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福泰
(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模因论视域下的英汉翻译策略
林福泰
(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
汉语的语言强势模因可以分为四类:网络热点词汇、诗词歌赋和谚语、四字词、常用句式。这四类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可以得到再现,利用旧模因已有的影响力,使译文成为新的模因,扩大了模因的受众,找到新的宿主,这种创新性使译文在适度的同化当中借用和传播汉语语言文化的模因,从而扩大旧模因和新模因的双重传播效果。
汉语;模因;翻译
模因论是文化的基因论,指的是文化知识和人类基因一样,可以通过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阶段而得到传播或传承。人类的基因在传给下一代过程中,可能会有新的因子加入,也会有基因变异。模因也一样,其传播不一定是完整不变的,可能内容不变,而意义和用法却发生了改变,或者是形式不变却套入其他的内容,这是模因的两种表现,即模因基因型传播和模因表现型传播。两种类型的模因形式都可以对英汉翻译产生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当然,不是所有语言都能成为模因。要成为模因,必须具备三个性质,即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保真度即必须具有传播的价值,多产性即必须能够具有传播的能力和广度,长寿性即传播的时间能尽量长。总的来说,一个语言因子要能成为模因,必须自身值得传播,而且必须能够较大范围地、较长时间地得到传播。“语言作为模因,其生命力取决于它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否得到认同,从而获得广泛的复制和传播;而得到广泛复制和传播的模因一般是强势模因,它们的使用会产生明显的修辞效应,从而刷新人类的视觉和听觉,使人难忘,并在自觉和不自觉中加以仿效。”[1]
英汉翻译实践时,有意识的使用一些具有传播意义和传播时间和空间价值的强势模因,能够使译文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语言说到底都是对前人创造和使用的语言进行模仿,所以所有语言从本质上说都是模因。只是有的语言使用频率高,被不同的人使用,这些人便成为宿主和新的宿主,而新的宿主在使用过程中将这些语言传播出去了,被听者所接收并且记忆下来,而后将之传播,又有新的宿主,即成为强势模因,而其他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或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出的陈辞滥调,即是某个时期的强势模因,却是暂时的,以后虽然偶有使用,却只能算是弱势模因。
(一)网络热点词汇
网络不断推陈出新,出现大量与时事或者民生相关的热点词汇,这些词汇被网民不断复制、使用、传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这些强势模因是网络时代特有的产物。每年都有人总结过去一年的热点词汇,这些词汇即为语言强势模因。如随着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他在获奖演说中使用的“你幸福吗”随即成为强势模因,引起强大的社会效益,引起人们对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的思索。其他娱乐性质较浓的词汇传播更为迅猛,如“元芳,你怎么看?”、“给力”、“Hold不住”、“神马都是浮云”等。
(二)诗词歌赋、谚语等
中国诗、词、歌、赋举世闻名,是其他所有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其意境之美和简洁的语言,以及或雅致,或幽怨,或旷达,内涵精致,辞藻迷人,让人爱不释手,体现中国文化古国的诗风和文人的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诗词歌赋是阳春白雪,而谚语俗语则是下里巴人,但是他们都经过人们的口头相传或者文人的传播,已然是家喻户晓,成为无法取代的强势模因。这些强势模因举不胜举,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具有永恒的魅力,经常被人们引用以表达相似的思想,体现人类不论时光荏苒,美好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是永恒的追求。谚语同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回眸一笑百媚生”、“不爱红装爱武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之初,性本善”、“长江后浪推前浪”等。
(三)四字词
成语是一个语言的精髓,虽然简短,却融入了十足的文化气息。汉语成语体现了汉语的简洁、含蓄以及文人巨匠的精工细作,汉语语言的魅力通过成语而使以直白陈述、逻辑见长的英语语言逊色许多。这些成语或者蕴含着古文化和上古人们的生活、思维模式,或体现着天地万物的神秘与农耕文明的意境,全在简单的四个汉字中,乾坤天地,万物纳于其中。四字词未必都是成语,成语具有稳定性,四字词可以自行创造,但是必须符合双音节词的特点。汉语崇尚的是双音节词和并列的整饬之美,四字词的优美即在此。许多四字词琅琅上口,广为使用,特别在书面语当中,更是书卷味十足。如描写春色的“桃红柳绿”、“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等。
(四) 句型、句式等
