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红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美术系,江苏邳州221300)
中国当代装饰绘画的发展趋势研究
朱俊红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美术系,江苏邳州221300)
装饰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强的包容力,它的广博和宽泛,使得它自身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当代装饰绘画的发展趋势能够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促进中国当代装饰绘画的发展。
当代装饰绘画;发展趋势;传统图案;装饰介质;和合审美趋势
中国传统装饰语言在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之后,其意义和信息量不可小觑,深化传统装饰语言的研究与利用是当代装饰绘画必须加强的一门功课。对传统装饰语言的研究有利于当代装饰绘画的深化和延展,深入研究传统装饰语言不仅能够拓展装饰绘画的题材和内涵,也能表现出独到的民族内涵。
(一)传统图案特点及其局限性 研究传统图案的特点有利于了解传统图案的精髓,从中找到我们需要的元素,进行重组和利用。传统图案具有象征性、浪漫性、秩序性、结构性等特性。
1、象征性。传统装饰图案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它具有极强的象征性。象征的基本作用就是将自然形态转化成极具表现性的符号,运用图形、色彩、构成方式等各种元素表达美好愿望,寄寓希望理想。这种象征性主要用“谐音”“象形”“指事”“会意”的手法表达出来。
2、浪漫性。传统图案的浪漫性主要表现在它并不是写实作品,而是创作者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解构时间、空间,力求打破现实界限并进行完美重组的表现形式。这种浪漫性使得图案具有诗味意韵、幻想趣味等表象,如在传统装饰图案中常常看到“日月同辉”、“年代跨换”等现象,就是传统装饰图案浪漫情怀的生动表现。
3、秩序性。秩序性是指传统装饰图案将带有象征意义的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如二方连续、契合图形等组合形式都是在传统装饰图案常见的排列方式,秩序性的美感是传统装饰图案部分与整体之间比例关系和谐的关键要素。
4、结构性。传统装饰图案都是附着于客观物体的,其形态有壁画、屏风画、陶瓷器,等等,传统装饰图形唯美和强烈的装饰风格要受到这些客观物体的限制,所以说空间环境和传统装饰图案创作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选择装饰纹样时,装饰对象的形状、材质都会对装饰纹样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陶瓷器上装饰图案,就要根据陶瓷器的形状选择图案。
传统装饰图案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程式化”、“限制性”等方面。程式化是指传统装饰图案有一套相对稳定的设计手法,从线条的结构、形象的塑造到色彩的配置,都按照固有的程式去设计、规范,这种规范和程式性越强,越容易出现公式化和套用性的现象,当这种程式被简单套用和复制时,就会变成僵化的公式,阻碍艺术创新。所以我们必须在肯定程式化规律的同时,不断创新,避免机械单一的重复。
传统装饰图案的实用功能性,决定了传统装饰图案必须附属在物体之上,因而受到工艺材料、制作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传统装饰图案要极为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属性,表现其工艺性;另一方面传统装饰图案要注重图案的装饰美,展现出工艺品的美感。所以传统装饰图案会因为材料的不同,而对其进行取舍,这种取舍会成为限制装饰图案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今的工艺材料更加丰富多样,当代装饰绘画艺术如何运用好材料,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
(二)传统装饰图案的现代转化 当代装饰绘画对传统装饰图案的继承并不能简单地挪用和借鉴,要在国际大环境下创作出具有现代感和民族性的装饰绘画,就必须对历史上典型装饰纹样进行剖析,对文字、剪纸、刺绣、建筑等图形图案进行形和意的重组和深化。
1.形的重组、转化。当代装饰绘画对传统装饰图案的重组深化,必须在提炼、简化、抽象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变化。总的来说,现代图形的创意表现手法大致有一形多意、重组同构、契合、异质同构等,但是我们在表述时要侧重重点,根据画面需求进行表述上的转化,如创意联想、错觉造型、装饰化改造等。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传统装饰图案按以下几种方式转化:首先,由繁化简。对于繁复的图形,应将精粹保留并给予形式上的精简。在遵循节奏、韵律、均衡等美学规律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现代感的装饰绘画;其次,融入新鲜元素和理念。新鲜的创作视角结合传统元素也是创新的好途径。
2.意的承传、深化。数千年积淀传承形成的传统装饰图形大都蕴含着美好的意蕴,这些意蕴背后是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宗教的信仰,“子孙昌盛”、“富贵安康”、“消灾解难”无不显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盼。正是因为“意”的存在,才使得它不断的催生出“形”。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取其形,延其意,着意于对意的传承和深化。
纵观西方现代装饰艺术史,材料与技法的大胆运用使得装饰绘画艺术产生了重大突破。拼贴、涂鸦、拓印等技法的使用使得画面产生了无可想象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材料和媒介的运用甚至把材料提升到装饰绘画语言的独立地位。尤其是1945年以后波普艺术的出现,标志着材料意识发展到极致,在这一过程中画家不断发现新介质,甚至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偶发艺术”、“行为艺术”虽然不能算作装饰绘画领域,但是这种开拓新材料、发展新领域的创新精神,值得当代装饰绘画借鉴。
(一)拓展装饰绘画材料的维度 从20世纪开始,艺术的发展整体上呈现出综合性、实验性的趋势。特别是装饰绘画,在追求审美特质的基础上,寻找雅和俗的最佳撞点。在装饰绘画中,运用材料来完成创作在西方广为人用,如水、化学剂、矿物色、废弃物、报纸、饮料罐、布料、五谷杂粮、盐、草绳、胶水、毛线、树叶、螺丝、铁钉、照片、树脂材料等材料的运用,为装饰绘画开拓了一条宽阔的道路。
