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与外化的辨证统一——谈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基本路径

2015-03-28 09:20张波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

内化与外化的辨证统一——谈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基本路径

张波

(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对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中国梦教育是十分必要,也是极为重要的。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促进中国梦理论的内化认同与外化践行,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中国梦;内化与外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5)01-0053-04

Abstract:Chinese dream is a national dream,an ethnic dream and also everyone’s dream.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every Chinese people’s common hope.As the main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college students are shouldering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realizing the great Chinese dream.Therefore,it’s necessary and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arry out an effective“Chinese dream”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To realize the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s of“Chinese dream”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we should resort to all sorts of method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identity and the externalization of practice for the theory of the Chinese dream.

收稿日期:2014-10-27

基金项目: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课题“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认同和培育机制”(xhmks1402)。

作者简介:张波,1991年生,男,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Dialectic Unity of Internal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

——On the Basic Method in the Study of“Chinese Dream”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ZHANG Bo

(SchoolofMarxism,ChinaWestNormalUniversity,Nanchong,Sichuan637000)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Chinese dream;internal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path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首次向世界宣告“中国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由此引发了广受社会关注的“中国梦”话题。2013年3月17日,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换届完成,习近平同志再次畅谈“中国梦”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同时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所以说,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3]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的高知群体,最富激情和活力,最具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他们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五四青年节讲话中也明确提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4]习近平同志这一论断明确表达了大学生群体是推动实现伟大“中国梦”战略构想的重要参与者和中坚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对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形成对中国梦理论的高度认同,还要引导其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中国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逻辑基础——内化认同

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有效实施集中体现在大学生对中国梦的高度认同与自觉践行,对中国梦的内化认同也自然成为中国梦教育所首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5]。中国梦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让中国梦的内涵意义转化成为大学生自身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让中国梦的内涵深入人心,内化成为每一个大学生内心坚定的思想意识和理想信念。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高度的认同才能衍生出高度的行为自觉。因此,要真正有效实现中国梦教育的价值,就必须重视内化认同在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

首先,要加强理论研究,增强中国梦理论的吸引力。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这是对中国梦本质内涵的高度概括。同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我们与中国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接近过。我们谈到‘两个一百年’是有时间表的。第一个‘一百年’在2021年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在2049年实现。”[4]这是对中国梦目标的具体描述。如何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梦所追求的总目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实现的本质要求;“两个一百年”是中国梦实现的具体奋斗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全面深刻地阐释中国梦的内涵意义。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现实需要,更是增强中国梦理论说服力、吸引力的必然要求。对中国梦内涵的有效解读,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大学生更加自觉、有效地接受和认同中国梦理论。对中国梦本质要求的研究,首先要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即分别从国家、民族和人民三个层次对中国梦进行解读,得出中国梦是可以实现的,不是虚无缥缈的美丽幻想;其次要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中国梦的实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之努力奋斗。最后,对中国梦理论的内涵阐释要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要注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性别和受教育背景的差异性,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同时,要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切实提升中国梦理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其次,要注重多管齐下,努力拓展中国梦理论宣教渠道。在中国梦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国梦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紧密结合。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教育者自身在系统掌握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后,就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教育中国梦的有效性。中国梦教育进课堂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在推动“中国梦”教育进课堂的时候,所讲知识要紧贴社会热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目的。同时,在注重系统化、规范化的课堂教育模式外,还要积极发挥课外教育活动的重要辅助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站建设以及各种社团活动等载体,多方位、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中国梦教育在学生社团活动以及班级日常活动中要有所体现,要通过学校教育的多维立体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和系统掌握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从而促使大学生更加有效地接受和认同中国梦理论。

最后,要创新教育方法,真正确保中国梦理论深入人心。在中国梦理论的宣传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领域的现实状况。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必须找到中国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个人梦’的结合点,将这些结合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点。”[6]首先,在中国梦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有层次性,要参照不同群体大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水平,循序渐进地提升理论深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其次,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方法上,要注意贴近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习惯,要找准中国梦理论与大学生思想的契合点、共鸣点,做到中国梦理论宣传教育的“三贴近”原则,寻找更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教育方法。最后,学校教育要善于通过微博、论坛、贴吧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自媒体平台积极宣传中国梦理论,做好和大学生的有效互动,积极构筑大学生乐于参与的教育平台,切实提升中国梦教育的吸引力。

二、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逻辑目标——外化践行

中国梦教育有效实现的前提是内化于心,但我们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外化于行。所谓外化是指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5]。外化践行是中国梦教育价值实现的标志和体现,同时也是有效实现中国梦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不仅仅是让大学生在思想层面上产生高度的心理认同,更重要的是让中国梦理论成为其自身在实际生活中的奋斗目标和行为指南。中国梦教育不是简单的理论宣传和思想动员,而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自觉、积极地投身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之中。

