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吕 颖
2014 年5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中提出,职业教育应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一实施过程中,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青年就业能力。因此,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及课程组织方式应结合行业需求,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这对于高职院校传统基础课大学英语提出了挑战。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只是充当了一般的公共基础课角色,延续了高中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这使得学生缺乏专业英语素养,难以适应企业岗位的用人需求,也使得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实用性不高,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面临着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局面。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探索把英语教学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行业英语(建筑英语)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运用贯穿到以专业内容为载体的项目中,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提高学生英语运用的能力,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开拓了方向。我院的实践可以证明行业英语课程可以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一门重要科目,发挥职业能力培养和行业技能培养的作用。
类似于项目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最初可以追溯到16 世纪末意大利罗马的艺术建筑学校开展的建筑设计比赛,此后,这一形式被法、德等国所借鉴,并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近几十年来,项目课程和教学又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关注点。对于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不同的学者给出过不同的解释,比如美国的Robin Fogarty 从项目学习的角度对项目学习进行了界定。他认为项目学习是真实的学习,可以提供诱人的和富有成果性的学习经验;项目学习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实践性,它的组织过程围绕着创造、执行、完成某物的生产进行;项目学习鼓励勤奋、合作、创造性,并通过要求提交最后的产品,进行整合的、经验的学习。徐国庆将项目教学定义为“通过完成完整的工作项目,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当然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及研究,还有很多不同的成果。通过这些理论基础及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一教学法的体会,我们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法具有如下特点: ①强调以项目作品或项目任务为引领组织教学。②强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开展项目活动。③强调以真实的工作场景为基础,工作任务为导向,培养学生工作中所需要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和特点,恰恰契合了高职课程改革中需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实现这些对接的桥梁。因此,在《建筑英语》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探索行业英语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 年5 月高教委外语指导委员会宁波会议明确提出了高职英语的课程设计模式是基础英语阶段+行业英语阶段,行业英语教学应渗透教学全过程。相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英语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未来发展需要,扎扎实实做好学为所用,学能所用的目的。因此,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从2014年秋期开始,在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大二上学期)中开设《建筑英语》课程。
1.项目教学法运用的准备
行业英语中引入项目教学法,首先要保证行业与英语的相关性及项目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性。为了使《建筑英语》符合这两个条件,在开课之前我们先对我院66 个专业课程及各课程教学大纲做了梳理,对各个专业就业数据进行归类分析,找出在专业课程中学习了建筑专业知识及毕业时有涉外建筑就业方向的专业11 个(建筑工程技术、基础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建筑经济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建筑材料供应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中澳合作办学)、建筑工程管理(中英合作办学)、工程造价(中英合作办学)),这些专业所学的建筑基础知识及他们就业中所潜在的英语需求是《建筑英语》开设的基础。
有了专业基础,还需要有适合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教材。为了满足这一条件,国际学院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建筑工程英语》(2014 年9 月高教社出版,主编戴明元)。该教材的编写融会了建筑专业核心知识单元及建筑行业实际就业情景,选取了以建筑单元(现场考察、地基、主体、屋顶、墙体、装饰、附属设备安装及环境绿化)为基础的英语素材,加入工作场景对话及施工记录等提升语言输出能力的训练,突出了知识的模块性及职业能力训练的重要性,这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项目教学法在《建筑英语》中的运用
(1) 项目分析。项目教学法运用的载体是具体的项目,因此,我们在项目实施之前,应该对项目选取的目的和意义、项目选取的方向以及具体项目涉及到的任务进行分析,使教师和学生都对这一教学方法了解和认同并为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做好准备。
总体上讲,高职类院校引入专业英语,使学生将学的专业知识和十几年英语学习的积累结合起来,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做好铺垫。因此,项目选取应自足已学的专业知识,如第二单元施工前准备,我们结合专业课中《地基与基础施工》及《建筑工程测量》中在施工准备内容,设置工地考察和施工地点情况分析项目,以专业知识的强化为方向,以英语为载体,使学生用英语的方式输出已知信息,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训练语言能力。项目分析需要开课前担任此课程的老师结合专业老师建议,共同商讨设置并在开学初向学生说明,展示这门课程所需要掌握的必要知识、技能与完成项目任务之间的联系,以及完成项目任务与学生未来从事涉外建筑行业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项目认可和重视。分析目的和意义的同时要将学生的任务分析清晰,使学生了解“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这些都是引导学生顺利地开展项目活动的关键环节。
(2)项目活动设计。在项目分析的基础上,要具体制定项目的实施形式和内容,设计合适的项目活动。根据各单元知识体系,我们将其分为知识传输型、技术提升型及实地操作型。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项目定位于思维碰撞型、模拟演示型和现场演练型。如在第一单元建筑工程概念(Concept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及第二单元施工前准备工作(Preliminary Site Work)这些知识传输型单元,我们设置了小的项目让学生接触这一新的教学和学习方法。让学生体验合作的力量,思维碰撞的冲力和动力,如施工前准备,我们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来全面掌握施工前所应完成的工作,我们分了三个小项目:施工前文件准备、施工前场地准备、施工场地分析。两个小组负责同一项目,由各小组将信息尽量完善后分享成果,最终合作汇总出所需要的施工前准备工作总览。在技术提升类知识单元我们引入模拟演示型项目,由学生进行操作,并在操作中进行英文讲解,同时将实验结果用英语做出实验报告,达到语言和技术并行提升的目的。如第三单元地下基础(Substructure)中关于地基沉降类型和原因的分析,我们由各个小组建模型演示房体变形、断裂等地基活动造成的房体损坏。在综合型建筑知识,如框架结构,墙体的砌筑形式等单元,我们引入实地操作项目。但由于上课场地及课时的限制,我们的项目结合了学生专业课实训,将建筑英语课程中和专业课结合的内容分配给学生实训场地演练。通过小组实际操作,用录像形式记录并加上英文的技术讲解,使实训成为课堂的有效补充,这为学生真正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3)项目运用效果评价。对项目运用效果做出及时的、有效的评价是学生保持项目参与积极性的动力。项目运用效果需要多方面的测评,其中包括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评价元素的多元性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性。在项目实施中,项目成员的参与性及积极性对项目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设计的第一个评价标准是小组成员对项目的贡献性评价。包括参与度、负责任务比例、配合度及执行力评价,由成员个人和小组组长分别给分。项目成果评价需要对项目完成的成果进行评价,这主要由小组间互评及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完整性、创新性及认真度进行评价。第三个评价为项目的学习成效评价,这主要由学生对项目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项目学习后的收获及项目中需改进的方面进行评价,这样使学生对项目的参与更具有主体意识,努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成效。
项目教学法在《建筑英语》中的运用,不仅体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交流合作、思维碰撞、模拟演练、技术操作等方面,也体现在学生完成符合特定功能和质量标准要求的项目成果中,这有效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能力,对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这一教学方法对学生付出时间和精力的要求较高,且单个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局限性较强,使这一教学方法的实施中面临比较复杂的变数。而这些问题需要参与这一课程的全体老师协同解决,同样也需要学校领导层对这些课程及课程组织形式的认同及支持,这样真正的教学实施活动才能在一门课程中坚持实施,逐步完善。同时,成功的项目教学案例能够带动有项目实施条件的课程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性都调动起来,改变职业院校中课堂的沉闷及课堂组织困难的问题,为职教改革贡献力量。
[1]鲁道夫·普法伊菲尔,傅小芳.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2]Robin Fogarty著.多元智能与问题式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