要与师生水平相符合。
第五,整合课所用教学时间一般比传授课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好时间安排。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疑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学报,2005.05
[2]王志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学与教变革的基础[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3]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4]李 琳.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整合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J].考试周刊,2008
ISSN2095-6711/Z01-2015-07-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