如果说上面三种模因主要是模因基因型,也就是一般传播过程中变动较小,是以完全一样的形式出现在每次传播中,或者只是细微的个别词汇的改变和添补,那么句型和句式特点等语法层面的模因则都是表现型模因了。汉语句式与英语相比,体现出较大的句式特点,如喜欢用排比句行和诗歌形式的七字句、重复大量使用等,这些特点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已经约定俗成的,所以可以说,语法即是一种模因,因为每一代人都在这种共同的语言规范框架下言说,其传播之广是经过历史的考验的。如“清明赠你清山清风清泉,愿清神清爽清闲;赠你明窗明水明月,愿明朗明理明媚;赠你清水清石清天,愿清声清气清韵;赠你明珠明灯明镜,愿明眸明晰明艳”。
汉语的强势模因可以用来翻译英语句子或者句子的某些成分,这是一种创新型的模因,是归化的翻译方法,即将目的语语境下的语言文化移植到译文当中。以汉语的模因寄宿到英语译文文本中,能扩大该模因的受众,而这些受众将成为模因的新的宿主,又扩大了模因传播的范围。这种翻译方法是对原文本的改写,使其最大程度融入目的语文化,迎合目的语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认知能力,使译文读者可以在已有的认知维度内理解译文,较大减少了理解的难度,使译文能在较短时间获得和模因一样广泛的传播,成为新的模因。
(一) 第一类汉语模因
即热点词汇在翻译当中一般用于娱乐作品的翻译。如2012年美国大片《黑衣人3》在大陆上映后,立刻成为焦点,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广为人知,“国内上映仅三天,就卷走了2060万美元(约1.3亿元人民币),也使得中国成为该片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市场。”[2]其票房收入之高,翻译功不可没。其中大量采用中国现在最流行的词汇来翻译人物台词,如:Is it a crime to wear a black suit?(我喜欢男人,你管得着吗?);That’s just not living a full life.(那叫一失足成千古恨。);Lonelier too,since you re the last Bogladyte standing。(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I think I just saw a tooth in that thing,or claw,a hoof (我真怀疑他们用的是地沟油、瘦肉精);Come on, man。(我真是伤不起啊);Seriously,I m not even sure it s meat(我说过几遍了,别随便吃路边摊!)。
“我喜欢男人”、“伤不起”、“ 地沟油、瘦肉精”、“路边摊”这些流行词汇此前就已经是强大的模因,因为中国近两年大量的穿越剧已经成为大家调侃的对象,食品卫生问题更是从牛奶事件之后,成为全国人民上下都担忧的问题,所以“地沟油、瘦肉精”、“路边摊”将中国现在大量媒体讨论、人们关注的的热点社会问题放到异域文化文本中,也随之将影片的影响力大大提高。其他“我喜欢男人”映射的是媒体大量曝光的许多同性恋事件,如果是在以前的中国,这样的翻译基本无法通过审核,而今由于同性恋事件越来越多,这个问题也随之成为社会的焦点。其他如电视剧Shameless当中也有大量的译文采用汉语网络热点词汇作为模因,如“Do we know any cool dads?”(我们认识的老爸们有给力的吗?)“The basket of E coli you ordered.”(你们要的地沟油炸薯条。)“She is from China.”(她是天朝来的。)“Just leave and go do whatever it is.”(你给我滚,哪凉快哪呆着去。)“Keep away from the pool, or you’ll drown.”(珍惜生命,远离水池。)“You look ridiculous.”(你敢再傻逼一点吗?)“——Though I’d bring my tools by last-minute tweaks. ——You are tweaking my nap time.”(——我带上工具来帮你收收尾。——收你妹,打扰我睡觉了。)影片的本土化程度大大增加了影片的亲切度和搞笑程度,影片要传达的娱乐效果也大大增加。
(二)该处的翻译除了使用了汉语第一类模因
即热点词汇以外,还用了第二类模因,即诗词歌赋和俗语谚语。“一失足成千古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各家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这些都是中国人口耳相传的耳熟能详之句,借用这类汉语模因,可以使译文更加优雅,文风雅致。英语许多俗语的翻译可以采用这类汉语模因,或者将模因做稍微的改动,则语用效果与英语俗语的语用效果如出一辙,都是经过考验的强势模因。如:
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All shall be well, Jack shall have Jill. (有情人终成眷属。)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Cats hides their claws. (知人知面不知心。)
He who has a mind to beat his dog will easily find his stick.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In the end things will mend. (车到山前必有路。)
You and I had a good time. (你我曾比翼双飞。)
It is dogged that does it.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Let another’s shipwreck by your seamark.(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A dog in the manager. (站着茅坑不拉屎。)
