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池利
社会文化视阈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李池利
【摘要】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模式近年逐步引起学界关注,后方法时代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成为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本文试图构建一个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当前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社会文化理论;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自从社会文化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引入二语习得领域以来,社会文化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越来越受到国外学界的关注(Lantolf & Poehner 2008)。国内学者则以社会文化理论用于二语习得领域的引介为主(高一虹、周燕2009;文秋芳2008)。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了社会文化理论在听说写及评估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较少关注该理论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效果。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外语教育界热点讨论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以社会文化理论为指导,构建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旨在丰富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社会文化理论源自Vygotsky的建构主义理论,后来经由Lantolf及其同事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介入二语习得领域。社会文化理论包括中介论、内化论、活动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四个核心部分(Lantolf & Thorne 2006)。与本研究相关的是中介论、内化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
作为社会文化理论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之一,中介是指个体对“外来刺激与个体通过使用各种中介连结”而构建起来的间接关系(Cole 1976)。中介概念揭示了人类活动与物理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这种关系强调个体使用中介工具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与个体的能动性(agency)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外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Gao 2010;Lantolf 2000)。中介包括社会中介(social mediation,指社会互动中的他人中介)、自我中介(self mediation,指通过私人言语的中介)和文化制品中介(artefact mediation,指教科书、字典以及其他学习材料的中介)。
内化论认为生物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Lantolf & Thorne 2006)。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当学习者尚未完全掌握目的语时就会借助个体言语如自言自语、重复或模仿等途径,而当完全掌握目的语时,个体言语就是内化为内在语言,成为学习者语言体系的一部分。
社会文化理论的另外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最近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指的是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成人或者更有能力者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Vygotsky 1978)。该概念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在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习外语。在此概念基础上衍生了支架教学理论(scaffolding)。即在教师或者优秀学生的帮助下,初学者或者较低语言水平学生可以内化外在知识、并转化为能够实现学习任务和目的的有意识的大脑监控工具。
西方对社会文化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早。在Lantolf(2000)编著的论文集中,学者们重点探讨了社会文化理论在二语习得领域相关理论的区别,如最近发展区理论与互动论、中介概念与输出假设理念等。Lantolf & Poehner(2008)在他们合编的论文集报告了社会文化理论用于听说写等方面的实证研究结论。Gagne & Parks(2013)对支架理论在合作学习任务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对社会文化理论的研究主要以理论探讨和介绍为主。例如,韩亚文(2009)讨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文秋芳(2008)分析了二语习得领域的认知派和社会派两大阵营的争论;贾光茂、方宗祥(2009)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探讨了教师和同伴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张莲、孙有中(2014)运用社会文化理论对英语专业写作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与研究。这些文献表明,将社会文化理论用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笔者认为阅读学习是一个社会性过程。在以上所述的三个社会文化理论核心概念,即中介、内化、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指导下,本文构建了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模式(如图1)。
图1 :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根据图1所示,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的英文影视剧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将阅读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输入、课中输出、课后内化。在课前输入阶段,学生根据阅读兴趣、英语水平分为3~4人小组,准备教师布置的主题阅读材料,分工寻找相关阅读素材,然后讨论要到课堂上推荐的阅读选题,并完成推荐材料的PPT制作。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阅览室、移动设备(如手机、iPad以及其他文化制品)等中介工具来辅助他们的阅读准备工作。这一阶段体现了中介论和支架教学理论。
在课中输出阶段,学生首先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阅读推荐内容,然后回答台下其他学生就他们的展示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在课文学习部分,学生以小组形式,根据教师课前提供的主题阅读话题,就课文进行小组讨论,这个讨论过程体现了“窄式阅读”理念,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升其批判性思维。对学生批判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体现在学生对阅读课文进行改编的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规划,选择一个职业身份如律师、新闻记者、广告人等,对某一篇阅读课文进行改编。对于阅读课文语言点的学生,教师首先讲解主要语言点,如词汇和长难句,然后在每个单元介绍一些构词法、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单词故事等活动形式来巩固对词汇的掌握。对于每个单元所出现的文化背景信息,在教师向学生介绍的同时,也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自行准备,并结合网络社交平台如班级学生群上传共享。这个过程融合了教师与同伴等他人中介和支架教学论等社会文化理论观点。
在课后内化阶段,学生首先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对所学阅读课文的语言点如词汇、构词法、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复习和巩固。然后对下一单元进行相关主题阅读准备工作。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按要求每个月撰写一次主题阅读报告。同时,每周进行一次阅读周记写作,建立自己的阅读成长档案袋。在个人阅读档案的基础上,最后准备一份个人学期电子阅读杂志的制作,并提交给教师。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学习者的自我中介和内化论观点。
上述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三个英语阅读教学阶段,体现了英语阅读学习的社会性过程。这一社会化的英语阅读过程同时也体现了语言习得的动态特征。因此,这个教学模式要求采取形成性评估模式。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动态过程都要纳入评估系统,以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成长情况。
本文以社会文化活动理论为指导构建了英语阅读课程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包括课前输入、课中输出、课后内化等三个阶段,既体现了英语阅读学习过程的社会化属性。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将社会文化理论引入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中,为英语阅读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和有益补充。本文是从社会文化视角对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一个创新尝试,该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提炼。未来的研究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为社会文化视角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提供实证依据。
引用文献
高一虹,周燕.2009.二语习得社会心理研究: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J].外语学刊,(1):123-128.
韩亚文. 2009.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92-96.
贾光茂,方宗祥.2009.激活最近发展区:大学英语课堂交际活动中教师及同伴支架作用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3):84-87.
文秋芳.2008.评析二语习得认知派与社会派20年的论战[J].中国外语,(3):13-20.
张莲,孙有中.2014.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英语专业写作课程改革实践[J].外语界,(5):2-10.
Cole,M.1976. Foreword [C].//A.R.Luria(Ed.).Cognitive Development:Its Cultural and Social Foundations.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agne,N. & S. Parks. 2013. Cooperative Learning Tasks in a Grade 6 Intensive ESL Class:Role of Scaffolding [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2):188-209.
Gao,X.2010. Strategic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gency and Cont[M].Bristol:Multilingual Matters.
Lantolf,J. P. & M. E. P. Poehner(eds.). 2008.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C].London:Equinox.
Lantolf,J. P. & S. Thorne. 2006. Sociocultural Theory and the Genesis 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antolf,J. P.2000.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s a Mediated Process [J].Language Teaching,(2):79-96.
Vygotsky,L. S.1978. 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M].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创建英语作为媒介语的环境对中国高校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12CYY025)、2011-2012年全国高师英语专业教学科研资助金项目“转型期新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调查研究(NNETRP20110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信息:430068,湖北武汉,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sundaylc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