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构建和培育路径①

2015-03-30 13:33马若龙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6期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

马若龙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10128)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更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倡高校辅导员要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这一客观需要迫使高校辅导员须尽快改变之前一些低效率的工作方式,转而向时代需要、国家需要看齐,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个人特色的职业能力,提高工作水平,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与成才。当前学术界对于如何形成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以及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已有一些探讨和研究,因此笔者将对现有此类问题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在未来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更深入、彻底的研究。

1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的界定

1.1 职业能力的界定

对能力的定义,《辞海》解释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两类,前者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后者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能力”。《辞海》对职业的解释是“今指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因此,职业能力则是指个体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具备的基本的能力,不同的职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综合来说,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本领,是成功从事特定职业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稳定性、综合性的心理特征[1]。

1.2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界定

高校辅导员作为社会的一种特殊职业拥有其自身特点,不仅要求从业者具备普通管理者所必备的沟通、创新及应变能力,对其自身的知识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辅导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从而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另一方面,在政治可靠度上对辅导员有很高的要求,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自身在政治上合格了才能更好地培养、指导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结起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是其在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和处理其他突发情况工作中所应具备的知识、管理、应变能力。

1.3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特征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专业性。辅导员需要在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在工作中逐渐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专长。二是发展性。辅导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三是整合性。辅导员不仅要具备整合各方面知识的能力,更应拥有整合各项事宜、切实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

2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

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构成方面,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包括:韩东的职业能力三分说,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三个部分;蒲清平认为其分为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岗位待定能力三个层次;刘莉莉等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应当包括思想政治素养、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四个方面[2]。通过对以上学者研究的归纳和总结,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应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2.1 思想政治素养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直接接触的教育、管理人员,也是高校与学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因此,高校辅导员本身应当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总体来说应符合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有敏感的政治领悟能力,组织观念强。作为大学生直接的管理者,高校辅导员应当拥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严明的纪律性,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第二,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能够在原则、立场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发展合格的学生党员时,要努力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要坚持在学生工作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优秀、可靠的接班人。

2.2 专业知识水平

按照中央文件精神,高校辅导员不仅仅是管理人员,也是教学人员。大学生自进入大学起,相比高中时代的学习已有本质的改变,其学习目的就是学好专业知识,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高校辅导员的角色与普通中学管理人员也有很大区别,普通中学的管理人员只需按部就班管好学生即可,而高校辅导员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高校教学与高中教学模式不同,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难免会碰到不懂的知识需要咨询,而辅导员是学生们最为熟悉、信赖的人,为学生服务也是辅导员的职责所在。因此,为了能与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以及为国家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辅导员们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

2.3 组织领导能力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大学生,其主要工作包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学生日常管理、困难学生资助、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就业指导及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学生工作等。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l∶200 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单靠辅导员个人,工作难以做细做实,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具有良好的组织领导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3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途径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反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矛盾便是高校学生工作要求的具体化、模式化与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要求不协调。因此,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要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死守教条、墨守成规,要实事求是、尊重发展规律,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

3.1 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形成突出的人格魅力

高校辅导员要想使自身工作顺利开展必须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的形成需要个人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知识储备。首先,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要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只有真心实意对待学生,平常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指责,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做学生诚信、友善的榜样,辅导员应以身作则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待人真诚和善,办事公正平等;最后,做学生学习的表率,辅导员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地自我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并不断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高效的工作方式,从而保障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延续性和发展性。

3.2 完善辅导员的培训体系

高校辅导员要想进一步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辅导员在工作中除了日常的班级管理,还需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就业辅导、思想政治教育辅导等工作,这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充当心理咨询师、就业顾问、人生修养导师等角色。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建立起各自的培训体系,但并未形成全国通用的体系架构,因此,我们要不断拓展辅导员培训渠道,努力搭建起辅导员学术交流平台,除了对辅导员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和岗中培训外,还要进一步为辅导员创造各种形式的培训机会,最终形成完善的辅导员职业化培训体系。

3.3 规范辅导员的评价体系

形成一个完善的高校辅导员评价体系迫在眉睫。我们不仅要改善目前辅导员多头管理的现状,更要建立并完善辅导员工作考评机制,实施目标激励和责任激励,建立以工作业绩为主要内容、以学生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符合辅导员工作特点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3]。同时,在原有的辅导员晋升制度上,建立新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辅导员教师职称、职务晋升制度,让辅导员能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

[1]翟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董秀娜,宋月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综述[J].成功(教育版),2013(5):2-4.

[3]张宏如.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117-119.

猜你喜欢
辅导员职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业写作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