装饰绘画作品中采用多种材料的相互融合、渗透表现创作主题,不仅证明材料的综合运用会衍生出新的意义,也拓展了艺术材料语言的领域。不同材料的使用不仅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对比效果,对主题的凸显也起到很大帮助。材料的介入虽然已经广泛的用在绘画中,但是拓展材料的维度仍然是装饰绘画长久的趋势。材料依附于创作主题而存在,是表现创作主题的一种手段,它不仅能够为创作提供想象空间,更能利用材料的肌理、材质、情感展现画面的视觉效果。
中国当代装饰绘画注重材料的运用,不断拓宽它的维度。画家应当掌握材料的特质,选择适合自身表现特点的媒介材料,处理好画面的协调关系。不择手段,展现出画面效果。随类赋材,不断创造出新的画面效果。这样不但能够激发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增加画面的可读性和丰富性,大胆、理性、合理地运用材料是当代装饰绘画艺术的发展趋向之一。
(二)拓展装饰绘画创作的手段 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延展装饰绘画,是拓展其广度的手段之一,电脑作为设计工具的作用不可忽视,电脑软件的各种滤镜和图像的强大处理功能加速了新图形的产生。将传统图形加工、实验、糅合,在设计软件中有选择的进行创作,加速了新图案的产生。在后期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也利用了多种先进技术,如电脑彩色喷绘技术,此技术最早是用于制作平面广告的业务,近年来,艺术家不断延展创作思维,利用电脑彩色技术创作装饰画。
电影蒙太奇技术、印刷技术等也是丰富创作方法的手段。另外运用光学手段如特种透镜、哈哈镜等造成的错觉、幻觉技术,把这种幻觉或者错觉运用到装饰绘画创作中,也是装饰绘画的趋势。
当代中国文化处于全球范围的国际化交流的大环境中,当代装饰绘画在这个环境语境中也进行了一次洗礼和转型。在不断吸收先进文化、科学、理念的基础上,经过异质同构,逐渐获得新生。
当代备受关注的装饰画大师丁绍光先生的重彩装饰绘画,通过融合东西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精华来创作表现,得到了国际范围内的一致好评。他以云南少数民族人物独特的造型和色彩,融合造型各异的青铜器,抽象稚拙的岩画,民间象征美好的剪纸、龙飞凤舞的灯笼、面具、吞口、祭柱、鹤等等元素,既显示出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又幻化出一种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场景。在他的画面中尤以其线描最能显示出民俗在他作品中的强大灵魂,他借鉴传统艺术中的铁线描将细劲有力的铁线描转化为画面中最明确、严谨的要素,这样的线描在他作品中不仅强调造型的装饰效果,还表现出刚柔并济、曲直相间、疏密有致的内涵和活力。
丁绍光的作品,融入了中国传统艺术、民间艺术以及西方古典和现代艺术的因素。这种装饰艺术普遍被国人推崇学习,说明这种和合的审美趋势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一)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的影响 印象派的诞生把色彩方法推向了科学分析的道路。装饰绘画借用了点彩派的点画法,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的平面化处理和梵高的个人化笔触,这些技法都被装饰绘画吸纳,成为装饰绘画崇尚的元素。野兽派的加入为装饰画增添了更多的狂热,利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塑造简约的造型,成为一种新鲜的视觉表现,这种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流派,一经看过便受到启发。同时期的抽象主义,用抽象的线条、色彩和空间构成画面,装饰画从中得到启发增加了技法的运用和肌理的制作。烧、印、刻广泛地用到了画面中。立体主义是一种理性绘画,通过画面的重叠、块、面的分割创造了一种新的体面构造语言。装饰画吸收了这种分解构成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意图将物象分解、移位、重新组合。后现代主义艺术对中国当代装饰绘画的影响也不可小觑。除此之外,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对当代装饰画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审美影响。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的哲学思潮深刻地影响到了绘画领域。怀疑主义、反本质主义使后现代主义艺术家们试图突破审美法则的束缚,他们淡化和消解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采用大众传播媒介来贴近民众。作品中的调侃和娱乐性改变了西方艺术中的“人”“主体”“物”相对立的状态。装饰画在这种哲学和艺术思潮的影响下,汇集了各种文化、美学视觉语言,甚至把自然中看似矛盾的材料堆砌,任凭材料自身沟通,这种纷繁的局面给人视觉和精神上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奇特的材料和错综的创意不断刷新人们对装饰画的认识。
(二)和合审美趋势的加速 “所谓和合的‘和’,是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元素、要素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和合是宇宙间普遍现象,而被和合学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在和合文化基础上的和合学,是以和合的义理为依归,既涵摄又超越冲突、融合的学问。”[1]
对于装饰画的审美趋势而言,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外来观念的两层夹击,必然会形成一种新的审美观念,而这种审美观念的形成会影响到艺术创作甚至生活。“和合”的审美趋势建构了融突、愉悦以及审美体验的主客体使情与景、心与物、善与美的融突相和合。这种审美趋势的形成与哲学观息息相关,也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的动力所在。和合的审美观是最生命力的方式,它是艺术创作和心灵境界的生命活动。在冲突、融合中获得生命的存在、延展和发展。传统、多维、全球化以及和合的审美趋势成为装饰绘画最本质的发展趋势。
在某一时期出现的艺术现象都会带上时代的烙印,中国当代装饰绘画处于传统与现代交叉的大背景下,对传统艺术进行有批判、有选择、有变革的继承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思想,这是当代装饰绘画不能逃避的发展趋势。
[1]张立文.儒家和合文化人文精神与二十一世纪[J].学习与探索,1998,(2).
责任编辑 张吉兵
J52
A
1003-8078(2015)05-0041-03
2015-06-08
10.3969/j.issn.1003-8078.2015.05.11
朱俊红(1968-),女,江苏邳州人,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美术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