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力伟
(政协大庆市委员会,黑龙江 大庆 163000)
2005年1月1日,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公安部、省委的改革精神,在省公安厅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大庆公安改革正式启动。10年来,按照警力无增长改善的既定方向,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妥善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面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在全国公安系统产生积极影响,实践效果越来越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明确批示:“大庆市公安警务改革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黑龙江省主管领导和省厅党委做出“全省公安学大庆”号召。
2005年以前,面对传统体制造成的警力不足、运转不畅、效率不高、保障不力等诸多问题,大庆公安曾分别在1996年、1998年、2002年三次推行机构改革,但因未触及体制病灶,效果不明显。至改革前的2004年,70个派出所仅占市区总警力的28%,很多都是零经费。在这样的基础上,仅仅用10年时间,通过2005年扁平化改革,2009年后的应急指挥改革、“大国保”改革、“全警管交通”“全警管消防”“全警管外事”等“1+5”系列改革,彻底转变了条块分割、反应迟钝、活力不足、基层“弱苦穷”的状态。一是多快好省的改善了警力。通过减层级、并机构,特别是“二人一组,三组一队”的科学配置,基层执法警力同比增长105%,并始终保持了90%的比例。通过改革突破编制节余的限制,率先实现队伍满编运行。10年共招录新警906人,是录警最多、专业最丰富、补充最及时、调配最合理的历史时期,队伍数量、质量得到双向充实。二是基层经费成倍增加。改革中,将分局作为一级预算单位,直接对口市财政,独立设置账户,自主管理财务,彻底解决基层经费截留问题,警均实际支出达到改革前的3倍。这一财务制度得到公安部、省审计厅、公安厅的高度评价。三是法定性越来越强。改革后的2007年,国务院颁布新的《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废止了《公安派出所管理条例》,对大庆设立分局、撤销派出所的体制确认,几乎达到“量身定制”的效果。省编办率先批准大庆公安“三定”方案,从法律层面给予了固定。四是政策性越来越强。精准对应了四中全会“减少层级、整合队伍、综合执法、提高效率”的改革要求,而且探索出了实践路径和成型做法,成为研究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范例。正是三中、四中全会释放的信息,可以更加坚信改革是成功的,现行体制是科学的,完全适应当前和今后全面深化改革要求,表现出蓬勃而持久的生命力。
打击是带动防范、促进管理、捍卫秩序的首要举措,但改革前,负责打击的刑警只占总警力的11%,力量不足,效率不高。2004年上半年,大庆曾因“侦破命案”全省倒数第一被省厅要求做检讨。改革后,刑警比例由11%翻番增至29.6%,同时依靠扁平化的反应速度,依靠市局专业化、分局综合性的互补优势,先于全国推行命案统侦、统勘、统诉,率先实现“六侦同步上案”,以立竿见影的打击效能拉动了整体工作。一是打击效果明显提升。改革第一年,全市破案绝对数就同比增加43.1%;10年平均抓获犯罪嫌疑人比2004年增加50.0%,诉教数增加38.1%,最高年份双双超过80%;破获超千万元经济案件63起,过亿元案件14起,实现两个“零突破”;打击毒品犯罪开创直捣加工地等先河,近3年的破案数、抓获嫌犯数,分别是改革前3年的2倍和4.6倍,缴获冰毒数量是以前的数百倍。二是侦破命案明显提升。改革前的2000-2003年,命案破案率仅为75%,年均未破命案38起,2004年下半年采取超常举措,仍有12起未破。改革10年间,命案破案率增至96.6%,提高21.6个百分点,2012年历史性实现命案全破。改革10年中,累计仅有23起命案未破,比改革前一年的积案还少34%。借助刑警抓逃逸的“全警管交通”体制,肇事亡人逃逸案件破案率,由改革前的70%跃升至97%。三是执法质量明显提升。改革后,虽然破案数量大幅增长,但执法质量不降反升。改革第一年的2005年,全省执法质量考核评议中,24个分县局仅有6家优秀,还有3家不达标;2006年,全部达标;2007年后全部优秀;2010年、2012年蝉联全国公安执法示范单位,全国仅有3家。四是整体工作明显提升。改革前的2004年,虽也在全省考评中排名第一,但仅仅是微弱优势。改革后,不但连续排名第一,而且优势很大。10年中,在每年30个左右的单项评比中,年均拿到19个第一,最差的单项是2个第五。
