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营造全民创业社会环境的思考

2015-03-29 15:14李精华高前前赵以实
大庆社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营造全民环境

李精华,高前前,赵以实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全民创业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所谓社会环境,是指同社会主体发生联系的外部世界,是主体之外的一切事物,即客体之和。社会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环境包括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体系,而狭义的社会环境是剥离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之外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学研究范畴的概念。本研究的着眼点是狭义的社会环境,是与营造全民创业创新有关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亲朋群体、学校、工作单位、社区、文化和大众传媒等。创新创业活动是人的行为,而个人的行为取决于社会,社会环境制约和影响着人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着人的发展。[1]

一、当前影响营造全民创业社会环境的瓶颈因素

首先,从区域文化视角看,东北地区城市的创业氛围不浓,社会整体的创业热情不高。从一项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创业指数(每万人拥有新创私营企业的数量)分别为7.29、3.41和 3.22,远低于北京(107.61)、上海(63.43)、浙江(31.89)等发达省市,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2)。[2]联系到东北三省201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排名全国倒数几位,不难发现,没有创新创业活力的地区出现经济下行压力时的脆弱性。东北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不足与地区文化存在密切关系。在社会文化维度,有不确定性规避的因素,即全社会愿意接受不确定性的程度,或者是否愿意冒险。东北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大庆精神为代表的“集体主义创业文化”,与南方沿海城市相比,普遍存在追求稳定、排斥冒险的就业观念。[2]社会成员市场经济意识不强。

其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缺失。一是表现在家庭教育的保守性,虽然重视子女的素质提高,但还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唯分数论。家庭缺少对子女创业知识的教育、创新习惯的培养、创业精神的塑造。中国孩子的创新创造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家庭的教育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家庭没有使用创新方法教育出的子女,也会缺少创新创业的能力,工作学习显得趋于保守。二是表现在全民创业教育培训的不足。不管是城市下岗职工、农村待业青年,还是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远远不够。政府作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服务主体,有义务对有创业意愿的群众安排创业教育。大学开设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较少,缺少了教育引导和鼓励,使一部分有创业意愿的社会成员,由于受创业能力的限制,逐渐失去了创业的动力。

其三,大众媒体的舆论宣传不到位。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大众媒体的宣传。政府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通过媒体宣传,全民才能够获知,并得到创业支持,坚定创业决心。创新创业社会氛围的形成,舆论引导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在全社会的创业舆论宣传方面存在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氛围不浓的问题。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为电视、互联网、报纸和户外广告等。当前的电视节目注重娱乐化而创新创业教育的节目较少;互联网具有便捷性与及时性的特点,但复杂的网络环境没有系统性的创业教育。此外,政府在城市户外广告和报纸上的宣传投入不多,创业创新环境营造力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能够遏制社会成员保守、知足、追求稳定、安于现状思维的盛行。大众传媒营造的创新创业舆论氛围,能够提振社会的活力与信心。

二、营造有益于全民创业社会环境的对策建议

1.家庭环境作为社会环境的子系统,要在全民创业创新社会环境营造上发挥基础性作用。家庭环境包括家庭软环境和硬环境,软环境主要是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和控制性十个因子。家庭硬环境主要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来源、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和父母职业类型等状况。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硬环境与大学生创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家庭软环境与大学生创业能力之间存在相关,家庭亲密性、情感表达、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矛盾性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各维度呈负相关。[3]因此,要重视家庭教育,营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传统的家庭环境。创新创业型的家庭环境营造,在儿童和未成年阶段,父母从简单的、常见的现象入手,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独立性和创新性思维。对于成年人的创业,家庭要有和睦、民主的氛围,为家庭成员创业提供良好的后盾支持。

2.搭建平台,发挥创业群体的引领带头作用。社会成员所处的群体环境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成员固有群体(圈子)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政府、社团引导创业者组建新的创业组织,形成一个创业者群体,通过群体的交流互动,碰撞出群体成员的创业激情。作为政府、协会、社团等组织,应当重视城市创业群体的建立,通过成百上千个活跃的创新创业群体的带动作用,营造全民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当前,要大力推广众创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众创空间能够为创业者整合资源,提供良好的社交空间;创业咖啡通过整合本地资源,为早期创业者搭建一站式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通过新型的创业支持平台,创新创业者能够有更多的互动与交流,对于创业成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能够极大地带动当地创业活力和创业服务水平。

