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文人画精神内涵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转译

2015-03-28 08:39周远屹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观照文人画文人

周远屹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试论传统文人画精神内涵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转译

周远屹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文人画作为文人的独特人格和思想的外化,承载了超越浅层图像信息更深刻的精神内涵,因此在近代中西融合的文化背景下,作为油画民族化重要的探索方向之一的当代油画受到文人画及其精神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两者的融合与转化在理论以及架上创作本身上就具备较高的研究意义。将文人画精神内涵融入到绘画实践,形成具有中国本土特性和风格的油画创作语言,激发出被物质社会掩盖的人文精神,打破现实的局限,向形而上攀越,可以在更大的思想空间里开拓艺术创作的新境。

文人;当代油画语言;转译

“文人画”,特指中国古代士大夫绘画,故又称“士夫画”。与宫廷画院派和民间绘画所不同,文人画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体系和中国文人特有的人格与思想,承载着超越浅层图像信息更为深刻的精神内涵,其精神旨归建立在古代文人感性的哲学素养及儒家修养之上。中国哲学不可言传的思想与精神统统反映在文人画的笔墨语境之中,毋庸置疑的成为中国艺术的一大特征。

在中西融合的文化背景下,作为西画民族化重要探索方向之一的当代油画受到文人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中国油画家面对西方艺术思潮的全面涌进,尤其是面对现代语境下极富包容性的美学观念,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对西方绘画单纯的技巧或是观念性的盲目追求。在此背景下,要求当代油画家们准确的把握住中国本土深处滋生出来的中国文化之“根性”,并进行创造性的洗礼与转换已成为我们创作的一个新的方向。以此为思路,本文试从通过分析文人画精神内涵来探讨其在当代油画语言中转译的几个现实问题。

一、传统文人画的精神指向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现象的文人画充分体现着重主观表现、重笔墨意境的审美倾向,并蕴藏着独特的精神内涵。一方面文人画以中国哲学释道思想为依托,崇尚于自然,不求形似,以追求淡雅朴素的审美境界与画外的文思。师法自然、重写意与神似,这无疑使绘画艺术完全成为纯粹的主观表达。文人画家们深厚的国学底蕴、精炼的绘画造诣也正是体现着释道的最高宗旨。这样一种精神指向正是建构在中国传统哲学释道思想之上,在“虚静”、“独与天地之往来”的洗练之下,文人画极力排斥拘泥于形似的过分描摹,逐渐摆脱了笔墨、技巧上的束缚,在风格上趋于平淡素雅、清新天真,力求洗去铅华、切近本源,从而达到超脱与自由的状态。文人画精神指向的另一个方面在于重人品与画品的内在联系。文人画家们向来都将其自身的学识与修养、个人的品格等放在治学的首要位置,文才学识被视为必备之基础。绝大多数的文人画家可谓是饱学之士,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格调与品次受此影响之大是显而易见的。郭若需在《图画见闻志》中曾提出独到见解:“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人品不高,用墨无法”。这都可见古人对画家品格修养的看重,作品之优劣、成败之关键很大因素取决于画家人品的高低。

总而言之,文人画精神所呈现出的淡泊、虚静与画家高沽人品是密不可分的,文人画家们寄情于画境,以画作乐,身居庙堂也好,心在老庄亦罢,其创作旨归都在于畅神、写意,借此抒情、言志,创建出一个真与美相共融的朴素自在的世界,这对于我们当下艺术实践来说不能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文人画精神内涵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转译条件

纵览西方美术史,现代绘画的根本出发点在于颠覆所有传统艺术法则这一论断已成为当下不争之事实。社会总体价值观与批判精神理所当然的成为现代艺术发起的背景,而人们对本真生活与完美境界的执着追求正是现代艺术发展的诱因。文人画运动如出一辙般的仿似于西方现代派运动,以主体化为中心的自我冲动左右着绘画的自律性行为,并以官方与民间的职业绘画相对抗,超越对现实的模仿,以一种启示性、先锋性唤起主体化的自觉追寻。文人画与西方艺术一道对传统意识作出强烈的反应,两者出于内心深处的个性张扬驱使着创作氛围与心灵的高度自由,深深影响人们的审美心理和习惯,审美观念亦随之发生改变。就如同后印象主义的审美主张与苏轼所倡导的文人画革新精神之主旨是不谋而合的,都是回到“主体”体验之中。这一“共性”之存在自觉的成为文人画精神内涵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转译的一个前提条件。构成文人画精神内涵在当代油画语言中转译的另一个条件在于二者对于技术的摒弃,直接唤起心灵的沉淀与升华。陈衡恪在《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说过,文人画含有文之“趣味”,明代画家谢肇制在《五素俎》中的论述道:“文人画以意趣为宗,不复画人物及故事,至花鸟翎毛则辄卑视之”,这些都不难发现文人画一方面对“趣味”的倡导而另一方面对技术的否定,这驱使着绘画艺术以历史超越性的价值去展现绘画自身所应获求的极大解放和高度自由,以纯粹的语言形态谦卑的回归到绘画语言本身。中国文人画的成熟期先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之始端有二百余年,面对后现代语境下的多元意识形态,更能让我们能够清醒的意识到先哲的思想真谛以及绘画精神。在当下油画语言已少有一种精神指向和灵魂脉动气息,我们在反复自省中坚持住传统中国文人画的精神髓粮的意义尤显深远。

三、文人画精神内涵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转译的途径

首先,观照方式的转译;

