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发展方式的国际比较研究*

2015-03-28 19:15杨万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农产品产量农民

杨万江

(浙江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58)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融入世界。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虽然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与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差距何在?正如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要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竞争力。如何正确看待农业发展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十三五”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农业现代化要取得明显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说明时指出,“十三五”规划要科学把握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针对一些地方地力严重透支等现实和潜在问题,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三农”协调相适应。本文将在展现我国农业发展成果基础上,将我国农业置于世界农业图景中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与农业发展方式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方面,然后根据我国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几点思考。

一、中国农业的世界地位十分重要

中国是世界大国,国土面积占世界7.1%,人口占世界18.9%。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占世界GDP总量12.8%。中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产出占世界27.4%,在当代世界农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都高居世界首位,中国农业对于保障国内充分供给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采用联合国FAO和世界银行WDI等权威数据,实证分析中国重要农产品占世界比重,通过比较实证说明中国农业成就以及在世界中的极端重要性。

(一)农作物产量具有绝对优势

谷物生产尤为重要,根据FAO《2013年农业统计年鉴》数据,2010年,中国谷物收获面积90115千公顷,谷物产量49794万吨,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谷物面积占世界13.0%,谷物总产量占世界20.1%。油料作物产量居世界第4位,FAO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油料作物面积27995千公顷,产量1649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10.4%和9.7%。按产量计算,列在中国前面的第1位是印度尼西亚占14.7%,第2位马亚西亚占11.2%,第3位美国占11.1%。豆类作物产量居世界第4位,根据FAO数据,2010年,中国豆类作物面积2786千公顷,占世界3.6%;豆类产量389万吨,占世界5.7%。按产量计算,列在中国前面第1位的印度占25.0%,第2位加拿大占7.8%,第3位缅甸占6.5%。薯类作物(块茎作物)产量居世界第1位。根据FAO数据,2010年,中国薯类作物面积9136千公顷,占世界17.1%;薯类产量16245万吨,占世界21.7%。蔬菜作物产量居世界第1位。根据FAO数据,2010年,中国蔬菜作物面积23458千公顷,占世界42.2%;蔬菜产量53999万吨,占世界51.7%。糖料作物产量居世界第8位,根据FAO数据,2010年,中国糖料作物面积219千公顷,占世界4.7%,产量929万吨,占世界4.1%。按产量计算,列在中国前面的第1位法国占13.9%,第2位美国占12.7%,第3位德国占10.4%,第4位俄罗斯占9.7%,第5位土耳其占7.8%,第6位乌克兰占6.0%,第7位波兰占4.4%。纤维作物产量居世界第第2位,根据FAO数据,2010年,中国纤维作物面积4993千公顷,占世界14.2%;产量633万吨,占世界22.5%。列在中国前面第1位的是印度,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2000千公顷占34.2%,产量7588万吨,占世界27.0%。

(二)畜牧产品产量各具特色

肉类总产量居世界第1位,根据FAO数据,2010年,中国肉类总产量80926千吨,占世界27.3%。在世界肉类总产量中,亚洲占41.7%,欧洲占19.9%,澳洲占2.0%,非洲占5.8%,拉美和加勒比占15.6%。其中,中国牛肉产量6545千吨,占世界9.7%,猪肉产量51545千吨,占世界47.1%,羊肉产量3992千吨,占世界29.7%,禽肉产量17292千吨,占世界17.5%。蛋和奶产量都占重要位置,根据FAO数据,2010年,中国蛋类产量28015千吨,占世界40.5%。在世界蛋总产量中,亚洲占61.7%,非洲占3.8%,美洲占18.8(其中:拉美和加勒比占10.4%,美国占7.8%),欧洲占15.3%,澳洲占0.4%。中国奶产量相对不大,只有41百万吨,占世界5.7%。在世界奶产量中,亚洲占36.4%,非洲占5.8%,美洲占24.5%(其中:拉美和加勒比占11.1%,美国占12.1%),欧洲占29.6%,澳洲3.6%。

