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

2015-03-28 08:48
关键词: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高 继 文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

高 继 文

(山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形态,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立足当代中国基本国情,面向现时代发展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有机统一;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代;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认识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应该从它与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上,展开研究,寻找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特点。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是当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避免改旗易帜的邪路、僵化封闭的老路,关键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同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就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始终坚持、毫不动摇的原因。当前,国际国内思想文化多样的趋势更加明显,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实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在这方面,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这也是今后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和做法。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这是我们党一贯明确坚定的态度。2001年4月,江泽民在论述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思想保证。”[1]227-228“如果动摇和取消马克思主义,全党全国人民就会失去最根本的思想准则。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不能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东一个主义,西一个主义,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搞得五花八门,最后必然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政治动荡。”[1]228这个道理在今天同样十分深刻。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用以维护其基本制度和统治秩序。即使宣传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例外。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允许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尊重差异,但决不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否则,势必造成党和国家分裂、社会主义制度瓦解。苏东剧变就是例证。因此,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极为重要的工作,党中央强调要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的能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有深远意义。

第二,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理想是搞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反复强调这一点,论述理想和纪律的重要性[2]110。在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他仍坚信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1992年春,他在考察我国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恐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2]383他还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2]382。这种执着的信仰信念与大胆改革的创新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大业处在关键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多样、理想信念淡薄,尤其需要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习近平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他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3]。

第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历史上,毛泽东率先提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自己的理论,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这是一个伟大创造。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结合现时代特征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创新,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还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新命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主要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要在形式上与各国实际相结合,还要在内容上跟上时代步伐,解决时代课题,达到当代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4]9因此,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凝聚思想共识;就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要以这个理论体系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唯一指导思想,同时能够以辩证的、开放的态度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当今世界一切有价值的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第一,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致力于建设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又富有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习近平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在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注意汲取其中积极的养分。”[5]中国共产党扎根于中国大地,顺应民意、了解民心、集中民智,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染,带领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外来文化。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还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营养,又有现时代的特征。中华民族悠久深远、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在我们坚持的五位一体、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平发展等思想,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有当今时代的内涵。

第二,吸收借鉴当代人类有益思想成果。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是政策和体制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就是在对外开放中获得的重要思想。1992年春,邓小平在考察我国南方的重要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2]373当代人类文明成果,主要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起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引进发达国家的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当时的思想解放,就是认识到这些生产要素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社会主义可以利用。后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我们认识到市场经济、股份制这些经济组织形式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社会主义也需要发展市场经济。这是大的思想突破。再后来,我们认识到在政治文明方面,国外也有值得我国学习的地方。党的十六大报告等重要文献就指出,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1]554。在对外开放中,我们逐步确立了和平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和道路,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际关系、人类文明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新认识;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又以开放、包容、求同存异态度对待当今各种社会思潮,包括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从中学习借鉴有益的思想观点。这样,马克思主义就不断开阔思想视野,形成新的理论成果,更好地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

由于上述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当代人类文明成果的先进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出开放、包容、宽阔的特征,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光明前景。

二、立足当代中国基本国情,面向当今时代发展要求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主要教训,是存在明显的“速胜论”倾向,忽视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超越阶段、急于求成,长期实行“左”的政策。苏联共产党一直按照马克思恩格斯19世纪提出的社会主义构想搞建设,认为苏联建设的就是他们提出的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实行高度集中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这就脱离了苏联国情,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欲速而不达。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由于受苏联影响等原因,也犯过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严重错误。1988年6月,邓小平在总结这一教训时指出:“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2]269超越阶段是犯“左”的错误的病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再强调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就是现在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基本路线,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任务和长期性,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说到底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样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6]13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改变了国家和社会的面貌。抓住了初级阶段国情,就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因此,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7]12。

