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国EPPE 项目的农村贫困地区早期家庭学习环境创设研究

2015-03-30 11:50王友环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亲子贫困地区创设

王友环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1 EPPE 项目在家庭学习环境领域的研究成果

英国的有效学前教育项目(简称EPPE)始于1997年,受英国政府资助,时间长达7年。EPPE 项目是第一个揭示不同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发展产生持久影响的大规模、运用多层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纵向研究,也是欧洲规模最大、旨在考查学前教育和保育如何影响儿童发展的研究,对英国学前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日常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儿童个人发展特点如何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

EPPE 项目研究用充分的证据表明,家庭学习环境可以对儿童的全面发展产生影响,且早期的家庭学习环境从上幼儿园到小学结束一直对儿童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认为“父母做什么比父母是谁更加的重要”。只有早期家庭学习环境,才能够预测11 岁前所有发展成果的实质性变化,而且家庭学习环境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家庭学习环境的影响比父母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收入等因素影响更大,也与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等所有方面都存在相关关系;家庭学习环境与同伴交往能力呈正相关,与反社会、焦虑或忧郁行为成负相关,同时它也能独立对抗逆力产生的影响。

EPPE 项目在发现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为政府采取重要的政策措施来改善和干预家庭学习环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首先,为作为儿童首任教师的家长提供额外的支持和干预,干预的重点应当是促进亲子之间的互动。其次,指导家长的养育行为,进一步促进儿童发展与进步。最后,支持家庭学习环境的创设,增强父母在育儿过程中的“教育性”服务,有利于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

2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早期家庭学习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80 后的父母已成为家长中的主力军,虽然人们的育儿观念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父辈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农村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自然地理环境恶劣、家长受教育水平低以及家庭共育责任缺失、教育资源匮乏、缺乏教育支持和帮助,导致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早期家庭学习环境创设认识淡薄,甚至忽略和缺失。

第一,父母教育角色功能弱化导致早期家庭学习环境的质量不高。EPPE 项目研究表明,儿童7 岁时,家庭学习环境比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或收入等其他传统不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1]。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进城务工潮流的出现,在农村幼儿的成长环境中,最明显的变化是父母作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的教育影响力和角色功能的弱化和缺失,表现为:亲子关系意识淡薄;父母坚持简单的“弥补”孩子的心态,重物质满足轻亲子互动和家庭中各种“教育性”活动的开展;父母亲缺乏沟通技巧且不善于倾听;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各司其职、教养方式不一致。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制约,使得父母不得不在外务工或在家从事繁重的农活,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去创设早期家庭学习环境,也未能认识到早期家庭学习环境的意义和价值。即使有些父母对早期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都是朴素的经验之谈,未能充分意识到早期家庭学习环境在幼儿成长及入学准备中的重要性。

第二,父母缺乏对早期家庭学习环境的创设及参与导致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研究表明,儿童在学前阶段的生活与学习经历,对其入学准备和后续的正式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学习环境变量对儿童的入学准备影响最大。相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高收入家庭更有可能为儿童成长提供丰富的刺激环境,如提供更多的图书、组织更多次数的教育活动等。农村贫困地区,由于对早期家庭学习环境的不重视及观念和条件的限制,亲子之间的学习活动很少开展。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各类知识欠缺,他们难以参与和帮助幼儿的学习活动及认知探索。而事实表明,在学龄前期教孩子学儿歌、童谣与孩子的语言发展高度相关。因此,在入学准备上,相比高质量家庭学习环境中成长的幼儿来说,早期家庭学习环境创设缺失的幼儿在认知、社会性和技能方面要落后很多。

第三,父母缺乏对家庭学习活动、亲子互动等与儿童有关的日常活动的参与。研究发现,父母给孩子讲故事、运用复杂语言、积极回应孩子的问题和交往以及和蔼的态度等指导行为都与儿童较好的发展成果有关(Bradley,2002)[1]。家庭通过亲子关系、家庭互动以及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影响子女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价值观,使儿童的许多个人特征打上了深深的家庭教育的烙印。但是农村贫困地区的父母,由于其知识、认知概念的欠缺,对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发展,无多大的贡献,甚至对孩子的教育是无效和负效的。家长们对于如何开展家庭学习活动举足无措。除此之外,一些家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参与孩子的活动是有失身份的表现。加之一些父母常年在外,亲子互动及亲子间的活动很缺乏,使得孩子的成长缺少父母的陪伴、关爱和支持指导。而父母—儿童互动经验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种重要发展机制,有助于儿童对更为成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内化。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完满的发展都需要父母主动地参与到与儿童有关的日常生活中来,通过与儿童一起学习和保持共同思考等方式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互动,进而成为影响儿童发展轨迹的重要人物。