(三)水产品生产雄踞世界第一

总的来看,中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第1位。根据FAO数据,2010年,中国水产品产量53315千吨,占世界35.9%。在世界水产品总量中,非洲占6.0%,美洲占13.3%(拉美和加勒比占9.2%,美国3.3%),亚洲占68.7%,欧洲占11.0%,澳洲占0.9%。捕捞产量占有突出优势,根据FAO数据,2010年,中国捕捞水产品16270千吨,占世界18.4%,其中内陆捕捞2289千吨占世界20.4%,海洋捕捞量13981万吨占世界总量18.1%。养殖产量占绝对优势,从养殖水产品产量看,中国养殖水产品产量37045千吨,占世界总量61.9%,其中内陆养殖产量24723千吨占世界总量59.2%,海水养殖产量12321千吨占世界总量67.9%。

(四)是否需要反思

目前,国内不断加大以改革促发展的力度,在国际交流方面,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力求更好地融入世界,着力发挥中国作用进一步推进经济全球化。农业是国家产业经济的基础,农村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发展农业和推进农村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我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效,粮食产量连续12年增产。从另一方面看,尤其从未来发展要求来看,中国农业是否需要长期连续不断地增加产量,如此规模的农业产出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可能涉及发展方式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农业发展方式与国内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未来发展要求更是不相适应,因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下面应用世界发展数据将中国与世界和重要农业国家比较,试图解释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若干特征。

二、农业发展方式的不适应性分析

过去三十多年,我国农业发展经历了巨大变化,农业生产方式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全面释放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1978-1984年)、大力发展非粮食物的农业产品结构调整过程(1985-1992年)、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农业发展过程(1993-2003年)和以高产创新主导的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上述农业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从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理论可以看出,中国农业发展方式存在诸多与前述国内外发展情景不适应的方面。概括其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六个不适应。

(一)生产方式不适应

从农产品生产角度看,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还是以石化投入品为主,总体上是一种石油化工转变的农业。以化肥为例,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各国农用化肥施用量的估算,我国每公顷农用地达到520.9公斤,在161个国家中排第6位,是世界平均124公斤的4.2倍。

(二)经营方式不适应

从农业经营角度看,以土地经营规模为例来看,还是以农户分散化生产、土地小规模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计算,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主(将农户家庭经营等同于一个家庭农场),不足1公顷面积的农场(包括农业生产户)占93%,1~2公顷的农场占4.9%,2~5公顷的农场占1.7%,超过5公顷的农场只有0.4%。仅看<1公顷的农场占比,在有数据的99个国家中列第2位,比同样属于小规模经营的国家高出许多,例如日本68.5%,印度62.9%,韩国59.5%。可见,我国农业经营属于一种超小型经营方式。

(三)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从农业劳动角度看,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庞大,而农业产业生产力水平却很低,总体上看,我国仍然走的是低劳动生产率发展道路。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到2013年,我国农业劳动力数量仍然高达2.42亿,农业增加值5.69万亿元,年度农业劳动生产率2.36万元。相比之下,全国全社会平均7.39万元,而工业和服务业则为10.78万元和7.11万元,农业生产率水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2%,是工业水平的22%,是服务业的33%。根据FAO数据与世界国家相比,在180个国家(包括地区)中排列第143位,只相当于列在第6位美国的1.08%,仅相当于列在第12位日本的1.49%,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4.75%。

(四)贸易方式不适应

在经济全球化带动下,我国农业贸易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农业贸易在整个商品贸易中的占比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农产品进出口关系发生逆转,农产品进口贸易占比快速上升。按照我国贸易分类统计,以农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从1995年开始进口超过了出口,二者差距越来越大。在1994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197.1亿美元和164.9亿美元,到2013年分别为1072.7亿美元和6580.8亿美元,初级产品进口比(出口=1)由0.84上升到6.13。根据海关数据,从近年情况看,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亦是如此。2006年全国出口和进口分别为9690亿美元和7915亿美元,到2014年分别上升到23427亿美元和19602亿美元,而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在2006年分别为225亿美元和212亿美元,到2014年分别上升到713亿美元和1215亿美元,不仅农产品进口从2009年开始超过了进口,而且农产品进口激增,农产品进口占全国进口比重由2006年2.69%上升到2014年6.20%。

