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临西县职教中心 李祖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河北省临西县职教中心 李祖印
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它在发展和推进的过程中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态度和行动直接决定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
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 教学实践
实践中,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不同看法,主要表现为:①固执己见类,这部分教师不认可新课程改革,有很大的抵制情绪,安于现状,不积极实践和探索,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怨天尤人,牢骚满腹;②犹豫观望类,由于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学设备陈旧、师资力量匮乏等,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没有信心,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生怕学生吃亏,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保险,于是对新课程改革持观望态度;③积极响应类,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积极实践,大胆尝试,并很快领会了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即使遇到困难也能想办法解决,相互交流,并从中取得经验,这部分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领头羊。
1.灵活运用教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为了把教学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真正提高,教师要充分备课,要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现有水平,在此基础上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教材,首先不是不用教材,更不是脱离教材,而是从教学标准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能力对教材进行合理处理,有针对性地补充有价值的材料,创新教材,因材施教,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创新、选择的空间。
2.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把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结合起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善于创新各种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探索,让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学习环境中,主动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进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例如,学习《回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问学生:“朱德的母亲一生中的道路是什么?她的人生道路和中国历史进程有关系吗?”同学们听了这个问题后产生了探究欲望,课堂氛围也随之活跃起来。文章字里行间散发着无穷的魅力,但是教师这样的提问更能激发学生对文章的探索热情,使学生感受到文学创新活动的乐趣。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是平等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教师和学生加强合作交流,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效互动有一个前提,那就的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积极主动,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授课方式又回归到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创设一种民主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大胆和教师争论,在辩论中得到正确的结果。这一过程中,学生张扬个性,实现自身价值,提高互动的有效性。
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采用激励方式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合理的课堂制度,如奖励能质疑、发表独特见解的学生,对不尊重教师和同学、讥笑他人的学生提出批评。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要真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这样学生学习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创新,在师生双方交往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式
我们常说教师是神圣和崇高的,但是也别忘了学生也有尊严、有感情、有潜力。因此,教师不能像一个严肃的审判官一样用公式性的条条框框评价一个学生,应该摒弃体罚,鼓励、表扬、欣赏学生。课堂上,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回答,每一次良好的表现,教师都要找到其亮点给予表扬,这对学生来说是极大的鼓舞。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越来越高。学生就像一块没有雕琢的石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雕刻家,能用心打磨,耐心雕琢,总有一天他们会成为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现教和学的和谐统一,重新认识评价意识,对学生做出合理、正确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教师要更新教学策略,摒弃旧式的教学观念,敢于创新和尝试,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吴伟星.莫让“议论”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之痛[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1
[2]邓艳芹.浅议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祖国:建设版,2013
[3]梁建强.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4]张建新,张高华.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
ISSN2095-6711/Z01-2015-1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