首先,要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以中国梦理论为导向。中国梦不仅是理想和目标,更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导向。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想的体现。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就是要将中国梦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大学生的行为实践,具体于大学生来讲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品行和积极心态正是教育效果的集中体现。因此,要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加强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良行为的有效规范。首先是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是有效保证受教育者主体自觉践行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其次是引导大学生知行合一,以中国梦理论为导向,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在学习和生活中做中国梦理论的自觉践行者;最后是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基本行为规范,遵纪守法,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和法治观念。

其次,要注重实践养成,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更是要担当起这份时代所赋予的责任。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觉践行中国梦理论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方法。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更好的激发大学生自觉为中国梦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动力。通过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国情,亲身感受社会发展的脉搏,真正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要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去红色革命圣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去贫困落后地区“支农支教”;利用暑期深入社区、农村、企业等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等,注重在实践中养成同学们自觉践行中国梦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重视各种重大节庆活动的重要教育意义,积极探索传统节日和各种大型社会活动与中国梦教育的有效结合点,融中国梦教育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感召与激励,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自觉践行中国梦的强烈社会责任感。

最后,要坚持示范引导,发挥榜样示范的力量。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过程中,要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践行中国梦理论,不仅要增强理论上的说服力,更要注重发挥行为示范的引导作用。用现实的行为表现去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因此,作为教育者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践行自己所宣传倡导的中国梦理论。要让同学们认同并践行中国梦理论,教育者既要认真宣传中国梦的内涵意义,还要努力去积极践行,力求将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觉主动的践行中国梦。同时,要善于发挥学生中先进分子和模范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要结合实际,树立大学生群体内部学习践行中国梦理论的先进典型,发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同辈群体的特殊环境下,其教育影响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此外,教育者要做好积极的教育引导,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典型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对误入歧途的学生更要及时批评和加以指正,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觉、有效地践行中国梦。

三、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逻辑过程——内化认同与外化践行的辨证统一

内化认同是中国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外化践行是中国梦教育的追求和目标。没有内化就无所谓外化,没有外化也就没有真正的内化。中国梦教育就是内化认同与外化践行相互交织的过程,辩证统一于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过程的始终。从中国梦教育的内化过程看,对中国梦理论的内化认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对已经形成认识的也难以保证不再反复。从中国梦教育的外化过程来看,外部教育环境的变化,也必然对大学生个体的思想状况产生影响,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能否自觉、有效践行中国梦。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循环反复的教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中国梦教育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有利因素,构筑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构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宣传的常态化机制,巩固中国梦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受教育者对中国梦理论的理解与认同不是简单的一次活动、一个报告就能实现的,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大量的宣传教育,要充分认识到中国梦教育的长期性和反复性。只有将中国梦教育有效融入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日常管理服务的始终,才能让大学生在反复的教育宣传过程中形成对中国梦理论的最终认同。因此,必须要将中国梦教育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定期、定量、定点地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一种常态性的学习和宣传中国梦的教育机制。总之,就是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制度,保证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制度化、常态化”[7]。

其次,要构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有效性的评估反馈机制。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只有构建良好的评估反馈机制,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出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也有利于教育者不断改进教育方法,真正提高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时效性。评估标准的制定一方面要充分反映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育目标要突出层次性、针对性和客观性,要尊重不同受教育者主体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另一方面要突出教育效果的时效性,既要有短期努力便可实现的阶段性教育目标,也要有需长期努力奋斗的长远目标。评估体系的建立应该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调整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同时,教育者要通过评估反馈的结果,及时总结经验和改进不足。对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要大力推广和宣传,反之则要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真正确保中国梦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

再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良好的育人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性、约束性和激励性,能够有效地促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宏观层面讲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传播媒介的影响;从微观层面讲有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组织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可以说任何一个部分对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成效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大的社会环境我们不能轻易去改变,但是我们可以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对于大学生来讲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学校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有目的地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如:营造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国梦的内涵意义,更有利于其从内化认同向外化践行的转变,变中国梦理论为现实生活中的奋斗目标和行为表现。

最后,要协调好中国梦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它内容的关系,构筑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合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过去几十年间不断丰富和完善,可以说至今依然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党和国家在每一时期都会对大学生提出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性目标,这固然是与时俱进的表现,但也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心的阶段性转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产生些许不利影响。一方面,当前一个时期,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内容,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法治国教育已然充斥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协调好不同内容在教育过程中的所占比重,要有效协调好其教育内容阶段性的主次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把这种因国家重视而重视的阶段性教育活动有机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活动。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日益丰富,也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复杂性,不仅对教育者是个考验,更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的顺利实现。因此,当前我们进行中国梦教育需要探讨和构建一种合理的机制来实现中国梦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内容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效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总而言之,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教育实践中,既要重视中国梦理论内化认同的基础性作用,也要注重其向实践转化的现实性要求,在内化与外化的辨证统一过程中,实现中国梦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特别是作为祖国未来发展希望的当代大学生,更加有责任和义务为之努力奋斗。因此,在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加强和深入推进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N].人民日报,2012-11-30(1).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3]梁启超文选[M].王德峰选编.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36-37.

[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5]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6]骆郁廷,史姗姗.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J].思想教育研究,2013(9):38-44.

[7]刘君.关于在高校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9):72-74.

猜你喜欢
中国梦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