改革前,大庆一直流传“血洗龙南、回家过年”“要想富抢让胡路”“要想死得快,买个毛朝外”的顺口溜,出租车司机早早收工,倒班职工结伙出行,广大民警虽然也付出巨大努力,但效果并不理想。如今这一切早已成为历史,改革让社会治安步入一年好于一年的良性循环。一是八类案件“十连降”。由2004年的3102起,逐年减少到2014年的505起,下降83.7%。二是“两抢”案件“十连降”。由2004年的2081起,逐年减少到2014年的147起,下降94.4%。三是命案下降超过七成。由改革前年均157起,减少到近年来的三四十起。四是扒窃案件下降超过九成。主要商业场所和公交车扒窃掏兜案件,由2004年的3287起,下降到目前的百起左右。五是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创新高。刚刚改革的2005年1月,在提前实施200名警力下基层、百日会战大巡逻、集中侦破命案等非常措施下,城调队调查的群众安全感虽明显提升,但也仅为91.7%,对公安工作满意度也仅为89.3%。至改革“第一个五年”结束,这“两项数据”均突破96%;2010年以后,始终稳定在98%以上。无论问卷调查、警民座谈,还是记者多次暗访,几乎听不到治安不好的报怨。
改革中的2005至2014年,大庆GDP由1250亿元增长到4000亿元,建成区面积大幅扩张,市民出行、出境消费水平迅速增长,党委政府和社会群众对安全、畅通、便捷的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依靠深化改革建立的“全警管安全”体制,在不增机构、不增编制、不增人员的情况下,保证了城市安全,满足了群众管理服务新要求。一是查处行政案件增长22倍。2004年,全市查处治安案件仅有16688起,查处行政案件总量不足4万起。2010年深化交通、消防改革后,年均查处行政案件88万起,是以前的22倍,对各种违法和边缘行为做到了查处到位,教育到位,大庆有名的街区、娱乐场所、横行霸道人员销声匿迹。二是交通亡人不增反降。改革10年间,大庆机动车保有量由11.9万辆,增至51.4万辆,增长3.3倍(另外还有不以机动车统计的农用车、摩托车、电动车增加25万辆);驾驶人总量由33万人,增至54万人,增长63.6%;公路总里程由1.3万公里,增至2.3万公里,增长76.9%。但得益于“全警管交通”改革,全市可以管交通的队伍,由以前的400多名交警拓展到4000多人的全警,抵消了迅速增长的交通压力,通过尸检报告的数据核对,交通亡人由2004年的495人,降到2013年的314人、2014年的340人。三是火灾亡人不增反降。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消防压力最大、事故隐患最多、救援任务最重的城市,改革10年间,大庆没有发生有公安机关责任的较大火灾事故,亡人由2004年的11人,减少到近年的2到4人。这种反差主要得益于两项重大改革:第一,是“全警管消防”改革,使全市可以管消防警力增长17倍,最大限度解决了“防”的问题。第二,是现役消防进驻后,坚决保留了职业消防和企业消防,构建了现役、公安、石油、石化消防密切配合的多元化“大消防”格局。大庆几十年培养的油化专业消防人员、灭火经验得到完整保留,与现役指战员素质好、集结快形成了优势互补,完全符合国务院后来提出的多元化消防队伍建设方向。公安部评价“大庆是全国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的典范”,明确提出“推广大庆全警消防作法”。四是彻底解决了办证难问题。实施“全警管外事”,将市局出入境管理业务下放分局,办证地点由原来1个增至19个,标志大庆的公安分局成为全国职权最丰富的综合执法实体,大庆民警成为对应群众事小、事多、事杂特点的“多功能警察”。外事改革第二天,办事群众就编出顺口溜:“以前复印收费,照相排队,办证太费劲儿;现在复印不收费,照相不排队,办证挺得劲儿。”