(五)人口城乡分布不匹配

我国农业发展自始自终都与农业人口(农户家庭)状况密切相关,截止2014年,全国乡村人口数量仍高达6.18亿,户籍城镇人口率已经达到54.77%。同样,按照世界银行数据估算,2014年在224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人口城市化率54.41%列第135位,略高于世界平均53.47%水平,但远远低于许多国家,例如日本93.0%,阿根廷91.6%,韩国82.4%,英国82.3%,美国81.4%,法国79.3%,俄罗斯73.9%。众多农民人口拥挤在农业农村领域,不能进城生产和生活,也难于直接享受到现代城市化改革带来的利益。

(六)农民收入方式不相适应

我国农民收入按照纯收入计算,虽然有不俗的增长业绩,但增长方式和城乡收入关系仍然存在较大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9892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剔除物价因素,2014与2000年相比,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年递增率9.2%,而农民收入年递增率却只有7.9%。在对城市居民和农民收入结构分析后发现,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居首要地位的状况已经改变,农民工资性收入已经占到第一位,2013年全国农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占比分别为45.2%和42.6%,而城市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大幅度下降,经营性净收入却显著提高。作为收入来源的另一板块是财产和转移性收入,这两项收入在农民家庭收中虽然有所提高,但到2013年仍然只占12.1%,而城市居民家庭也有所提高并占到了26.5%。在农民家庭经营中,由于全国各地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情况不同,农民家庭来自农业的收入比重已经很低。以浙江省为例,农民家庭经营性纯收入已经由2000年22.4%下降到2013年13.2%,即农民家庭来自农业收入的比重目前仅占1/7到1/8。

三、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自世界许多发达在20上世纪50年代中期实现农业现代化以来,世界农业发展经历了重大变化,考虑到中国市场化发展趋势和现代农业现实进步,为了更好地追赶世界农业现代化,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必须加速中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一)农业投入方式从化石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

农户如何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可变投入品,是农户行为科学问题,它是农业生产方式的直接结果。针对我国普遍存在的农业生产投入以石油化工产品为主的要素投入方式,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和加快改革速度,将农业投入方式从化肥、除草剂等高度依赖的化石农业向生产环境友好、绿色农田生产的生态农业转变。为此,特别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重视并大力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一是通过地方多种媒体渠道大力宣传滥施化肥、除草剂、农药等化石工业品对土壤地力的持久破坏,污染人们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质量,因农用化学品导致疾病发生,影响农民和家庭成员身体健康。二是通过推动规模化新型经营体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加快散户、小户不计成本和污染环境的生产方式向环境友好的生态农业转变。据我们典型调查,如果将农业生产活动从小户耕种改为农业经营性生产主体进行田间管理和农事作业,农作物生长期间化肥将下降30%,农药用量可以下降40%,除草剂用量可以下降50%,田间塑料材料可以下降60%。

(二)农业种植方式从小而散的独立生产向合作化经营方式转变

只讲生产不求管理和经营,种植方式粗放,甚至长期撂荒,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前期大量存在的客观现实,虽然过去国家政策一直鼓励种养大户以转包土地的方式让种田能手从小而散的承包农户手中流转土地,但鉴于承包户仍然留念土地,农业大户种植方式没有从利益和长远角度考虑问题,结果便是农业大户方式虽然发展20多年,但对于稳定提高农业效果并不理想,而始于新世纪初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近年开始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和农场主体开始改变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经营方式,深受农民欢迎,未来农业发展方式主要将依靠由只重生产的行为方式向依靠经营管理的方式转变。

加速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合作化经营方式,需要内外兼施。从外部来看,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从外延方式转为内涵完善时期,如何让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及其农民家庭没有顾忌地从事非农行业并在城镇永久安家,这也是未来发展时期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从农业和农村内部来看,随着现代农业深化发展和进一步推进,一些留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民,在看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业态带来的新变化之后,一些小农户开始自愿加入进去,从而促进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让更多的土地资源、生产要素、留村农民进入到新型经营体内,从而使农业产业成为考虑投入产出效益的经营体和可以科学管理的农业实体。

