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民用航空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文化产业化背景下的辽宁省儿童剧深度开发模式研究
梁莹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民用航空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在文化产业背景下,儿童剧需探求产业化整体发展。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儿童剧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儿童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辽宁省儿童剧的发展模式及文化产业开发前景。
辽宁省;文化产业 ;儿童剧;现状;开发模式
随着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速度减缓,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成为一大亮点。在文化产业背景下,文化产品除了本身的精神价值外,更被赋予了经济价值,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融合,成为文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思索的问题。儿童剧,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迅速。根据辽宁省文化厅官网演出数据考察,儿童剧演出在2011年-2014年间占到了全省演出信息的三分之一以上。表面看来,儿童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深入到具体的情况之中会发现儿童剧存在着创新力不足、缺少童真童趣、脱离现实儿童生活、偏离现代儿童审美、产业链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辽宁省是儿童剧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省份,是儿童文学发展的重要基地,在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对辽宁省儿童剧的深度开发模式进行研究,对儿童的教育发展有实际意义。
(一)辽宁省儿童剧剧团现状。辽宁省儿童剧创作剧团有辽宁省儿童艺术剧院、大连话剧团、鞍山艺术剧院、大连七色画儿童艺术剧院等。最有代表性的为辽宁省儿童艺术剧院,是继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之后建立的我国第三个专业儿童艺术剧院,贡献了《小铁脑壳遇队记》、《雪女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小红军》、《报童》、《人参娃娃》等经典剧目,有多部作品在全国获奖。辽宁省儿童剧院2014年上半年巡演剧目有《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安徒生》、《丑小鸭》、《西游后记》等,以改编经典童话故事居多,其中《西游后记》为原创作品。大连话剧团上演了梦幻儿童剧《小王子》等作品。大连七色画儿童艺术剧院推出的剧目有《兔子和枪》、《猫和老鼠》、大型卡通动漫音乐剧《白雪公主》等。鞍山艺术剧院与北京儿艺成立了儿童剧联盟,将北京儿艺的经典剧目引入鞍山市场,复排了儿艺的红色经典剧目《红孩子》、大型恐龙童话剧《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以及亲子互动系列剧《身体的秘密》等。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辽宁省的儿童剧创作团队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但创作团队缺少整体风格,不利于打造带有整体辽宁风格的儿童剧团,距产业化发展尚有距离。
(二)辽宁省儿童剧演出市场现状。辽宁省内一二线城市形成了以固定剧场为核心,向常态化演出发展的良性趋势。以沈阳为例,老北市剧场和辽宁大剧院小剧场作为常态化演出剧场,每个周末都有《新小红帽》、《小蝌蚪找妈妈》、《小兔乖乖》、《白雪公主》等剧的循环演出,中华剧场、鑫荷剧场、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鞍山文化艺术大厦小剧场等也定期上演经典儿童剧目。从票房来看,儿童剧演出的票价定位多元化,既有高价位门票,亦出售大量平价票,儿童剧由高消费向大众消费过渡,使儿童剧被更多家长、儿童认可。大量国内外儿童剧目进入辽宁演出市场,丰富了儿童剧的演出形式,以辽宁大剧院为例,2014年上演了深圳小橙堡艺术剧团的《铠甲勇士》、《熊出没》、韩国亲子音乐剧《猫》、《YooHoo带你环游世界》、上海樟树艺术剧院、东莞儿童艺术剧团的《小鬼当家》等剧目,儿童剧样式丰富,外省演出团体不断涌入辽宁市场,辽宁儿童剧很有市场消费潜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辽宁省多数城市在儿童剧方面仍处于空白阶段,专业儿童剧团数量稀少,全省不到10所专业演出单位,在辽宁省的县市地区,儿童剧演出极少。