作为全国最大陆上油田,涉油案件历来是影响大庆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受改革前的体制限制,涉油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在国家六部委每年油气田整治行动中,大庆无一例外都是重点整治地区。改革构建了以油田分局为尖刀的“全警打油”新格局,确立了“惩大教小、截源打伞”新原则,打出了“一年一场大仗”新方向。10年中,先后出兵6省(市)23市,横扫黄河以北,决战决胜打下了大庆“2007.02.06”、哈尔滨“2009.05.25”、绥化“2011.02.16”、齐齐哈尔“2011.11.05”、辽宁盘锦“2012.05.10”、内蒙古通辽“2013.03.30”、河北沧州“2013.04.28”等“七大战役”,累计行程5000多公里,集中用警1400余人次,缴获返还大庆原油25000吨。“七大战役”打出了大庆警察声威。此后,不用市局统一组织,分县局层面已经形成随时发现、随时打击的良好局面。2014年,多个分县局又先后在吉林松源、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打掉数个犯罪集团。以“七大战役”为龙头,10年中,总计破获涉油案件38720起,抓获涉油犯罪人员16688人,分别是改革前2.2倍和2.9倍;开井放油案件由日均开井三四十井次降至几井次的最低水平,天然气配送率由从前70%多增至99%的历史峰值。10年中,共为油田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42亿元,累计收缴原油5.42万吨,直接支援了大庆油田持续稳产4000万吨战略任务的完成。2007年,大庆油田开始退出重点整治行列,目前被中石油评价为“全国治安秩序最好的油田”。
改革前,因保障体制问题、管理使用问题,外界认为“钱厚”的大庆,公安基础建设水平并不高,有的还很脆弱。按照“零成本”原则,改革之初,20个分局大多没有条件集中办公,分散在改革前的135处场所,其中,租借46处,警均使用面积不到10平方米。31个农村派出所,租借房屋22个,危房4个,条件极为艰苦。市局部门的大量专业用房都未达到部颁标准,信息化建设一直徘徊在起步阶段,很多单位还遗留了外债。改革后,减少内耗的保障体制、开源节流的使用机制、量入为出的管理理念,使基础建设一年一个新变化,年年都有新进步,基本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新”的“创一流”目标。一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按照“办公要简朴、装备要实用、特警要从优、不留后遗症”的建设理念,清了外债,没欠新账,共为分局解决办公用房2.68万平方米,警均办公面积由10平方米增至34平方米,增长3倍多。市局新增技术用房3.01万平方米,随着2015年最后一批项目峻工,市局各部门年内确保全部达到部颁标准。为四县新建和改扩建农村派出所26个,市区监管场所硬件也将全面提档升级。全市58个执法办案区全部达到公安部标准,全省唯一。二是警用装备全面更新。固定资产总额达到12.12亿元,是2004年3.79亿元3.2倍;警用装备达到10.1万件(套),计算机警均1.8台,执法车辆平均2人一台,装备种类、实用功能、配置程度接近全国先进水平。三是通讯技术全国最好。用不高的成本,在全国首个建成部颁标准的350兆PDT数字通讯系统,公安部评价“具有划时代、里程碑式的意义”,为指挥调度、动态勤务、快速反应提供了直接支撑。特别是通过自主开发的警车轨迹回放、对讲机定位捆绑等模块,为队伍管理、提高效率做到了坚强保障。四是信息化步入全国一流。坚持“支持科技无上限”,强力推进信息化“二次革命”,通过资金倾斜、人才倾斜和集中发力等超常举措,先后获得自主知识产权11项,建成模式独特、功能先进的国保、技侦、情报、网安、治安、经侦、交通、消防、视频侦察等16个专业研判中心,警用地理信息技术填补全国公安系统一等奖的空白,司法物证鉴定首个通过国家认定。信息化在追赶中完成了从仿照借鉴到自主研发,从基础建设向专业信息化的“两个转型”,整体水平迈入全国一流。回顾10年,改革解决了办公用房、技术用房、警用装备、保障体制、科技建设投入机制等绝大多数基础性问题,今后发展已经没有了制约性障碍。
改革前,省委先进性教育督察组到大庆检查时,明确向市委组织部门反馈,称离退休老干部对公安机关买官卖官反响强烈,市委组织部领导要求市公安局党委认真查处,公安队伍整体上社会评价不高。10年来,我们用改革考验干部,用改革锻炼培养干部,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好。一是大量用人但没有不良反映。坚持“敬业精神强,人品素质好,能力水平高”的用人导向,市局党委“不要、不收、不理”,监督民警“不找、不请、不送”,10 年累计交流调整干部2469人次,社会平静、内部信服。二是严格管理促进了退出机制。基层实战化、干部实战化、警队标准化的改革,不养闲人、懒人,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现象明显减少。