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李 听
(鄂州职业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鄂州 436000)
摘要:城市社区的治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重要的民生问题。随着现实社会发展的日益复杂,城市社区管理十分重要,但在和谐社会背景下,现存城市社会管理体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关策略,进行创新管理。
关键词:和谐社会;城市社区;体制创新
doi:10.3969/j.issn.1674-6341.2015.05.021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5-05-11
作者简介:李听(1980—),女,河南驻马店人,法学硕士,讲师。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但是在社区管理方面,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措施对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针对社区的实际情况,对管理方式进行全面创新。在新形势下,现行城市社会社区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社区自治的需要,要建设和谐社区,就必须做好创新,转变政府的职能以及管理方式,规范好政府以及社区权责利关系,完善社区管理体系。
1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1.1社区管理体制表现为压力型管理体制
我国相关学者曾经将我国的社区管理体制概括为压力型管理体制。对于压力型管理来说,主要是将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服务都分解到社区,从政府到街道办,上级传达下层,最终分解到相应的居委会,从而来完成任务指标。但是这种管理方式给社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政府领导将各项任务指标施加给社区,而社区则是无奈地接手各项任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研究方向:社会学。
1.2社区管理机制未能贯彻权责利一致原则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权责利统一是一项重要的原则。明确规范社区管理中各方权利、责任以及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保证社区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但是根据目前社区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社区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与其工作量不成正比,一些社区干部的薪资仅仅是高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尤其是在我国的一些西部城市地区,这种情况十分明显。一般情况下,干部都是加班加点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社区服务水平无法得到提升。
1.3社区管理体制制约了社区自治互助功能
社区主要是指能够在固定的区域范围中生活工作的一些群体以及社会组织,并且主要是根据一套制度进行生活的共同体。目前,在现行的城市社区压力管理体制下,社区逐渐作为一个治理单元,行政化的色彩浓厚,社区居委会在强大压力下,逐渐失去了自治的性质。长此以往,逐渐淡化了社区成员的归属感以及责任意识,导致社区无法形成平等互利的自治精神以及互助的特性。
2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实践探索
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相关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社区的管理体制也发生不断的变革,很多城市社区都进行了改革创新,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
[27]孙丹榜.试论横贯大陆铁路的铺设与美国西部开发[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8]周钢.野牛的灭绝与大平原印第安人的命运[J].史学月刊,2002,(7).
[29]高国荣. 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沙尘暴起因初探[J].世界历史,2004,(1).
[30]黄安年.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与在美华工的贡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板,1999,(4).
[31]黄安年.华工建设太平洋铁路和美国的崛起[J].历史教学问题,2007,(6).
[32]黄安年.沉默的华工和贯通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J].史学月刊,2008,(1).
[33]汪建丰.论美国早期铁路与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J].世界历史,2005,(3).
[34]周余祥.美国铁路劳资纠纷调节机制研究——以1926年铁路劳工法为中心[J].历史教学,2012,(4).
责任编辑:李增华
社区管理模式。
2.1天津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将社区改革的重点放在居委会,采取相关的措施来不断强化居委会的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等功能,以此来完成政府所规定的各项任务。该模式下建立了相应的社区议事委员会,从而将民主落实到底,对于一些社区中的公共事务能够进行民主协商,并且主要利用社区自身的力量解决事务。
2.2武汉模式
该模式能够深刻展现出党组织的作用。在社区的日常管理中,党组织主要起到相应的领导作用,提出领导方针,社区针对相关的问题以党组织的方针为依据进行策略的制定,从而贯彻党的路线以及各项政策,并做好社区党员的管理与教育。同时,建立相应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以及社区居民委员会,以更好地进行社区事务的决策。
2.3沈阳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对社区进行重新定位,将社区管理层定位为街道办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大于居民委员会。其次是针对居民的群体属性进行社区划分,以此建立小区型社区、单位型社区等各种形式。同时,社区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其中包含决策层、执行层以及相应的领导层等,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属于相应的决策层,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则是相应的议事层,社区党组织为领导层。社区开展志愿者活动,以此来提升社区成员的归宿感以及认同感。
2.4青岛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为了做好社区服务工作,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并且加强社区的教育以及文化的宣传,美化社区的环境。其主要特点是加强社区服务,为一些特殊群体提供照顾,给予社区失业人口就业帮助,做好社区服务工作,提升服务的质量。
上述几种典型的社区管理模式,结合了各个地区的主要特点,创新了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我国社区管理工作的发展。但是这几种模式还是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无法很好地解决社区管理工作的权责利一致的问题,并且在社区的组织管理中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这导致了社区的自治能力弱化。
3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路
3.1转变政府职能以及管理方式
政府应转变自身的职能,变革管理方式,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对于政府来说,在社区事务的管理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及宏观调控的功能,而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政府进行管理,有些事情政府不需要介入其中,政府仅仅起一个引导作用。另外,针对社区的发展目标,政府要将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互结合,为社区发展设定方向,具体的事宜由社区内部的主体进行实施。针对社区服务,在改革方面必须遵循“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思路,充分发挥居民自治力量的作用,政府不要参与到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事务中。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要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以及政事分开,不过分干预社区单位自主管理,为社区的建设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
3.2规范政府与社区责权利之间的关系
实现社区的自治与创新管理,需要处理好政府与社区之间权责利关系,将政府的一些服务事务融合到社区中。另外,要建立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由社区民间组织承担一些服务职能,政府支付相应费用,以淡化社区行政化色彩。同时对于一些社区引进的项目,相关的社区管理机构要进行协调、把关和控制,使其能够顺利地开展。
3.3理清街道办事处与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街道办事处属于政府派出机构,属于第三级管理的直接实施者,同时街道办事处也是社区工作中的主要推进者,在社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在社区服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街道办事处与环卫、工商、税务以及市政等部门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最终影响了社区的自治功能。因此,针对这种现象,社区的管理体制必须要创新改革,理顺管理关系。
3.4借助互联网,提升管理效率
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此来提升管理的效率,促进新型的管理观念以及方式。政府要加大投资,做好政策扶持,加强社区网站建设,开展网络服务。
3.5完善社区组织治理结构
政府要做好社区居民自治的引导,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区组织治理结构,以有效地促进社区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在社区中,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是决策层,对社区中一些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而社区委员会则是对各项决策事项进行落实,执行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的决策,相应的社区监督委员会实施执行监督,以此来保证决策科学合理,以及各项决策的落实。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服务的效率以及社区管理的能力。
城市社区管理工作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行的社区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社区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创新,要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以及经验,在政府的引导下,自主创新管理,提升城市社区管理的效率,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赖非.多中心视角下的城市和谐社区治理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2]杨悦宾.大连市社区治理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2.
[3]李文蕴.社区治理的系统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10.
[4]郭海亮.拉萨市城关区社区治理模式的选择及完善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D].拉萨:西藏大学,2011.
[5]荆晓迪.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责任编辑:卢宏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