(一)儿童剧创作人员紧缺。儿童剧创作比成人戏剧难度大,儿童剧创作者需要深入儿童生活,用儿童的视角看待世界,和儿童建立平等的关系。辽宁省的儿童剧创作团队创作人员数量少,缺少新生力量,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佟春光曾说:“剧本创作是现阶段儿童剧面临的最大问题,现在好的儿童剧编剧非常少,大部分好的编剧都改行写电视剧了。”儿童剧回收成本慢,市场回报不如成人剧目高,很多剧作家不愿意将精力放到儿童剧的创作上面。虽然有一些新兴剧团,如新创办的民办剧团在以儿童为本位努力创作作品,但剧团成立时间较短,作品的成熟性需要时间的检验,投入到儿童剧创作仍需要漫长的过程。儿童剧创作困难,一方面是由于电子媒体对传统的艺术形式的冲击,一方面则是儿童创作自身发展的瓶颈,进行儿童剧创作需要扎实的戏剧知识,了解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等相关知识,还要跟上儿童的审美需求。在消费社会的环境下,当代儿童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能够了解他们所需的、创作儿童喜欢的剧作的人员稀少。儿童剧创作还要考虑市场效益,市场化运作节奏快,剧团短时间内要实现经济效益,很难打造出精品儿童剧。
(二)儿童剧题材匮乏,缺少童真童趣。儿童剧创作者在进行儿童剧创作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对儿童的美育教育,跟上当代儿童的思想,了解当代儿童的心理特点;当前儿童剧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说教气息浓,儿童天真童趣不足的问题。儿童剧缺少好的题材,现实题材少、优秀原创少、幻想力不足。2014年全国原创剧目在上演全部剧目中只占到了11.6%,辽宁省内上演的儿童剧以改编童话剧居多,如《白雪公主》、《小红帽》、《三只小猪》等剧目被各个剧团多次采用。经典童话能吸引更多的观众,采用经典剧目是很多儿童剧团的保守发展策略。但名著改编如果永远都是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形式趋同,是难以吸引儿童的注意的,“低龄化”、“童话化”成为当前儿童剧创作一个值得关注的倾向。现代原创剧本涉及版权问题,改编成本高,很多儿童剧团不愿意涉猎现代畅销的童书题材,如何拓宽儿童剧的选材是当前儿童剧发展中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儿童剧演出团体有限。辽宁省儿童剧演出团体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专业的儿童演出剧团。第二类是省外的演出团体。省内儿童剧团多分布于省内一二线城市,这些剧团演出任务重,到辽宁城镇、乡村演出的机会极少。省外剧团的演出地点多选择在大连、沈阳等市场号召力强的城市。如何壮大儿童演出团体力量,普及儿童剧演出是当前儿童剧发展的一大问题。
(四)儿童剧衍生产品缺少整合。据统计,截至2011年末,我国12岁以下的儿童约有1.95亿人,所带来的教育、影视、动漫、演出、图书、日用品、医疗等产业规模约为1万亿元,而儿童剧演出的票房收入约为2.7亿元,市场规模相对有限。产业链发展是儿童剧产生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儿童剧在发展过程中,需增加和儿童文学、儿童电影、儿童动漫等的结合。国内发展延伸产品较成功的如《熊出没》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结合了儿童剧、大电影、玩具开发、主题公园等。辽宁省的儿童剧发展缺少总体统筹,儿童剧只是作为单独的戏剧推广,需要寻求共同发展的空间。
(一)加强剧本创作,体现作品的原创性。儿童剧创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剧本的质量,在辽宁省儿童剧的发展中,可结合辽宁省的儿童文学资源,多选取原创性作品进行改编,进一步促进辽宁省的对外宣传。辽宁省是儿童文学高产省份,既有被称为辽宁作家群的儿童文学作家,又有春风文艺出版社、新少年杂志等多家儿童文学作品出版机构,儿童文学作品在全国多次获奖,儿童剧团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结合,有利于儿童文学的推广,拓宽儿童剧的题材。
应结合当前时代热点,推出有辽宁特色的儿童剧,打造辽宁省的文化宣传名片。辽宁省有锡伯族、满族、朝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以少数民族的神话传说等为题材进行儿童剧创作会让当前城市儿童感受到更多的民族色彩。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要拓宽思路,鼓励不同类型的创作者进行儿童剧创作,可利用当前多媒体及互联网等多种交流工具,举行儿童剧本创作大赛及研讨,让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到儿童剧创作中。现代社会很多父母会采取记录的方式记录儿童的成长过程,可借用网络征集成长故事,互联网中的博客、社区、微信朋友圈等均可作为儿童剧创作的写作平台。