10年间,先后有50多名长期不上班或不适应岗位要求的民警,主动选择调离或退出。全警对改革拥护率接近100%。三是教育训练保障了能力提升。为保证改革目标实现,配套实施队伍训练体系革新,将原来企业管理、学历教育、基础老旧的大庆警校,建成全警培训、全省示范、全国先进的教育训练基地。建立干部集体培训、全警每年轮训制度,满足了改革对警察能力的更高要求,无论每次改革动作多大,队伍与社会都没有产生排斥与质疑。四是警民和谐度越来越高。从2004年下半年酝酿改革开始,提出并努力践行对群众“忠心、公心、虚心、爱心、诚心、热心、细心、耐心、恒心”的“九心”承诺,连续11年坚持“周三接访”,连续11年坚持“警民座谈”,连续11年坚持冬季全警大巡逻的“百日会战”,连续7年坚持“五进七讲”向人民报告,连续6年坚持“人性化执法”,对群众诉求永不放弃。警民和谐程度达到98.8%。
与以往不同,改革10年的每一点变化和进步,都尽可能不向上级伸手去要,努力改革体制、盘活存量、内部挖潜。以改革第一年为例,编制一名未增,且在2007年编制整顿后,由5522名减至5058名。经费一分未增,在财政上划中反而减少2300万元,借助改革形成的节约机制,工作未受影响。警察一人未增,但一线执法警力却净增105%,按当时警力换算,相当于一线增警1116名,而且没有多花财政一分钱,否则政府每年将增加几千万甚至过亿元负担。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庆执法一线全是正式民警,没有一名非警务人员,既节约了政府额外投入,也杜绝了由于执法失误对公安和政府形象的破坏。这种低成本或零成本的改革方式,得到全国公安机关和社会研究机构的关注,先后有200余个公安团体来大庆考察改革,有的来过多次,有的已借鉴实施。2010年,中编办转发了大庆公安改革经验,公安部指定我们在全国政治部主任培训班上汇报改革作法,并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学习借鉴。外界开始悄然兴起“大庆模式”“大庆经验”的提法,被称作“国内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公安改革范例”,成为大庆社会治理创新、黑龙江公安体制改革的一张名片。
长期并自觉承认与沿海的巨大差距,凡到南方公安考察,必称“学习先进地区”。通过改革10年不懈努力,明显转变了这种思维定式,不再迷信经济发达地区,不再坐等公安部推广政策,并屡屡让南方把学习目光投向大庆。特警突击队、命案统侦统勘统诉,早于南方,早于全国。“居住证”首创采集十指指纹和DNA做法,让先行城市回过头来学习观摩。独树一帜的“一种体制、五大支撑”应急指挥体系,被国家应急小组的专家评为全国顶级,广州市公安局总工程师两次带队来庆交流。监控系统开始就摒弃南方“市场化”动作方式,实施建、管、用一体化的“产权自主”模式,三次在公安部组织的全国会议上介绍经验。警察心理训练起步晚,但建成全国唯一先进室内综合训练馆,吸引上海市公安局在省际交流中主动调整到大庆培训。监管场所硬件水平不高,但管理经验吸引苏州市公安局两批整建制到大庆参观。特别是取消协警的改革,不但走在全国前面,走在了规范行政执法主体的政策前面,更走在了辅警最多、尾大难掉的经济发达地区前面,其深远影响将不逊于公安改革。回顾这十年,正是依靠改革积累的体制自信、机制自信、能力自信,坚定提出以“科学化、法制化、人性化、信息化、优质化、社会化”为方向,以公安文化建设为动力的“6+1”大庆现代警务之路。
回顾过去不平凡的10年,改革所以能够实现“从路径依赖到弯道超越”,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在改革实践中不断积累、提炼反思,并勇于坚持了“六条基本经验”,
第一条:铁人精神是永远旗帜。2004年8月,当改革尚处于论证阶段,首先做出一项比改革本身更重要的决定,即提出“铁人精神——大庆公安永远的旗帜”。10年来,高举这面旗帜,创造条件启动了公安改革,并从中不断寻找突破、汲取力量,相继提炼了“忠诚、奉献、务实、创新”的大庆公安精神;建立了“责任、效率、质量、荣誉”的岗位理念;树立了“人人是服务窗口,人人是公安形象,人人是联系纽带,人人是群众希望”的总要求。继而确立了“法律至上、服务为本、三老四严、公平公正、文明规范、正直诚信、团队如家”大庆公安核心价值观,解决了观念转变这一至关重要、决定成败的根本问题。铁人精神这面伟大旗帜,为我们发掘了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逢山开道,遇水搭桥,不再畏惧持续深化改革的任何艰难险阻。
