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丰山中心小学 雷 春
解决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误区的策略
江西省赣州市丰山中心小学 雷 春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社会对未来人才需求的变化,《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内容做了大幅度调整,删去了大量繁琐的计算内容,适当降低了计算要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还存在很大误区,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下降,主要表现在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速度减慢等,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并没有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
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误区 策略
1.计算教学是“配角”,情境教学“唱主角”。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计算教学需要设置情境,缺少了情境就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情境设置就会牵强附会,数学课上成了学生的口语训练课,上成了看图说话课,影响了教学进程,使计算教学目标难以落实。
2.算法不够多样化,学生思维得不到提升。有的教师采用题海战术,求数量不求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算法,教师就得到“满足”,而不管思维层面上的进一步提升。一旦学生缺少了某种方法,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进行引导,有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想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方法充数。这样一来,分组讨论时一道题目就要花费课堂四分之一的时间,而且算法“多”了以后,教师也不适时进行优化提升。教师只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有的甚至没有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
3.课堂练习时间少,分配不合理。有的教师很少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片面认为计算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做习题就有机械、重复训练之嫌,翻来覆去说“算理”,挤占了练习时间,影响了学生基本计算技能的形成。
4.口算速度缓慢,教师要求不高。有的教师忽视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口算速度,教师和学生口算意识淡薄,课堂上很少安排时间进行口算训练,偏重答案正确率,不管时间长短,学生口算没有做到脱口而出,影响计算速度。
鉴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纠正一些矫枉过正的想法和做法,继承我国传统计算教学的精髓,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提高计算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1.引入形式多样。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教师创设的情境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主题要紧扣学生情况与教学实际。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教材中的主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联系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发新的数学学习活动。
纵观计算教学,绝大多数的新知是在原有知识上的迁移、变化、综合。因此,计算可以由情境引入,同样可以单刀直入。许多时候教师没有必要花较多时间进行情境教学。教师应根据学习的建构特点,让学生主动学习,把新知通过比较等方法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知识迁移的优势,进行大胆尝试,体现自主学习的特点。
就运算而言,加法是减法和乘法的基础,乘法是除法的基础。就知识体系而言,学生学了整数以后再学小数和分数。因此,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会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教师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以知识经验为教学起点开展计算教学。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一道“0.72×5”的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内容,该内容在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方法、整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的基础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抓住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提出转化性问题,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
2.培养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掌握并理解算法、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时有重算法,轻算理的现象,甚至仍沿用计算教学的模式:复习铺垫→新知讲授→练习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练习巩固更是以机械式计算为主。例如,当学生计算异分母加减法时,通分没有找最小公倍数,大多数情况是教师简单地说明应找最小公倍数,对于深层原因提及过少,甚至只字不提。
(1)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情境导入→呈现算法→观察比较(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明确算理→巩固算法。算理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探索算法、算理,让学生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逐步演变过程,从而促使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探索算法、算理的同时,还应注意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统一。因此,交流多种算法时,教师要引导认真分析,不能只看形式,要看实质——数学思想方法。同时,利用已有的各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思路,及时寻求快速、简洁、容易的方法,这样效率就提高了。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归宿,优化才是数学的本质。
(2)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目前,计算教学在方法上大都注意了量的增加,即引导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但往往忽略有序思维。计算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探索活动得出自己的算法,使数学推理能力和探索能力得到发展。群体算法为训练学生思维提供了充分素材,学生陈述自己的算法,倾听别人的算法,表达对别人的算法评价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比较、归纳、判断的思维过程。教师欣赏学生的多样算法的同时,必须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算理,分析不同方法的优劣,从而引导学生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简捷的,并利于后继学习的方法。
3.保证适量练习。课程改革以来,由于数学课时减少,课后辅导和训练的时间相应减少,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学习,张扬学生的个性,但是计算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学生学习掌握高效、统一的运算方法和熟练的技能,算得正确、迅速。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兴趣。
(1)加强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能力之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率还需要速度,尤其是基本的口算要达到熟练的程度。例如,四则计算中要使学生先学好2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要求口算准确、熟练。当然,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
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②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加强课堂练习。目前的数学课堂在情境引入、算法多样化上面花费了过多时间,往往是前松后紧,匆忙收场,学生课堂练习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下课铃声一响,教师才布置练习,导致练习不到位。所以,我有必要加强课堂练习。
①结合日常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的意识和兴趣。(每天分类练习5分钟,题量要适中,还要由易到难,有梯度)口算、估算的能力和速度的提高不是一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训练形式应活泼多样,方法简单易行,可以直接笔算,也可以视算,还可以听算,数量可以循序渐进,由少到多。
②作业指导要分层次。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练习设计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两类。“选做题”难度较大,只要求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作业时要做到让学困生巩固基础建立自信心,让中等学生能跳一跳够得着,让学习优秀的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教师还应使作业充满鲜活的个性,改变过去那种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的模式,注意学生能力差异、兴趣差异,使作业形式多样化。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能见到成效。计算教学不能依赖情境,算法多样化要把握实质,若是出现偏差,会导致不良后果。同时,计算教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了解,需要关注情境创设中的“数学味道”,需要教师有对学生的信任,需要教师拥有着较高的素养以及适当的教学调控能力。我们要让学生在体验快乐,感受趣味的过程中促进思考,在思考中品味数学内在的魅力,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师应有的追求。
ISSN2095-6711/Z01-2015-1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