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盛艳
(1. 宜宾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2. 西南大学,重庆 北碚 400715)
农民工智力回流是指回流的农民工把智力资本带回农村,这种智力资本实际上就是随着农民工返乡而进入农村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20 世纪60年代,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将人力资本作为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一起的解释变量,但其缺陷在于将技术变化看作是外生的,而新增长理论将技术视为内生,强调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本集中于个人的经济行为,尤其是其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方式。返流到农村的人力资本同样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国内对农民工回流的研究[1-3]大多集中在2008年之后的一段时间,主要是针对金融危机冲击下的被动回流,且多为回流原因分析,返流到农村的人力资本是如何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成果并不多见。鉴于此,笔者总结农民返流到农村的人力资本特点,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产生机制,并提出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参考。
很多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表明,农民外出就业以依托传统血缘、地缘、人际关系网络为主。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不高,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基本技能比较缺乏。尤其是在劳动力输入地区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后,非农产业岗位要求越来越高,对劳动者素质要求,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没有技术和学习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不多,形成农村劳动力短期转移现象。而从农村转移到发达地区并能稳定长期工作的农民工,多数学历和素质相对较高、学习能力相对较强。他们在发达地区时间长,一般会经过多行业、多岗位的锻炼,成为企业骨干和行业佼佼者。新晋中国女首富、湖南省工商联副主席、蓝思科技集团董事长周群飞就是杰出代表。因此可以说,从农村稳定转移出去的农民工个人素质相对较高。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口城市化的作用就是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4]。列宁曾经指出“迁移是防止农民‘生苔’的极重要的因素之一,历史堆积在他们身上的苔藓太多了。不造成人口的流动,就不可能有人口的发展[5]……”。经历了开放的现代化城市,接受城市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熏陶和市场经济洗礼的农民工,相对传统的农民,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积累了社会资本、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市场经济的思维、转换了思维方式,此外,其心理结构、言谈举止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根据新增长理论,强调人力资本和知识积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人力资本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方式。回流农民工对农村经济影响的关键还是在于知识积累和技能增强的方式上。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在学中干、干中学,潜移默化,增长见识,更新观念。通过自己劳动,获得了报酬,积累了资本,加之在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的亲身体验,他们会以模仿的方式,改变以往盲目地把拥有的资金用于建房子的做法,更可能的是有意识地投入到生产中,以争取更大的利润,为其作为市场主体奠定了资金基础。在城市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社交面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增加,积累了社会资本,转变了交际观念,扩大了交际范围,掌握了交际技巧,在城市建立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为他们返乡创业积累了必要的社会资本。在工作岗位中,他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技能得到提高,同时通过交流熟悉了生产、销售和管理等创业必要的知识,为自己创业创造了条件。知识积累、技能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都是智力回流的动力,为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准备了条件。
区域是一个经济概念,要素与经济活动主体在区域空间上的聚集是区域产生的根本原因。积聚经济是区域经济的本质特征,因而聚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6]。农民工智力回流是相关要素向农村区域的流动,加速了区域要素总量的聚集。区域的形成和发展与要素的聚集密不可分,区位要素的聚集是区域形成的基础;现实要素的流入聚集是区域发展的持续动力。农民工智力回流就是多种要素向农村流动聚集,形成区域发展的动力。
农民工智力回流所包含的要素有:经济活动的主体、管理知识、技术技能、营销技巧、网络关系等等。这些要素都是非区域原始要素,即便是返流的农民工,也不再是转移的农民工了,其已经是提升了的多种要素的复合体,多种要素聚集一身。从区域发展的动力来看,要素的聚集过程流入效应、流出效应和乘数效应相互作用的结果,流入效应导致要素空间聚集,在聚集的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联系与经济主体数量倍增的乘数效应的作用下形成新的流入效应,使初始流入成为区域在新的起点上发展的起始动力。农民工智力回流在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充当的就是这个发起动力。
斯密在《国富论》中对分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后认为,分工是因为交换出现的,物品的交换范围制约或促进分工的程度,交换范围越广,分工越细。而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因为能使劳动者能专注于某一道工序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能使劳动者专注一项工作而避免因为工作转换造成的效率损失,能使专业设备不断改进提高劳动效率,从而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阿林·杨格认为,产业分工使产业链延长,市场规模扩大,而扩大的市场又反过来促进分工,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尽管斯密和杨格分工理论存在差别,但是分工是因为区域聚集而增加的交换而出现,而分工的出现又促进聚集的进程,是斯密和杨格共同的观点。根据这一共同观点,农民工智力回流对农村区域经济的促进机制可通过图1 模型表达出来。
农民工智力回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整体作用,但是如何充分利用农民工智力回流的契机,使回流的农民工智力得到充分发挥,提出三点主要建议。
必须充分认识到,返流农民工作为市场经济主体,其组织化程度还很低,在运行机制方面表现为一种非市场化状态,大多是各自为战的小本营生经济,这使回乡创业本质上非常松散脆弱,缺乏柔性的、集体行动的协调机制。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成立相应的组织和扶持,如农业专业协会、回流农民工创业协会等各种新型的回流农民工创业组织,使他们在区域内密切联系起来,使这个新的社会网络成为其原有社会网络的补充。
尽管回流农民工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有了一定的创业资本和能力,也是成为市场主体的基础,但是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这些能力还显得单薄。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提升管理、交际、学习、市场谈判等能力的培训,既要加强创业者的风险意识,又要让他们敢于面对风险,提高决策水平。
虽然回乡农民工具备创业的智力基础,也具有一定的资金积累,但是也存在资金不足,创业期贷款困难的情况。政府应积极协调,引导金融机构在贷款方面给予支持,也可设立回乡农民工创业基金,对创意新颖、条件优越、前景看好的创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1]陈兆旺.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理性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3):88-91.
[2]赵宏中,杨晓锋.金融危机下湖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3):151-154.
[3]王春超,李兆能,周家庆.躁动中的农民流动就业——基于湖北农民工回流调查的实证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48(3):55-62.
[4]转引曲木车和.少数民族人口流动需要关注[N].中国民族报,2006-02-07(3).
[5]转引郑信哲.略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及其影响[J].满族研究,2001,(1):16-22.
[6]王建廷.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与动力机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