(三)农业产业方式从生产过程向产业化经营转变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产业在纵向各环节形成分割局面,农民在农村生产,有关部门在城市收购,流通到各地由加工部门加工增值,然后再汇集到城市居民家庭消费,这种“我生产,你收购,他加工,大家消费”的产业分工格局,整个产业各个环节经济利益互不相干,农产品增值效益农民难以分享受,从而影响到农业产业化全面深入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国家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例如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建农业生产基地、带动农户参与农业产业化过程,经过20余年发展,但结果并不理想。为此,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政策推进农业产业方式从生产过程向产业化经营方式转变,可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推进。一是鼓励农民,特别是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土地流转基础上,一些有条件从事农业产后活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开始行动起来,需要国家和地方对他们从事农业产后经营活动给予财政补贴等支持,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增值效益回归到农民口袋,增加农民现金收入。二是鼓励由农民作为主体力量自发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自己从事产业化经营,势必根据流通和市场要求,不管是半成品还是产成品,农民都要对自己加工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负责,在市场监管和质量可追溯条件下,农民将从田间生产到收获后的储藏再到各个层次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作为农民“自己”的产品,有利于农民遵循市场规律和国家政策法令要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农业产出方式从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转变

我国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是以土地高度利用为主,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多地少,在经历战争、灾害和外部封锁之后,深感自给自足和保障供给对于农民生活、国家稳定、社会安定和支持工业与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要特别重要,农业产出走的是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的农业发展道路。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加大改革力度,已有近3亿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在扩大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方面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纵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走过的道路可以看出,过度依赖土地高产出的发展方式很难持续,而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因此,我国农业产出方式必须从依靠土地为主的低农业生产率向全面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方式转变。在十三五期间,可以主要从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建设和新型经营主体土地集中化利用两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一是着力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步伐。必须改变土地碎片化状况,通过加速土地“三权”分离,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使用更多的土地,让他们向土地投资,通过深入发展,向规模化要效益,向讲究投入产出要效益,向产业化经营要效益。二是在规模化基础上着力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并不是“1+1=2”的发展逻辑,而是在突破农业规模瓶颈之后新型要素积聚产生“1+1>2”的效果,通过以机械化为主要标志,带动农业工程、农业水利、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使农业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农业竞争力才有合理的基础和动力。

(五)农业贸易方式从国内市场向全球化贸易转变

从宏观角度看,农业现代化不仅需要与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同步发展,农业发展方式也必须与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国内外两个市场同步发展,这是因为农业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与世隔绝的。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正在加大融入世界经济的力度,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做世界生意的格局开始形成,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农产品贸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发展,这种发展有势不可挡之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由于工业化推高了农业生产成本,许多国产农产品出现了生产价格“地板”抬升、农产品进口价格“天花板”下压,甚至出现倒置现象,这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农产品生产比较优势原理发挥作用的道理。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必须改变农业贸易方式,从只重视国内市场交易向注重全球化贸易的方式转变。促进农产品贸易方式转变,可以主要从两方面加以突破。一是及时从根本上调整农产品进口政策。与我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相适应,逐步调整我国农产品进口政策,必须使用配额管制进口的农产品要逐步增加农产品进口配额,细化进口农产品关税及其管理办法,科学管理农产品进口及其流通秩序,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调节机制与作用,并逐步对国内农产品生产产生良性影响。二是严格把好农产品进口质量关。进口农产品必须注重质量监管,让进口农产品充分调节国内市场并让国内消费者受益。

[1]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3:World Food and Agriculture[B].Rome:2013:ISSN:2225-7373.

[2]联合国粮农组织.The Stat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2015:Social protection and agriculture:breaking the cycle of rural poverty[B].Room:2015:ISSN 0081-4539.

[3]世界银行.世界银行数据库[B].2015-08-27.http://www.worldbank.org/WDI.

[4]中共中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N].2015-02-01.Http://news.sohu.com/20150201/n408303992.shtml.

[5]国家统计局.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B].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浙江省统计局.2014年浙江统计年鉴[B].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农产品产量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