3.注重学校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进一步扩大社会创业培训的规模。教育是塑造人格与培养能力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学校教育,对一个人价值观和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营造,离不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支持。针对当前教育中存在创新创业缺乏,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学校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调查研究表明,学校的创业教育在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上效果不显著,反而学校的创业教育在塑造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进取心和创造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因此,有学者建议学校创业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求大学生毕业就创办企业,而是将创业教育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即培养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4]二是进一步扩大社会创业培训。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都已经出台创业培训计划,并有所实施。但是,应当适度扩大培训规模,做好培训宣传工作,使更多的社会成员参与到政府实施的创业培训中来。通过创业培训,能够增加全社会的创业氛围,创办更多的小微企业。

4.社会成员的工作单位在营造全民创业创新方面应当有所作为。工作单位作为个人日常工作生活时间最多的场所,在塑造员工创业精神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能够为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建设做出贡献。社会成员在工作单位能够获得技术、经验、人脉资源等,工作单位的包容性和创业文化也能够使职工得到创业的熏陶。例如:海尔集团、万科集团鼓励员工创业,不但拿出专项资金支持员工创业,也为创业者保留职位,即使创业失败,员工依然可以回公司工作。由此类比,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也应当在营造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中有所作为,为企业员工提供优惠的创业政策,营造更加包容的创业环境。

5.大众媒体进一步做好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舆论宣传工作。大众媒体主要有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等,也包括城市道路广告、楼宇广告、公共场所广告等形式,在创新创业舆论宣传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新闻媒体在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上,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教育引导、交流经验、树立典型等手段,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舆论,形成讲道德、重诚信、遵循法治、遵守契约的社会文化氛围,让全民创业万众创新形成百舸争流、奋发有为的改革开放新局面和经济社会新气象。二是大众媒体要做好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宣传,包括创业税费减免政策、信贷优惠政策、创业补贴政策、创业培训计划等。政府和其他机构出台的创业优惠政策,是全体社会成员共有的信息,要避免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媒体对创业优惠政策的宣传,使全体社会成员能够了解这些优惠政策,进而产生创业的想法。总之,通过大众媒体的创新创业宣传,营造出宽容失败、勇于开拓的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竞相支持创新创业的生动局面。

6.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在全民创业创新环境的营造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尤其要重视文化环境的地域性。学者吴凌菲、吴泗宗提出的在创业过程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的文化要素,培育适宜的创业环境,将文化环境的构成维度嵌入到DDEE的创业过程模型中,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针对东北省份的区域性特点,要重点培育以下社会文化环境:一是敢于冒险、勇于创业的市场经济文化;二是鼓励个人努力和倡导公平竞争的权力观和社会地位观,而不是通过个人出身和享有特权而参与竞争的社会风气;三是鼓励人们形成既注重生活质量,又关注自我实现的生活观,而不是安于现状、追求低级趣味的生活观。此外,要重点营造具有东北特色的文化环境,即以大庆精神、闯关东精神为代表的创业观。2015年3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吉林经济时提出了东北人要重新树立起闯关东精神。由此,建议政府在创新创业文化营造上,鼓励新闻媒体制作更多的与闯关东精神相契合的优秀剧目,以重塑人民的创业精神。大庆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但目前对大庆精神缺乏运用时代话语的阐释,对新时代的新青年尤其是没有经历大庆创业经历的80、90后群体,更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要突出大庆精神在企业创业中的教育,而不是概而全的城市精神名片。

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建设,不能够一蹴而就,急于求成,要坚持以下营造原则:一是社会环境的相对稳定性,要充分利用理论与文化的冲击作用,为旧有社会环境的改变和新社会环境的形成,建立稳固的基础,要彻底改变社会成员的思维模式。二是社会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具有相对开放性,因此,可以通过教育引导转变社会环境。三是社会环境的渗透性,要求在营造方法上注重潜移默化,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运动式地进行,不能寄希望于通过轰轰烈烈的舆论宣传和部分思想观念的转变就建成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

[1]库少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第2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

[2]吴凌菲,吴泗宗.文化环境与创业过程的关系[J].经济管理,2007,(13).

[3]汪玉敏.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4]高桂娟,苏阳.学校教育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

猜你喜欢
营造全民环境
全民·爱·阅读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