与传统社会主义相比,中国特色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突破了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提出的以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为基本特征的设想,更是突破了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片面求公求纯的错误思想,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就根本扭转了“一大二公”的观念,冲破了旧的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大大解放了思想,解放了生产力。其次,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突破了把工作重点放在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的错误做法,围绕着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不拘泥于具体的模式,采取灵活方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这是个很大的实验,是书本上没有的。”[2]130这方面的思想解放、开放,使我们能够大胆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再次,在处理对外关系问题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维护国家利益为重,与一切党派、民族、国家和国际组织求同存异,谋求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合作,广泛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互助交流,不对抗、不结盟、广交友。我们承认人类文明和社会制度的多样性,主张各个国家有权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价值观念,不干涉别国内政,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上各点包含着社会主义建设思路和方法的大转变,比如从革命思想到建设思想的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突出斗争到突出合作的转变,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等。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与当今时代和世界的深刻变化有密切关系。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了赶上时代进步潮流,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步伐。改革开放后不久,时代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邓小平敏锐指出:“现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科技领域更是如此,中国有句老话叫‘日新月异’,真是这种情况。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2]242党的十七大以后,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4]100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的集中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行对外开放、面向当今时代的社会主义。这主要表现为,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适应当今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全球发展进程和全球治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正确判断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历史方位,妥善处理两制关系,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为建设公平合理、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面向时代,实际上是融入世界大潮,走人类文明道路,建设现代化国家。这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既能够发挥本国优势,又有扎实宽阔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既赢得了国内人民的拥护,还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总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当代中国实际,面向当今时代和世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和开放性特色。这是从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二者的相互联系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这几个特色交织在一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中国特色”不是“中国独有”,更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中国国情、中国创造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了世界经验和人类文明成果,富有时代精神。“时代特色”“开放性特色”也不是脱离中国实际、抽象存在的,而是依托于中国国情,体现和丰富“中国特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和“开放特色”,能够加深理解其“中国特色”及其创新意义。

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有机统一

在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我们一般从道路和理论两个方面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内容。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4]8-92011年7月,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划分为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个方面,并阐明了它们的基本内涵,这是新的认识。他指出:“经过九十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8]435它将原来概括的两个方面扩展为三个方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单列出来,凸显了制度的重要性。这个概括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成就,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历史由来和发展逻辑。2012年11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坚持和发展这个精神[7]11,还进一步明确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7]12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9]这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和具体化,有助于我们坚持正确前进方向,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大业。

第一,这一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运动、理论和制度相统一的精神实质,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面貌和鲜明特征。全面看,科学社会主义包括运动、理论和制度三个重要方面的内涵,或者说具有运动、理论和制度三种实现形态,是三者的有机统一体。运动是基础,理论是灵魂,制度是归宿。运动是实践形态,其核心是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制度形成发展的基础;理论是认识形态,是思想武装和行动指针,是社会主义运动和制度的灵魂;制度是社会规范形态,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理论的依托和本质体现。坚持社会主义运动、理论和制度的统一,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才能明确方向,把握规律,取得成就。依此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精髓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开辟新道路、创立新理论、完善基本制度的过程。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紧密依存、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完整形态。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各有自己的内涵、地位和作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就是为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中国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行动指南,它以新思想和新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第三,这一概括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八大的精神实质,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奋斗目标。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个方面,那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8]437这就要坚持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的精神,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

四、尊重人民主体地位,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和力量搞建设、搞改革开放;也就是立足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实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经过长期努力,达到理想目标。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探索规律和把握规律,增强行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改革开放中,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的事业,它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以人为本。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向强调要尊重群众愿望,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作为判断政策是非的标准。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化阶段,江泽民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6]45在这个基础上,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把这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12以人为本观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集中概括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尊重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走科学发展之路。邓小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毛泽东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985年4月,他就指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就要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放,一个对内开放。”[2]117他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2000年前后,江泽民明确提出要研究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目标,就是我们党基于对当今国内外条件的正确判断,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所提出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我们党逐步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阶段,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是经济规律,我们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立足于中国实际,而且立足于遵照社会发展规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7]12这段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主要是从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原则、根本经验和重大意义。其中,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需要好好总结、提炼[10]。从总体上说,这主要表现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相结合。也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同时面向时代,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实现这几个方面的结合。这就是遵照社会发展规律,走人类文明之路。

[1]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唐洲雁.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部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8.

[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5]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2).

[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9]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2).

[10]刘燕,高继文.从社会发展规律视野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社会科学研究,2013(7).

On the Distinct Featur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GAO Ji-we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the scientific socialism of contemporary China, which is a new form of socialist development, and has distinct features. It’s mainly manifested as follows: take the Marxism as a guide, and absorb the excellent culture of mankind;based on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face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the present era; adhere to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path of socialism, the systems of theories, and system;respect the people's principal position,and follow the law of social development.

Marxism;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era;the law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2015-05-06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3CGMJ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D003)

D616

A

1000-2359(2015)06-0001-06

高继文(1964-),男,山东莘县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