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吴媛媛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培养的是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不能简单照搬普通高校,而是要围绕培养目标及高职学生成长的需求,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引入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职业所需的人文素质等因素,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引入到校园中,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运用团学组织这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发挥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将企业文化深入融合到高职校园文化中,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与融合。
企业文化具有外部延展性。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然会加强自身建设与发展,从而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学生如果没有在高职院校接受系统锻炼,形成对企业文化的初步认识,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中,企业的严格管理、高强度的工作负荷,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恐慌,甚至引起学生对工作的抵触。
校园文化具有一定的内部局限性。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文化历史积淀,它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高职院校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实现高职院办学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就必须要寻找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和融合的关键渠道。因此,无论是从企业方面考虑,还是对学校方面,乃至学生自身发展方面而言,都必须要让高职生在校园内主动地接触、吸收企业文化,而这不能简单地依靠制度约束或者知识灌输,要通过一定的学生组织在校园内开展相关活动,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润物无声地让学生了解企业,接触企业文化。
团委是直接面向大学生的基层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素质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就要利用好团学组织这一载体,充分发挥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在学生活动、学生社团中融入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结合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工作,构建校企文化衔接的科学机制。
在管理中引入企业文化,强化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教育内容,以企业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如在实验实训过程中,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对学生的衣着、言语、举止等进行严格要求,同时,灌输企业所要求的诸如正直、开朗、敬业等思想观念,甚至从心理适应、自我调整等方面来引导、关心学生,真正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在学校内即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接受到企业的严格管理,领悟到企业的文化内涵,为毕业后适应企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学生社团是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自我服务,自我成长的学生组织。积极引导学生成立专业社团,并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引入团结、协作、奉献、创新等企业价值理念,通过学生会的管理、例会制度、学生骨干培训等活动,由校学生会带动各系学生分会,再到各班级班委会自上而下地传播,推进校企文化的融合。如引导工程专业的学生成立工程团,并定期组织实践活动,让社团在学生中自发组织学习与实践,让企业文化深入学生心中。
高职院校要联结企业、行业,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例如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连续十年开展“模拟就业招聘综合素质展示大赛”活动,邀请企业家担任活动的评委、嘉宾,现场点评,甚至有意向的同学现场“签约”。还可以通过企业家协会等组织,与各行各业建立联系,开展成功经验谈、就业讲座等。又如,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工程与信息学院各专业成立“行企校”三元共建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并组织行企、合作单位举行校企文化对接联谊晚会,增强团组织工作实效性。
在高职校园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让企业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如在高职院校设立企业奖学金,与企业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邀请企业家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社团指导老师,通过课堂、讲座、座谈会、网络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逐渐认知并认同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进而理解、接纳企业文化,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1]李春海,房玉东.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以“职业”为特征的特色校园文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
[2]王 峰.谈学生活动和团学组织促进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融合[J].中国成人教育,2013
[3]李 平.高职院校“校企团”团学工作思路初探[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