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

2015-03-30 04:42:21裴倩倩
党政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服务型党组织

○郑 迎 裴倩倩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区,党执政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基层党组织不再有行政权力的依托,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也要随之变化,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201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基层党组织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决定,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当前党建领域一个亟须深入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功能与内容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建立的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党的十七大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八大任务,党的基层组织根据这些任务对自身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才能有效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不同的历史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功能表现出来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党的基层组织始终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政治社会化功能。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因此,自觉地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组织和动员群众为实现党的政治主张而奋斗是其首要功能。

2.社会控制功能。党的基层组织全面地覆盖于社会各个领域,使得基层党组织在整合各类资源时能更迅速、更有效,从而使其社会控制功能有了实现的可能,如对意识形态的导向、对社会矛盾的解决、对社会危机的控制等。

3.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功能。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基层组织直接应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因此,更加需要在统筹发展中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努力促进社会公平。

4.教育和管理党员功能。主要包括: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利不受侵犯等。

5.服务群众功能。这既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任务和开展工作的切入点,也是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

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指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服务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的一种基层组织模式和工作形态。这里的服务主要包括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五方面内容。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党的基层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的重大转变。

二、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松江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把大力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到工作实处,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1.结对共建,形成服务合力

2010年,松江区制定了《松江区关于进一步整合党建资源,深化党组织结对共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开展了“你我携手共参与,建设和谐新农村”为主题的结对共建活动,全区105个村在市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信息平台上与120多个单位进行了结对,其中经济相对困难村66个。如区人民法院为新浜镇香塘村开设“庭审旁听席”,邀请村民旁听审案,进行生动的法治教育,并就法律问题为村民答疑解惑、提供咨询服务。区委党校党总支与泖港镇焦家村党总支结对,每年为村里的党员义务上党课,与党员群众一起探讨农民增收致富的途径,为村里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由此可见,结对共建为机关干部了解农村、亲近农民、服务农民打开了一扇窗,架起了一座桥,使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2.同心汇,汇聚服务力量

2009年,小昆山镇泾德村党支部成立“同心汇”工作站,以“同心同德,集智共汇”为宗旨,汇集党员群众力量,开展志愿者活动。村党支部选拔责任感强、有威望、诚实守信、重视集体荣誉、热心公益的15位党员组成志愿者队伍,变行政管理为群众劝导,把村民分散的诉求用一个声音向上反映,发挥基层不安定因素的侦察兵、民间纠纷中的和事佬、突发性事件中的信息特快员的积极作用,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将和谐构建在信任之中,将群众团结在共建家园之上,凝聚起服务群众的强大力量。

3.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

近年来,泖港镇把完善服务、让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夯实网络框架、统一工作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落实岗位职责、反应速度敏捷”为工作思路,将全镇划为108个片区,将社会治理网格同党组织设置有效对接,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组织、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并通过“一村三建(建立村居两委班子、社区工作站、片区管理员三级服务网络)、一片三定”(每个片长将自己住所定为办公场所,定民情信箱和留言板为办公设施,定开例会、定期汇报等规章制度),一员三抓(将片长职责细化分解为八大类142项,抓职责、抓培训、抓考核),使党员联系群众责任制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以网格为基础,调整基层党小组的设置,把同一网格内的联户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实行“网格服务团队+党小组”联户方式,畅通群众需求信息,对群众的服务更加精细化,把基层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有效延伸到最末端、覆盖到全社会,实现了联系群众工作的网状化、普遍化、制度化以及工作责任的固定化。

4.二进二服务,服务显特色

为了进一步深化组团式服务群众工作,增加服务的辐射范围和持久动力,近年来,新浜镇党委根据本镇实际,建立健全了“二进二服务”工作载体,要求全镇基层党组织以块区为单位,以团队骨干为力量,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企业,服务经济发展;进农户,服务社会民生。通过面对面、零距离的走访,初步找到了一条整合各方资源、服务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符合本镇特点,有地方特色的服务群众工作新路。镇党委对全镇范围内13个村居,13570户家庭及200余家企业进行调摸、研究,结合区域特点、行业特点,划分成67个自然区,镇党政班子成员、机关党员、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负责,每月开展不少于一次的走访,了解一线动态,有侧重、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使服务更有特色,更具成效。

(二)经验与启示

松江区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来,各类资源有效整合,党组织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基层党组织成为群众的坚强“主心骨”,党员干部成为群众的贴心“服务员”。

1.探索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新路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体现。在“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新形势下,我们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前进的任务非常艰巨。松江区基层党组织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核心任务,探索形成强基固本、服务为民的党建模式,资源下沉、民生优先的服务体制,制度化、经常化的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民意导向、群众主体的考评体系,有利于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增强服务群众的效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上加强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2.构建了以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模式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基础、难点、重心都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和干部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松江区基层党组织通过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围绕服务、联系、组织、引导、教育群众,整合社会资源与人力资源,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建立社会自我调节与基层群众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模式,较好地实现了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同频共振、融合发展。

3.提供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载体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围绕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创新载体,基层党的建设才有生命力和感召力。松江区通过结对共建、“同心汇”等载体,把服务群众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更好地服务群众创新组织设置,开展组织活动,健全工作制度,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他们身边、党员就在他们当中,基层党的建设在服务群众中深深扎根,在服务群众中体现了价值。

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思考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依靠一定的载体,才能收到成效,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恰恰为其提供了这样一个渠道。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基于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将这一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一路线内涵非常丰富,一切为了群众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体现和根本要求;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的根本工作方法,是对群众首创精神的尊重,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方法的具体运用。在党的七大上,群众路线被确定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传家宝,历代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群众路线,并结合所处的时代特点做出具体部署,党的十八大后更是在全党分两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

(二)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基层党组织身处一线,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最多、联系最紧密,最了解群众的疾苦和愿望,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因此,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强不强、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否落实,直接关系到党员群众对组织工作是满意。在当前形势下,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纷繁而复杂,任务也更艰巨,全党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赢得最牢固的群众基础。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牢记党的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凝聚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力量。

(三)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落脚点就是“群众”,这与群众路线的要义不谋而合,两者在价值认同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积极探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与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机结合。

1.强化服务观念。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要求基层党员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无私奉献的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公仆而非主人,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通过服务凝聚人心、赢得人心,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2.提升服务能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离不开基层一线的党员领导干部,他们的素质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党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因此要全面加强服务班子、服务队伍、服务作风建设。一是配强基层班子,为基层组织服务群众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是建强服务队伍。通过干部培训、党员教育、人才培训等途径,提升基层党员领导干部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如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逐步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三是转变服务作风。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建立作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把求真务实、依规行政、清正廉洁、赢得群众认可纳入考核范畴,促进干部“反四风”、转作风、树形象。

3.健全服务机制。健全的服务机制是保证服务型党组织正常运作、发挥作用的基础。建立完善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制度,建立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完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激励考核机制,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考核体系,把服务成效、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核心要素,建立健全双向融合机制,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活动,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服务型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6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把群众路线贯穿于基层组织建设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