3 EPPE 项目对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家庭学习环境创设的启示

第一,政府和社区应为家长提供额外支持,通过干预改善家庭学习环境。EPPE 项目启示之一是政府为处境不利的家庭提供家访和保育的干预性服务。对我国贫困地区的借鉴意义在于为处境不利的儿童提供综合服务、为家庭提供帮助、特别是在教育机构中为家庭提供保育和教育等方面的帮助,能够极大改变孩子的发展轨迹。首先,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为农村家长提供教育援助和支持。如可以通过整合乡镇、村庄的资源,推动建立农村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站,发放育儿书籍或小册子。其次,政府应增强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教育性”服务,定期聘请相关的家庭教育专家,到各乡镇举行讲座、对家长进行培训。积极利用好村文化图书室,定期组织家长来此学习并与专家沟通,为家长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开展有效的亲子互动和学习活动而出谋划策。再次,应建立农村社区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农村社区工作人员应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发挥农村社区综合教育功能的干预作用,使社区、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最后,对家长进行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在当地就业。通过对农民职业技能教育使其转变思想观念,拥有一技之长,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和生存条件,进而减少亲子之间的分离[2]。总之,政府应通过多种方式对家长进行教育援助、教育支持和教育干预来改善家庭学习环境。

第二,父母应通过不断学习创设温暖的亲子关系,开展亲子教育活动。父母的养育行为是可以学习的,父母养育行为的变化也和儿童的发展进步相关联。另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父母在孩子学前期就给予提高读写能力的方法指导,儿童的读写能力发展更快[1]。父母做什么比是谁更加的重要,父母关注的焦点应该放在可以改变的因素上,在“互惠”的学习环境中与孩子共同进步与成长。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育儿信息,做一个积极和终身的学习者,以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如何做父母,以进一步促进亲子互动。正如台湾著名家庭教育家林如萍所言:“温暖的亲子关系绝对是孩子成长的基础,而互敬互爱的夫妻关系才是家庭的磐石。”因此在早期家庭学习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也要十分注重和睦、友好型家庭的建设及夫妻之间“共亲职”的配合。教育孩子的行为从来都是父母双方共识的结果,“共亲职”教育活动的能力是需要父母双方共同的不断学习和探索反思获得。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的第一个场所,父母应特别注意温馨和睦的家庭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而在孩子年幼时温暖的亲子关系和亲子的有效互动在其健全的成长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三,应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与家庭学习环境的协同和相互作用。EPPE 项目的研究也启示我们,无论早期家庭学习环境得分低还是高,上幼儿园都能给儿童带来显著的益处,特别是能从优质幼儿园中获益,优质高效的幼儿园教育对早期家庭学习环境差的儿童帮助最显著。研究还发现,儿童进入优质的幼儿园可以对抗早期家庭学习环境较差的不利影响,使儿童随后的自我调节水平得到提高。现阶段,面对农村贫困地区家庭学习环境的创设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而农村贫困地区最为常见的教育形式是学校主导或指导下的家庭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发挥其有效性和协同作用,为家庭学习环境得分不高的家庭和幼儿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我国农村地区广泛存在着乡镇中心园、村办园、家庭式的民办园、教学点、学前班等形式的学前教育资源。考虑到农村父母获得育儿知识的有限性,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会议、亲子活动,积极和家长沟通幼儿的学习情况,传授科学合理的育儿观来“服务家长”。通过这种普及教育服务进行早期干预,而保教结合的教育服务应成为对农村贫困家庭和儿童服务的核心。同时提高幼儿园本身的质量将有利于所有儿童提高发展水平,对来自多重不利背景的农村贫困家庭儿童而言,在家庭学习环境质量不高的情况下,再缺少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对他们来说会产生更多不利因素。所以农村贫困地区在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如何为幼儿提供有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这样的教育结合家庭学习环境的协同作用就能给予儿童良好的入学准备,并且发挥其教育影响合力持续的作用。

第四,重视父母对儿童早期教育指导的价值,应着眼提高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很多研究都证明,父母的指导对儿童早期教育具有重要价值,特别在引导孩子的学习方面价值更大。研究发现,父母给孩子讲故事、运用复杂的语言、积极回应孩子的问题和交往时和蔼的态度等指导行为都与儿童较好的发展成果相关(Bradley,2002),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更有可能会促进儿童一些特殊技能的发展。因此农村父母应多给孩子讲故事、玩数字游戏、和儿童一起作画、教他们诗歌或童谣等。这对儿童的认知及社会性的发展都有显著的作用。EPPE 项目在其整个研究过程中,以获得最高学历为指标的父母受教育程度一直产生着显著的积极效应,而且这种净效应还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而增强。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儿童11 岁时出现的自我调节、亲社会行为的比例增多,而出现反社会行为和多动症的比例就降低。且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与儿童的同伴交往、焦虑与忧郁行为显著相关。研究还论证了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学习环境的得分就越高(相关系数是0.3)。因此高质量家庭学习环境的创设,需要母亲有高的文化水平,也需要对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反应性,能主动地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来,做一名能为孩子提供“鹰架教育”和“最近发展区”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这都需要母亲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而高质量的早期家庭学习环境的创设离不开母亲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农村贫困地区,由于母亲是其主要的抚养者,要想获得较高的家庭学习环境的得分从长远看需要提高母亲的受教育水平。

[1]凯西·西尔瓦. 学前教育的价值——关于学前教育有效性的追踪研究[M]. 余珍有,等译.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周欣,宋兵,陈学锋,等. 广西壮族农村儿童家庭环境和入学准备的研究[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8):75-79.

猜你喜欢
亲子贫困地区创设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