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材料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路径选择*

2015-03-28 22:07董建凤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建构区域游戏

董建凤

(湖州妇联童星园,浙江 湖州313000)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区域游戏是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游戏材料的科学投放、游戏空间的合理设置有助于幼儿游戏的开展,尤其是区域材料的投放,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发展状况作出调整,以推进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投放科学、有效的、满足不同水平幼儿需要的区域材料,才能让幼儿自发地通过游戏获得发展。

一、寻找值得深入的朴素切入点,审时度势投放材料

幼儿易受环境暗示,丰富的区域游戏材料能激发幼儿的游戏行为,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游戏的开展情况,找准材料投放的契机,适时、适宜、适度地投放材料,满足幼儿多种游戏需求,这也是材料投放的价值所在。

(一)找准投放材料的切入点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一次性呈现过多的材料容易使幼儿分散注意力,阻碍区域游戏的深入开展;因此,教师需在游戏中关注幼儿的表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丰富、调整材料[1]。

首先,灵活组合投放材料。区域材料的投放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很大,需要灵活地组合运用。例如,开设“湖州小吃店”游戏,教师投放的都是精心制作的湖州特产点心(粽子、千张包子、周生记馄饨等)模型,幼儿开始时主要以招待客人为主,游戏不久就失去了兴趣。针对游戏情况,教师及时调整材料,除了提供少量现成的湖州特产点心模型外,还提供各色粘土、豆类种子、牙签、皱纸屑、海绵等材料。这样,幼儿便可以将单纯的招待客人和制作各式点心相联系。他们在橡皮泥上点缀各类豆子种子做成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糕点,用粘土搓、压、团成各式贡丸串在牙签上做成特色烧烤串,将皱纸屑夹在两个纸餐盘中做老大娘水饺,将皱纸屑放到粘土上当肉松……这样的材料给幼儿创造了更多主动探究的机会,孩子们会玩得兴趣盎然。再如,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有时并不将积木用作建构,而是拿来敲打,大声喊叫、相互嬉戏,他们的建构行为时有时无,很容易对反复使用的材料产生厌倦的情绪。而教师投放具体的、与幼儿直接生活经验相关的颜色鲜艳、易拼接的材料,则可大大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使他们在自发、自主操作中练习各种建构技能。例如,将大型的废旧纸箱刷上颜色,叠放成“双子大厦”,以“双子城”为主题游戏,提供彩色泡沫拼板积木及大型海绵的拱形、长方形等形状的积木,教师可引导幼儿探索如何使用和组合各种积木。幼儿运用铺平和延长的技能在“双子大厦”前铺马路;接着为“双子大厦”建花园、搭亭子、造“飞凤大桥”等。在使用拱形积木搭建“飞凤大桥”时,幼儿学会了立体、平衡的技能;在搭“亭子”时,幼儿初步掌握了对称要领,萌发了左右对称的意识。等“工程”完工后,再适当投放动物玩偶、小汽车,幼儿拿着玩偶在“花园”里,小汽车开在“飞凤大桥”上乐此不疲地游戏,在材料的暗示和教师的引导下,引发更多的游戏内容,幼儿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

其次,梯度递进投放材料。幼儿不同的发展时期,教师提供材料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小班时期是让幼儿熟悉游戏材料,引发游戏行为[1]的阶段。中班时期鼓励幼儿交往,为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创造平台。大班时期把关注点放在鼓励幼儿主动创造上。幼儿在充分感受游戏快乐的同时,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以“便利店”游戏为例,在小班阶段,投放的区域材料是以引发幼儿基本游戏行为的材料,如:摆放商品的小货架、小饰品、玩具、水果模型、生活用品、收银台等,目的在于引导幼儿了解初步的游戏玩法、基本规则,体验游戏的乐趣。到了中班,在幼儿熟悉了游戏的基本流程后,教师启发幼儿回忆与爸爸妈妈到超市里购物的经验,再投放材料。如:和幼儿一起设计不同价格(有圆点、数字、图形)的标签和以不同颜色按用途分类的标签,收集作为购物用的点子和数字货币等。这些材料的提供能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激发幼儿购物的愿望,使游戏有了新的生长点,促使幼儿的游戏行为向纵深发展。到了大班,增加便利店管理员,从思考如何装饰店内环境、吸引更多顾客入手来拓展游戏内容。如:提供材料,支持幼儿为便利店设计促销海报、抽奖游戏等,以激发幼儿产生更为复杂的游戏行为。

