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对于师范类贫困生的作用探讨

2015-03-30 10:08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师范类贫困生团体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吕 乐

心理辅导对于师范类贫困生的作用探讨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吕 乐

在二十世纪末期,中国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在高校招生收费全面并轨的情况下,一些特困生成为了高校中的特殊群体。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免费上大学已经成为了历史,物质贫困使部分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不仅会对于学生的学业产生不良影响,还直接关乎学生日常生活的协调性和社会生活的适应性。特别是师范类的贫困生,他们毕业离校后,就要步入教师岗位,履行培养祖国接班人的责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就更应该注重师范类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本论文针对心理辅导对于师范类贫困生的作用展开探讨。

心理辅导 师范类 贫困生 健康咨询

美国的心理学家认为,自我表露,是将自己的信息传达给他人,告诉对方自己的心境,是一种寻求帮助的间接形式。在进行坦诚交流的过程中,也是与他人分享个人想法的过程,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私密,自己感觉的过程。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而言,这是健全人格的表现,也是自我心境调节的有效方法。近些年来,高校师范类贫困生的生活状态备受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物质上的贫困,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贫困。

一、师范类贫困生所面临的困惑

1.师范类贫困生具有较强的自卑感

在严峻的高校就业形势之下,高校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凸显。传统教育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发生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也不再是单一的模式。原本应该是充满了青春活力的高校生活,对于贫困生而言,则仅仅是梦想。师范类贫困生多数来自于老、少、边、穷地区,他们不仅生活困难,面对多姿多彩的校园环境,无论是在价值观念上,还是在生活方式都难以与其他同学相融合。特别是思想观念上以及生活习惯上所存在的差异,使师范类贫困生在潜意识中产生自卑心理。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学习的压力,来自社会的压力,来自人际交往的压力等,似乎贫困生进入到高校,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还要面临来自诸多方面的压力。特别是当这些师范类贫困生在面对各种客观条件存在的差异时,无法正确地做出评价,强烈的自尊心就会导致其产生自卑心理。

2.师范类贫困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

师范类贫困生在毕业离校之后,就会走进教师队伍当中,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会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正常地参与到校园活动中,容易与人产生背离感,这是一种典型的缺乏自信息的表现。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学生自我表露心扉时,也是心理压力释放的过程,当他将自己真实的一面展示在别人面前的时候,就意味着其对于自身的人格充满信心,也是保持个人心理健康的表现。高校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弱的自尊心,家境贫寒的师范类学生更是如此。经济社会中,各种攀比之风蔓延至校园,一些大学生乐于炫耀,导致贫困生精神上的负担过重。一些具有较强自尊心的贫困生会发挥自己的优势,鼓足勇气战胜物质条件不足带来的精神压力,但多数贫困生面对自己无法与群体相融时会显得手足无措。挫折感的生成,必然会导致自信心缺乏。特别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奢华之风,会令师范类贫困生将自己封闭在狭隘的心理环境中,逐渐地产生怨恨心理,甚至于出现各种不良情绪。

二、师范类贫困生心理辅导的具体实施

1.根据师范类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psychological counseling),又被称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问题的人进行充分交流,使其调整个体自我认识,能够积极地自我探索,在接纳自我的基础上,改善人际关系,从而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发挥良好的适应性。高校师范类贫困生在接受心理辅导的过程,也是自我体验、自我观察、自我定位的过程。对师范类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辅导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贫困生普遍性的心理特点,还要重视每一名贫困生所具有的特殊性。面对高校师范类贫困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不仅要发挥心理辅导的功能性特征,还要确保其功能特征在具体应用中的有效性,从而使其健康水平有所提升。

2.高校教师对师范类贫困生实施团体辅导

对师范类贫困生,就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组织组建辅导团体。团体辅导所突出的是心理学知识,心理辅导教师作为团体的指挥者,运用专业性的心理学知识,对学生开展辅导教学,要求辅导内容通俗易懂。师范类的贫困生普遍在心理意识上存在着孤独感,采用团体辅导方式,可以让学生回到群体中,将其心灵深处的快乐激发出来,让他们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地与同学交往。作为心理辅导教师,不仅要言传身教,还要身体力行,督促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建立健康的观念、积极的生活态度以感染学生,让学生明白,快乐是自己的权利。还要让学生懂得要想获得尊严,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从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的文化应用能力,懂得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在健康的团体辅导环境下,学生接受了正确的心理导向后,在心理辅导老师那里获得一份尊严,就会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建立师生平等关系,提升自主意识,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

三、心理辅导对师范类贫困生所发挥的作用

1.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师范类贫困生提升心理境界

师范类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对于其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将校园网充分地运用起来,建立心理咨询平台,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心理辅导转为主动参与心理咨询,有利于心理辅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展开。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制作可以请师范类的贫困生自主设计、自行完成,其中的内容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外,还可以组织心理征文、心理短剧等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接受心理辅导教育。在各种活动的设计制作中,学生可以从满足自己的需要为出发点,对心理咨询平台的活动内容进行选择、设计,使心理辅导教师能够深刻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丰富网络心理咨询平台是促进与学生交流的关键。在网络内容的设置上,主要包括为入党知识、党的最近理论政策、红色革命精神等,以基本理论为指导,将心理辅导延伸到社会问题、国际问题的讨论上,使学生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课教育,使学生的价值取向逐渐定位。

2.提升师范类贫困生的精神境界

为了能够将心理辅导的功能性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对师范类贫困生实施心理教育要以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起点,配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并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师范类贫困生在接受新心理辅导后,不仅对事物的判断力有所提高,对自我控制力也会有所提升。随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对于自我发展会形成较为清晰的脉络,而不会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提升了师范类贫困生的精神境界。师范类贫困生也不再拘泥于周围环境的压力,不再沉溺于与其他学生的攀比,而是将自己的目标建立在未来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将心理辅导渗入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核心,以学生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在相互讨论和相互倾诉的过程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在提升精神境界的基础上形成了归属感。当师范类学生在集体环境中心有所属的时候,就会对集体环境产生积极意识,为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作为即将走入教师行列的师范类学生,健康成长是未来职业生涯的基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基本的前提。积极地探索师范类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辅导新模式,成为目前高校的重点研究课题。

[1]张 丹.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实践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1.08

[2]张怀民,万小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3]智银利.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的影响[J].晋中学院学报,2011.02

[4]张淑红,陈耀琦,李鹤展,王巧敏,焦桂花,王丹丹.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贫困生心理防御机制影响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0.02

[5]郭志峰,梁瑛楠,贲春昉.对大学贫困生实施团体心理训练策略的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5

[6]邓雪梅.浅谈团体心理辅导提升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J]. 延边党校学报,2013.02

(此文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项目,项目编号:XYS09S20)

ISSN2095-6711/Z01-2015-01-0102

猜你喜欢
师范类贫困生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