(二)让儿童剧回归儿童本位,鼓励多种儿童剧形式。
让儿童写儿童,让儿童自己参演,真正展现儿童剧的意义。儿童剧对儿童有教育意义,让儿童表演儿童剧可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心理素质。辽宁省有多家儿童表演培训机构,如各区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幼儿园、中小学等均有儿童剧表演的相关活动,这些机构的儿童剧演出规模较小,更多是让儿童通过表演得到锻炼,缺少经典剧目及品牌效应,未来的儿童剧发展需要将这些机构进行整合,形成儿童表演的规模化,建设儿童剧表演基地,打造有各个机构自身特色的演出团队,推出儿童演出的经典儿童剧,辽宁省需制定大的儿童剧发展规划,只有在整合资源后寻求整体发展,才能迅速提升儿童剧的质量。
(三)加大儿童剧投入,打造精品剧目。儿童剧的发展,除了要紧随市场机制,还需要把握戏剧自身的创作和生产规律,按艺术创作和生产规律去操作和运行,不要一味地迎合市场而改变儿童剧的本来面目。儿童剧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深耕细磨,并要体现自身特色。譬如在儿童亲子音乐剧制作过程中,核心是其中的音乐创作,欢快的节奏、和情节相匹配的音乐十分重要。童话剧制作要求故事美好,要反映儿童本真,要给孩子幻想和超脱现实生活的美好。如果是现实题材的儿童剧,需要和当前儿童的生活结合,世界一体化、电子化等元素都可以体现。儿童剧形式多样,音乐光影剧、人偶童话剧、游戏互动剧、魔幻音乐剧等国外流行的儿童剧形式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方式。
(四)提升舞美艺术,丰富传播形式。儿童剧舞台美术需要深入开发。辽宁省可以依托鲁迅美术学院等艺术类院校,进行校企联合,让艺术院校的学生有实习的空间,又提升了儿童剧的舞台呈现力。儿童剧演出形式可以借助电影、电视、动漫等多种艺术元素,实现多元化推广。在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和多所小学建立了戏剧表演基地,将戏剧引入课堂,辽宁省在戏剧推广的过程中,可借鉴北京的成功经验,依靠我省多所艺术机构和艺术院校,普及儿童剧知识,缩小各个城市间的儿童剧差距。
儿童剧经典剧目的打造,需要剧作家、导演、演员、舞台美术、营销团队等多方面的配合,只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良性循环,才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好的儿童剧是照亮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明灯,引导儿童认识到人生的真善美。辽宁省儿童剧的发展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以及省内儿童剧同仁的协同合作,在共同发展文化产业背景下,提高儿童剧创作质量,规范儿童剧演出市场,拉近城乡儿童剧发展的差距,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会看到辽宁省的儿童剧在全国及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1]管宁.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台湾经验[J].艺术百家,2011(5).
[2]成萌.要么蹲下,要么上树[J].新世纪剧坛,2013(8).
[3]张露.从《天线宝宝》看我国未来儿童剧的成功[J].新闻世界,2013(8).
[4]陈晴.浅析当代中国儿童剧发展及其策略[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5]朱丹.儿童剧原创乏力探析[J].湖南教育,2013(8).
[6]陈迎宪.播种春天,放飞理想[J].艺术评论,2013(8).
[7]周予援.儿童剧莫要完全市场化[J].音乐生活,2006(6).
[8]刘艳卉.论中国儿童剧演出团体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中国儿童文化,2008(2).
J824
A
1007-0125(2015)02-0013-02
梁莹(1982-),女,汉族,辽宁海城人,文学硕士,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民用航空学院表演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戏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