(三)汉语第三类强势模因
即四字词,在英汉翻译当中出现频率也相当高。“英语注重形合,注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因而比较严谨;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因而比较简洁。”[3]成语是汉语简洁的集大成者,也就是由于它的这一特点,成语和与之形式相同的四字格才能大行其道,成为黏着性最强的模因。
Her mighty lakes like oceans of liquid silver. her mountains with their bright aerial tints. her yalleys,teeming with wild fertility. her tremendous cataracts,thundering in their solitudes. her boundless plains,waving with spontaneous verdure. her broad deep rivers,rolling in solemn silence to the ocean. her trackless forests where vegetation puts forth all its magnificence. her skies,kindling with the magic of summer clouds and glorious sunshine.(湖泊广阔,银波闪耀,浩瀚汪洋;崇山峻岭, 空灵飘渺,上接苍穹;深幽涧谷,草木茂密,兽鸟繁生;澎湃瀑布,寂静荒野,飞泻轰鸣;无边平原,满目绿波;江河广深,滚滚入海,庄严静谧;荒寂森林,人迹罕至,古木参天;夏云过处,阳光普照,绮丽天空。)
原文描写的各个语句有不同的结构,虽然都是名词为中心的扩展句,却词数不同、音节各异。翻译成汉语,全部选用四字词,体现了较强的语用效果,即文辞的优美与景物的优美相得益彰,完美如画。
(四)第四类汉语强势模因
即汉语常用句式结构,在翻译当中属于表现型模因,即在句式框架内套入其他词汇构成,但是其汉语味道很浓厚,读了即可感觉到是汉语模因的作用。如: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此处是明显的汉语句式,文雅、古朴,以三个古汉语的“……也”句型统括全句,连贯通畅,语流缓慢有节奏,却在几个“足以”和几个“最见于”的重复当中步步递进,整个语段读来节奏感很强,其对汉语语句模因的套用效果最佳。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此句同样模仿的是汉语并列和重复的语言因子,抛弃了英语忌讳重复的语言因子,使得译文明白晓畅,通顺而有节奏感。
“从模因论来看翻译的规范问题,其实也是目的语语言表达的规范问题,应该注意语言表达的约定俗成性和标准性,但这也并不妨碍创新性。”[4]汉语的语言强势模因无论是通过模因基因型还是模因表现型,都可以在翻译英语文本中得到再现,“旧瓶装新酒”,利用旧模因已有的影响力,使译文成为新的模因,扩大了模因的受众,找到新的宿主,这种“创新性”使译文在适度的同化当中借用和传播汉语语言文化的模因,从而扩大旧模因和新模因的双重传播效果。
[1]何自然.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外语学刊[J].2008.1: 68-73.
[2]编辑部.《黑衣人3》中国票房3天过亿.东南商报[EB/OL]. http://daily.cnnb.com.cn/dnsb/html/2012-05/30/content_ 476486.htm.2012.5.30 2013.4.4.
[3]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58.
[4]叶苗. 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95.
[责任编辑 鲁海菊]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Meme
LIN Fu-tai
(Foreign Trade and Tourism School of Liming Vocational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The four strong memes in Chinese language are: internet hot words, poets and proverbs, four-character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These four memes can be used in translation so that the existing strong influence of them can help the translation version become new memes, thus expanding readers and find new hosts. The creation makes translation version borrow and spread Chinese memes in its language and culture, thus expanding the effect of both the old and the new memes.
Chinese;meme;translation
H159
A
1008-9128(2015)01-0099-03
2014-01-10
林福泰(1979-),男,福建永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汉互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