(二)抓住投放材料的支撑点

随着游戏情节的逐步发展,幼儿常常会产生新的想法,并力图寻找合适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设想。教师可以通过适时、适宜地提供游戏材料,推动游戏的发展,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例如,随着合作能力的发展和建构技能的增强,中班幼儿经常将自己生活中积累的认知经验展现在区域活动中,他们有时会很多天持续创建同一个主题“飞凰游乐场”,在搭建过程中他们有了更多的合作,并开始追求建构作品与游乐场中的“摩天轮、碰碰车、海盗船”等物体的相似。教师除了在建构游戏区投放用纸板盒做的“售票处”,即时贴“排队区”,海绵纸“水域区”、大小积木等,还需从三个方面来投放材料,为幼儿提供支持。

首先,设置作品区。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能问题,如怎样保持建构物体的平衡,怎样拼搭立体、对称的物体等,教师可在作品区有目的地陈列一些有创意的半成品作品[2],并根据实际需要适时介入幼儿游戏,将关键性建构技能的指导隐含其中。当幼儿遇到困惑时,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观察、寻找这些作品中值得借鉴的方法加以模仿。

其次,提供针对性材料。不是任何积木都适合用来建构观光车、高楼,每种材料都有其特点,如选择材料中多种形状的木质积木建构高楼,选择雪花片或其它插塑积木构建观光车造型。此外,教师可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如废旧药盒、台式年历、奶粉罐、旺仔牛奶瓶、鞋盒、纸棒等,让幼儿用来实现自己的创意。其中,鞋盒、奶粉罐等材料适用于垒高构建高楼,旺仔牛奶瓶可以用作汽车轮胎,药盒可以粘连做车身等。幼儿在操作大量建构游戏材料的过程中,了解了各种材料的特点和建构方法,体验创造的乐趣,积累建构物体的经验[2]。

第三,投放“拐点”材料。幼儿持续玩了一段时间后,会对“飞凰游乐场”的建构主题产生兴趣回落,注意力也会转移,有时故意在建构时搞些小“破坏”。这时,教师在建构区新增“大润发超市”的海报,幼儿随之会产生“购物车”“超市立体货架”“收银员”等创意,将游戏掀起新的高潮,幼儿的认知经验和动作技能也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寻找区域与主题活动链接的切入点,多方互动投放材料

主题活动涉及五大领域,内容丰富且具有拓展性,教师可做个有心人,寻找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价值的、能够链接区域的信息,使区域与主题活动形成互补,以发动教师、幼儿、家长多方互动投放区域材料,让幼儿在情感、认知、能力等方面获得发展。

(一)以区域与主题预设活动链接为立足点

首先,投放综合性材料。为了刺激幼儿的游戏兴趣,在定期对区域材料进行更换与丰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主题活动资源,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大班“亮眼看世界”主题活动与科学区“神奇的眼睛”链接为例,教师在益智区投放中国地图拼板、中国地图三步卡(图卡、图文对应卡、字卡);投放小方镜两块,布老虎(或其它小玩具)一只,将两块镜子摆放成夹角,将布老虎放在夹角处,观察夹角变化时产生的不同镜像等,但这些材料偏重认知,玩法相对固定。而大班幼儿的认知、技能、情感有了更大的发展,他们有强烈的创新求异愿望,教师可以发动幼儿、家长一起收集投放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区域游戏材料,如鼓励幼儿回家收集“载人飞船”“嫦娥登月”的资料,教师可将幼儿带来的《神秘太空》《宇宙探险》等图书,将“嫦娥登月”“神州十号”“火箭发射”等图片投放在信息角。将收集到圆、扁的蛋糕盒或方便面碗各式各样的废旧材料,组成“载人飞船”的造型:将矿泉水瓶和易拉罐等圆柱形的易拉罐一个叠一个垒高,旁边再对称地扎上矿泉水瓶制作成火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要因为幼儿的作品做得“不像”而轻易地加以拆除,其将打击幼儿的自信心;相反,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新材料完善自己的创作。对于一些大型的综合性区域游戏,由于受到活动时间的限制,或因为动作慢、技能困难、构思不成熟等原因,幼儿往往无法在一次活动中完成,经常会出现一些“半成品”。于此,教师不能轻易拆掉这些“半成品”,而应该留出一定的空间保留这些“半成品”,让幼儿在下一次活动时继续建构。这样既尊重了幼儿区域游戏的创作,又可以培养幼儿做事的连续性和坚持性[2]。