观照方式是艺术家面对物象探取本源的审美观察方式。正确、合理的观照方式对于艺术家个体而言决定了其艺术语言上的风格面貌。文人画提倡“静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基于“远望”、“游观”之说,“应于目,会于心”,以非功利性“妙悟自然”,以此形成文人画家们所独有的观照方式。与西方绘画注重以焦点透视的方式构建物象的位置、空间所不同,中国文人画家对于自然地观照完全依托于感性为主导的经验状态,从而打破了西方透视学上的条件限制,通过“远望”、“卧游”所获取的第一自然进行主观提炼、加工、再创造,以此营建画面结构。不难看出,文人画所重构的真实物象显然是一种切入心扉的澄明之境,绘画完全摆脱了对情境预设的束缚使格调得以升华。绘画本身始于画家的观照方式,不同的绘画风格或是语言特征与不同的观照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文人画所独有的观照方式理所当然的成为文人画精神内涵向当代油画语言转译的重要途径。

其次,审美意境的转译;

油画家们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致力于对绘画“意境”的把握已成为当下油画语言得以突破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对传统文人画意境的探寻过程中自然地驱使着这种舶于西方审美范畴的西方绘画形式逐渐向这样两个方面靠拢:一方面在对客观物象的艺术性呈现中以追求内在的真实;另一方面,在强调主观精神的内化中以获取情感的释放。也就是说,油画意境得以彰显取决于画家主观情感的流露,在对物象存在本真的挖掘过程中“穷理尽性”、“去蔽存真”,从而达到超越物化层面的精神境界,可见对传统文人画意境探究亦正是当下中国油画语言研究的意义所在。油画表现形式与传统审美文化的自然贯通与完美融合,促使着油画家们自觉地摆脱技术层面的种种限制,依托“意境”以此传达直观体验,在对画面的构建中脱俗去蔽,将传统文人画所倡导的“情”与“思”等因素作最大化的凝练提升,这对于当下油画创作中无法回避的诸如精细媚俗、敷色怪诞以致精神弱化等问题来说不能不说是以此审美意义上的彻底革新。

第三,绘画格调的转译;

格调,亦即品格,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格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文人画家们毕生所追求的精神目标。文人画向来注重格调与品第,并以此来论断绘画的高低与优劣。古人就常以“三品”、“四格”来品评书画艺术的等级。文人画的审美格调充分地体现在陈师曾先生对中国文人画所阐述的“真”、“趣”、“文”三个特点之中。“真”即是对物象本质上的把握,亦是画家所追求的澄明之境。庄子强调形神合一,技道相通,也就是在画家心性之磨练与精神之自由的交叠中把握物象之真;“趣”是文人画家们在清新寡欲的创作过程中画面所体现出来的绘画语言。趣的把握在于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理解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加以表现,从而与观者建立起情感上与趣味上的共鸣,不故弄玄虚,亦不投其所好;“文”是文人画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作品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气”,也是画家自身所应具备的学识与涵养。文人画中的“文”成为文人画独立于画工画的关键因素。格调对于当下油画创作来说其意义举足轻重,尤其是面对这个图像增值、个体生命价值自我贬低、视觉精神性渐趋沉沦的时代,对创作格调的把握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四、总结

油画创作语言的建立与完形所受制的因素是多样且复杂的,这不仅仅只是艺术家不遗余力地艰辛探索,在我看来更主要的应该是突破自我意识的觉醒。作为当代画家应该清醒地意识到随着当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信息化快速发展,大众消费文化日益高涨的背后,精神文化价值正被贪婪地啃噬,视觉艺术形态正趋于多元化发展,油画创作面临陷入格林伯格“前卫抗拒庸俗”的理论陷阱而被划入到“庸俗”行列这样一个窘态,在这种艺术发展的态势中我们务必要进行反思,对怎样传承与发展作出更深刻的思考。笔者认为最终的落点还是要站在精神观念的角度,如何学习传统绘画思想、如何感悟民族传统的绘画精神与审美内涵、摆脱已有观念的束缚,是当下油画语言建立与完形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油画家们自觉与不自觉地重新回到在本土艺术的精神上进行探寻的原因。中国油画要立足于东方本土文化的思考,了解本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结构。画家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绘画的同时,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既要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又要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和意趣,这已成为我们每一位油画创作者们永远无法回避的关键性问题。

[1][德]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8.

[2]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379.

[3]宗白华.美从何处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72.

[4]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9.

[5]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38.

[6]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M].上海: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

On Translation of Spirit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Scholar Painting in Contemporary Painting Language

ZHOU Yuan-yi
(College of Fine Arts,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As the unique personality and thought externalization,the scholar painting carried more deep spirit connotation which has beyond the shallow layer image information.Therefore,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modern Chinese and western melted culture,it is self-evident that the contemporary painting,a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the nationalization,is influenced by the scholar painting and its spirit.It has a higher significance for their melting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theory and creation itself.The spirit connotation of the scholar painting melted into the painting practice can form a painting creation languag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The scholar spirit covered by the material society can be inspired and the limitation can be broken and the metaphysical can be climbed which can let us have new environment for art creation in a more mind space.

scholar painting;contemporary painting language;translation

J205

A

1673-0313(2015)05-0171-03

2015-07-02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传统文人画精神内涵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转译研究”结题成果(14C0173)。

周远屹(1977-),男,湖南洪江人,讲师,从事油画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观照文人画文人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文人与酒
文人吃蛙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廿一世纪的文人画——观白德松画展有感
文人与石
谭维维推出《观照》专辑四部曲之《春生》