第二条:真心为民不遗余力。改革意味重建,思路决定出路。回顾这10年,公安改革很多举措没有先例,也一时难找规范依据。破冰先试的底气,是看准了群众急需,对老百姓有利。2005年减层改革,领导机关希望新机构能叫派出所,但我们认为群众看的不是牌子,而是基层单位的实战功能,所以坚决选择了分局,保证了功能拓展性,为此减少了很多麻烦。连续的综合执法改革也是这样,因为每步都冲着老百姓期盼,很容易得到支持,其他改革遇到的难题,在大庆都没有成为问题。这让我们确认,只要把真心为民作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不论改革步子多大,方向都不会错,实践都不会偏。
第三条:实事求是一以贯之。弘扬铁人“有红旗就扛”的精神,更严守“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的告诫,纠正“立案不实”不怕丢荣誉,实行“抽签迎检”不树典型,坚决不搞锦标主义。10年来,在别人琢磨口号时,我们开始研究数据;别人开始关注数据时,我们转向研究安全感和满意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领先一步。10年来,我们坚持创新是改革,巩固也是改革。深化市局国保、交通、消防、外事改革,下放职能时坚决不单设机构;消防队伍建设,坚持走多元化道路,现在证明都是正确而合乎实际的。回想这10年,改革所以波澜不惊,与矛盾面前不回避、成绩面前不保守、外人面前不作秀有很大关系,始终保持锐意改革劲头,衡量自身承受能力,考虑社会接受程度,把握政策释放空间。实事求是,是大庆公安改革最宝贵经验之一。
第四条:公平待警风清气正。把所有民警看成兄弟姐妹,一视同仁。坚持政治公平,针对行业性的压职压级问题,创新警队建制,在法律框架内为民警争取正常干部待遇。坚持机会公平,不看权、不看钱、不看关系,坚决把位置留给敬业干部、年轻骨干、技术标兵,清正了风气,也保护了干部。坚持待遇公平,创立救助基金,表彰优秀警嫂,培训民警子女,抚养英烈后代,让民警付出尽可能得到回报。坚持纪律公平,对的就支持,错的就批评,不牺牲民警正当权益,不包庇违法违纪问题,10年查处违法违纪案件49起63人,开除9人。未因队伍和风气问题,给事业发展造成阻挠和影响。
第五条:改革创新永不停步。10年改革让人们认识到,长期存在的问题必须用改革解决,而且是迎刃而解、事半功倍。“顽疾”就是原有体制解决不了,还一直去走老路造成的。回首这10年,扪心自问,如果不改革,如果不持续深化改革,一切都是常规抓法或就此停滞,能不能取得如此的成绩?结论必然是否定的。变化肯定会有,但绝不会这么大。交通管理效果所以逆势增长,没有2005、2010、2014年的三次改革,是难以想象的。无论外界评价有多好,都没有故步自封、懈怠自满。坚信守旧是没有出路的。
第六条:文化建设是不竭动力。2005年改革后,预期3到5年的体制优势所以没有消失,现在看,是改革树立的警务理念、管理方式、标准原则、创新意识,已经悄然渗透到了广大干警头脑当中。比如,要求干部做到“重公义、守规矩、节私欲、讲团结、多学习、强责任”的“六个坚持”,要求全警自省的“精神什么状态、工作什么劲头、结交什么朋友、办理什么事情、业余什么爱好、出入什么场合、生活什么标准”的“七个方面”,继而产生无形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推动力,最终汇成了现在的“思想文化、行为文化、科技文化、专业文化、管理文化、警营文化”等“六个文化”。因而,文化建设作为“6+1”的重要组成,不是盲目设定,不是应景之举,而是实践已经见到的明显效果,是改革得以持续进步的内因所在,也是支撑今后发展的根本动力。
过去不平凡的10年,改革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丰硕成果,归功于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全体市民的殷切希望与坚定支持;特别归功于全体公安干警的不懈努力和拼搏奉献,使改革第一个10年任务得以全面完成。虽然如此,更应冷静认为改革远未尽善尽美,仍需一如既往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初始心态。从2014年初开始,大庆公安已经确立“健全、完善、深化”的持续改革主题,着手考虑新型公安体制与新型社区管理的对接双赢问题,逐步研究公安警种的专业信息化问题,研究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手段提升问题,沿着所选择的现代警务之路坚定前行,在深化改革的第二个10年里,为大庆300万群众安居乐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