其次,挖掘本土材料。环境的无声刺激能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充分挖掘本土化材料,并融入到区域游戏中,既能满足幼儿的不同探索、游戏、发展需求,又有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同伴关系,还能促进家园共育。以中班“我的家”主题活动中的子主题“请到我家来做客”与角色区“香飘飘茶吧”链接,教师通过发函的形式请家长、幼儿为“香飘飘茶吧”布置环境、投放材料,在大家的群策群力下,“香飘飘茶吧”内茶类满目。包括绿茶(安吉白茶、长兴紫笋茶、莫干山黄芽茶等)、花茶(菊花茶、玫瑰花茶、茉莉花茶、金银花茶、桂花茶等)、自制茶(熏豆茶、橘皮黑籽麻茶、胡萝卜白芝麻茶、苌子茶等)。这些茶都来自湖州本地,有的是双休日家长陪孩子到爷爷奶奶家游玩时亲自采摘带回的,有的是奶奶、外婆自制的。教师与幼儿共同设计点茶桌排、点茶单等,之后,孩子们乐此不疲地尝试泡茶、品茶。甚至还吸引了许多家长、其他班级老师前来品茶,在浓浓的品茶氛围中,提高了幼儿动手实践、服务他人的能力,使幼儿了解了家乡的茶文化,丰富了其生活经验,也增进了幼儿与家长间的亲子感情。

(二)以区域与主题生成活动链接为突破点

首先,把握材料的灵动性。灵动性的材料能满足幼儿在能力、经验、学习方式、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需求,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感。例如,中班“我和朋友在一起”主题生成活动“远方的朋友”与阅读区链接,阅读区除了提供让幼儿看的旅游图书材料外,还可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以在旅游途中结识的年龄、地区不同的朋友照片为主的自制图书,幼儿和游客朋友合影的相册等。对于自己熟悉的照片,孩子们更乐意去翻看,还会主动地介绍自己和游客相处时的具体情境与感受,从而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和兴趣。还可以制作一些留白小图书,从一页书中一部分的留白、到半页画面的留白、再到整页的留白,留给幼儿猜测、想象的空间,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中进一步激发阅读和表达的欲望,保证幼儿与材料的积极互动。同时,在提供材料的同时附上图像或文字,有助于幼儿在真实物体和图片、图画以及与材料有关的故事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探索与学习资源。此外,还可提供简单的操作图,或将幼儿活动材料的相关画页张贴在阅读区,以增加幼儿讲述的欲望[3](P69-72)。

其次,充分利用废旧材料。把握幼儿的兴趣点与需求,诱发主题活动的生成,将生成活动巧妙链接区域游戏。如:小班“保护自己”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引发新的主题“我是小交警”,将其与角色区链接。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废旧边角材料制作交通标志,用卡纸制作的各类安全指示牌、交警帽徽和臂章标志等,还可收集废旧材料设置斑马线、盲人道等。孩子们在轮流扮演小交警、盲人奶奶、过马路等游戏中,增强了安全、规则意识,发展了助人为乐的品质,促进了自身的社会性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游戏材料的科学投放与合理设置,对于幼儿游戏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探索科学、有效且满足不同幼儿需要的区域材料,才能把握幼儿兴趣点,让幼儿通过游戏获得发展。

[1]陈建华.让材料成为游戏发展的内驱力[J].幼儿教育,2011(4).

[2]周艳.创设情境支持幼儿的结构游戏[J].幼儿教育,2009(12).

[3]黄琼,邵乃济.材料是可以这样运用的——“低成本,高质量”材料在幼儿活动中投放运用的实例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建构区域游戏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分割区域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